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林火控制指标,分析和研究影响林火控制的因素,提出了一种评价林火控制能力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网络化前后的林火控制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评价。一、林火控制指标目前世界各国衡量森林火灾指标有以下几个:一是森林火灾发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地上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次/万公顷·年);二是森林燃烧率(单位时间某地区烧掉的森林面积与该地区森林总面积之比);三是以年平均每次火灾所烧掉的森林面积作为森林火灾控制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反映每次火灾面积大小,同时反映森林火灾次数的多少。因此,我们称其为林火控制综合指标,它可直接反映一个地区对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
为了科学地对发生森林火灾的森林进行灾后恢复,以湖南省为案例,选取影响森林火灾恢复力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发生火灾次数、单位面积活立木增长量等8项指标建立了恢复力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森林火灾恢复力评价模型,对森林火灾恢复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恢复力主要受单位面积活立木增长量影响,湖南省森林火灾恢复力存在恢复力一般区和恢复力较弱区,没有恢复力较强区,说明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受到森林火灾干扰后恢复潜力不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森林火灾发生的频次增多,造成的损失不断加重。本文介绍了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价存在的问题,重点综述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的评价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系统,为科学准确评价森林火灾损失、正确评价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应用安康地区10县(市)8年火灾的详细资料,分析得出了安康地区的火源特点、林火的时空规律、主题植被的燃烧性排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森林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评价统计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评价统计指标是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的重要基础,在国内外研究与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森林火灾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森林火灾灾情网络,并将指标划分为描述性指标、实物量损失指标、价值量损失指标与灾情综合指标四类,分别提出各自的指标构成,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森火灾评价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收录的我国森林火灾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我国森林火灾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及热点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2—2020年我国森林火灾研究文献发表总量呈现规律变化趋势,分为探索、快速发展和稳步推进3个阶段。森林火灾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已基本形成,且形成了明显的作者、机构合作网络。不同阶段研究热点存在明显的规律变化,以森林火灾核心主题为中心,火烧迹地、北方森林和林火烈度等关键词是当前森林火灾研究的前沿热点话题。总体来看,森林火灾研究内容呈现跨学科、跨领域趋势,已成为极具综合性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郎南军 《绿色中国(A版)》1990,(5)
森林火灾统计是林业综合统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森林火灾这一现象的数量综合特征是由一系列的统计指标来全面反映的。目前,我国森林火灾的主要统计指标有:森林火灾次数、烧林面积、烧毁木材、烧死人数、烧伤人数、扑火费用和耗费扑火工日等等,这套指标体系为正确地评判林火的危害程度和后果提供了客观依据。但是由于各指标之间具有比较复杂的相关关系,彼此常常出现此大彼小,此低彼高的现象,使得我们难以直接地运用各指标值来对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森林防火设施和管理水平进行正确地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把各项指标错综复杂的数据归纳成为一项综合指标,也就是说将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多维系统简化为一维系统。本文应用属于多元分析范畴的因子分析模型,通过降维计算,把多维的森林火灾统计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最后根据各个综合指标所负载的信息量求算出一维综合指标——森林火灾综合评价指数(又称林火评价指数),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正确评价提供具有可比性的科学依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对林木和水资源损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火灾对林木和水资源损失评价蔡体久,杨文化,刘强(东北林业大学)1前言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极大,它不仅对林木本身造成损失,而且对森林环境内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损失,与此同时,还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扑救工作。对... 相似文献
12.
选用了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单位面积的直接经济效益损失量、间接经济效益损失量、生态价值损失量、以及森林火灾成灾面积占该地区森林总面积的百分比和森林火灾发生的频度程度6个指标来综合评价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并分别给出各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使森林火灾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选择福建省北部地区典型山地城市武夷山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2002—2013年间的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扑火投入状况的基础上,从树种类型、人口密度、降水量、风速、气温、路网密度等方面构建火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武夷山森林火险等级。结果表明:武夷山2002—2013年间爆发的森林火灾均属于一般火灾等级;而武夷山地区总体上森林火险等级处于Ⅱ级(火灾危险中等的水平)。加之武夷山具有双遗产地资源,森林火灾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林道网的森林火灾防治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林道网在森林火灾防治中的功能和作用,建立了林道网的森林火灾防治效益评价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为林道网的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黔东南州森林火灾季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Roger在Ewads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验事件发生有元季节性的统计方法,通过确定重心位置来检验和直观判断黔东南州及其八县1985~1995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有无节节性变化,按同月平均计算各月份的季节指数,探讨季节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及其东八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有极显著的季节性变化。3月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月粉,4月,5月,11月和12月次之,6月,7月,8月和9月最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宁德地区九市(县)1981~1990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运用Ridit分析法对各地森林火灾危害情况进行排序,并分类指出未来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及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新余市森林火灾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火灾气象预报的角度,对6年来发生在新余市区内的40起森林火灾进行概率分析,找出了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森林火灾气象预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趋势分析、R/S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954-2015年陕西省森林火灾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各地市森林火灾情况进行聚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森林火灾面积进行预测。结果发现:陕西省森林火灾次数和森林火灾面积均出现减少趋势,两者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其减少趋势将持续。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是森林火灾高发时期,90年代后减少趋势逐渐稳定。陕西省十地市森林火灾情况大致可归分三类,其中榆林市、铜川市、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汉中市为第一类;延安市为第二类;宝鸡市、安康市、商洛市为第三类。就扑火能力而言,榆林市和铜川市的扑火能力最强,渭南市、商洛市和汉中市的扑火能力其次,延安市扑火能力最差。主成分分析确认,以气象因子的综合因素作为预测林火面积一般模型的预测因子是可行的,模型正确率达到70.9%,基本上可以反映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因而可以利用该模型对陕西地区森林火灾面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