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4~2010年总计17a 我国有关天牛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1010篇,第一作者667人,确定了28位核心作者、13种核心期刊和5个第一作者核心单位  相似文献   

2.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我国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解全球松褐天牛研究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发表的松褐天牛研究相关文献,从文章发表年份、数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共检索到255篇松褐天牛相关文献,主要分布于松材线虫危害严重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其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集中在中国和日本,日本林业和林产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在发表文章数量和质量领先于其他机构。通过文献分析有助于引导我国相关科技人员吸取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针对我国松褐天牛防治薄弱环节,选准研究方向,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为防控松材线虫传播扩散蔓延提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4年应用诱捕法,在丽江市玉龙县、华坪县、永胜县云南松林对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4月是华坪、永胜两个试验点松褐天牛成虫的始见期,5月为玉龙试验点松褐天牛的始见期,6月为丽江市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高峰期,10月为玉龙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11月为华坪和永胜点松褐天牛成虫活动结束;在丽江市海拔2 000~2 600m的云南松林内,松褐天牛均有分布,随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引诱量随之减少;林缘松褐天牛的引诱量明显高于林内;环境温度条件是影响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活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梳理2004—2019年刊载的与森林康养相关的252篇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森林康养近16 a的研究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森林康养理论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可划分为萌芽期、加速增长期2个时期;另一方面,作者分布区域较广,学科来源较为单一,核心作者发文量少,核心期刊发文量偏低,基金资助论文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论文少。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海拔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给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2019~2020年通过在不同海拔设立试验点,对松褐天牛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500~800 m松褐天牛数量最多,在海拔800 m以上松褐天牛数量最少。整株样木中,除伐桩外,其他部位均有松褐天牛,松褐天牛在被害树上的数量分布为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侧枝。因此,在5~7月开展松褐天牛防治,对控制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是一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松褐天牛防治及引诱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褐天牛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并传播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该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已对我国林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国对松褐天牛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及引诱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松褐天牛防治技术以及引诱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此两项技术研究工作的前景,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日本的赤松和黑松连续发生大量死亡,直到1968年才澄清了树木死亡的原因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us xylophilus)所引起的,经实验和观察证实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 松褐天牛的生物学 分布 据记载松褐天牛分布于中国大陆及台湾省、老挝、朝鲜和日本。在日本除北海道和本州的最北部外均有分布。Ryuku和Ogassawara岛是在最近随着松树原木而传入的。本州北部为松褐天牛分布北限是由于夏季缺乏天牛生活所需高温,而不是冬季低温的限制。其垂直分布在九州为海拔1050米,  相似文献   

9.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我国核桃文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至2003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刊登了1059篇核桃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布、产出单位和核心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核桃文献的年代分布特征、内容分布特点、发表核桃文献的核心期刊和核心单位;运用布拉德福文献规律衡量了核桃文献的离散状态,揭示了核桃研究在我国的成熟性和发展趋势;找出了我国核桃研究的热点和薄弱环节,为生产实践提出了决策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收集湖北省远安县2019—2020年2个年度不同区域松褐天牛诱捕量数据,利用AP F-1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捕与监测,采用GIS空间统计,引入核密度分析与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对松褐天牛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估算和可视化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个月,时间区域为5月1日—10月15日,一年只发生1代,成虫...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分布十分广泛,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和查迹法,开展了广元市松褐天牛危害情况、海拔高度、林分组成等全域指标调查和危害程度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松褐天牛的危害与树种关系密切,其危害以马尾松、油松和华山松为主;(2)松材线虫分布与林分结构、海拔及林分因子密切相关,与人为因素也有一定关系;(3)松褐天牛危害程度在该区域为中度及以下,个别区域达到严重危害程度,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13.
在对山东威海成山林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调查中发现,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innaeus是危害黑松的主要蛀干害虫.对老熟幼虫空间生态位研究发现,在4月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幼虫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1和0.640,存在一定差异性,生态位重叠值为0.842,在7月和8月空间生态位宽度相似,生态位重叠值和竞争系数增大.衰弱木上松褐天牛幼虫生态位宽度为0.904,比褐梗天牛分布宽.枯立木上松褐天牛在树干2m以下分布最多,与褐梗天牛分布相似,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53和0.46.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龄级划分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期收集12批松褐天牛越冬虫卵于林间进行笼养观察,自卵孵化开始直至蛹出现定期解剖林间笼养的 1018条刚脱皮松褐天牛幼虫,量取其头壳宽度、前胸背板长度及体长,观测数据表明:松褐天牛幼虫头宽和前胸背板宽度值频次分布明显呈现出5个峰形,说明松褐天牛幼虫的虫龄为5龄.松褐天牛前胸背板宽度较头宽值更易量测,可用于松褐天牛幼虫龄级划分,获得的各龄级数据值也可以供各地松褐天牛幼虫虫龄划分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豫南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和分布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付强 《绿色科技》2013,(10):132-133
分别用引诱剂和悬挂诱捕器的方法,对松褐天牛进行了诱捕,调查了松褐天牛在豫南地区发生分布情况,掌握了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为保护豫南地区松林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在岱山黑松树上发生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松褐天牛在黑松树上补充营养的分布规律,对岱山县蓬莱公园黑松进行调查,初步查明,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在不同枝龄和不同方向枝上分布规律,即松褐天牛成虫喜食下部当年生枝,在不同朝向上喜食朝西当年生枝。  相似文献   

17.
豫南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松褐天牛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J-MA02型新一代松褐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诱集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连续3a的观察研究,掌握了松褐天牛在驻马店的种群分布规律。同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对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致死作用的微型携播螨类,研究阐明该螨的携播特性可为深入理解其生境适应性、评价其应用潜能和建立科学的野外应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行为观察、模拟试验和野外诱捕调查,研究松天牛小首螨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表的分布规律,在松褐天牛成虫取食、产卵和共饲养等过程中的携播规律以及林间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天牛小首螨的情况。【结果】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为携播螨态,主动转移聚集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沟缝处,雌、雄天牛均以后胸腹面携螨数量显著最多。在携螨天牛取食过程中,1 h内每头雌、雄天牛分别平均传播3.0、2.9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松枝上。在携螨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过程中,平均每产1粒卵可传播6.5头松天牛小首螨到天牛产卵部位。松天牛小首螨可在不同松褐天牛成虫个体间相互传播,当携螨天牛与未携螨天牛共饲养2天后,平均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39.3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未携螨天牛体上,传播率为8.1%,共饲养10天后则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192.2头松天牛小首螨,传播率达38.5%。在不同天牛共饲养组合中,携螨雄天牛向未携螨雌天牛传播松天牛小首螨的数量和传...  相似文献   

19.
花绒寄甲是寄生天牛的重要林木天敌昆虫,为了解花绒寄甲在林间的寄生防治效果,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卡)来寄生松褐天牛,根据松褐天牛被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019年校正虫口减退率平均值为46.20%,寄生率高于50%的占66.7%;2020年防治效果为 33.18%,寄生率为 34.91%,由此可见,释放花绒寄甲对松林松褐天牛防治效果较明显,寄生情况良好,治理区域内松褐天牛数量有所减少,对松褐天牛危害区具有较好的种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最重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已成为控制松材线虫病的重点。明确松褐天牛各虫态在不同地区寄主树干上的分布,对因地适宜地释放天敌昆虫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解剖受害马尾松,结合林间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和蛹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主要分布在树干的2.5 6.5 m范围内,刻槽数量与树干高度和胸径显著相关;松褐天牛幼虫数量与树干胸径关系不显著;多数蛹室位于侵入孔正上方,少数蛹室位于侵入孔下方,两种蛹室数量差异显著;两种蛹室与侵入孔中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93 cm和4.39 cm,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并建立了松褐天牛幼虫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图。本研究表明了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寄主树木大小的关系,为释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