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树烂皮病菌颉颃菌株的初步筛选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烂皮病菌的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6种颉颃真菌中木霉的抑菌率最高为51%,而颉颃细菌4个菌株的抑菌率均在60%左右,说明颉颃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颉颃真菌;对B137等4株颉颃细菌的分子鉴定认为,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还有1株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对杨树烂皮病菌有较好的颉颃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获得高效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胶孢炭疽菌、尖孢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菌株。[方法]使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5株同时拮抗三种病原菌的菌株,其中菌株GT312拮抗效果明显。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模式菌株FZB42T)相似性最高,为99.93%。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B.amyloliquefaciens描述一致。[结论]菌株GT312可同时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兰花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3.
2006 ~ 2008年,从苏鲁两省的严重变色杨木上分离筛选得到8株对杨木变色菌可可球二孢和弯孢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细菌的筛选,分析了该菌株的摇床液体发酵最适条件,建立了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19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2种变色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6 h,pH值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在该参数下培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19细菌液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杧果重要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得到的7种生防菌和市售11种生防菌剂对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孢属Fusarium的27个病菌菌株进行室内抑菌研究,并引入热图对抑菌效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对刺盘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36. 77%,其次是生防菌剂巨大芽孢杆菌S6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链格孢属病菌,生防菌6a-3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28. 63%,其次是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和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镰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50. 95%,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FCK。  相似文献   

5.
拮抗细菌诱导油茶植株抗炭疽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14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13,PX发酵液及其去菌液诱导油茶植株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性。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及其去菌液诱导处理油茶叶片,都能诱导其产生对炭疽病的系统抗性;以枯草芽孢杆菌Y13及其去菌液的诱导效果最大,分别达到70.7%和68.4%。不同浓度拮抗菌诱导效果有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诱导效果随菌浓度增加而增强,当菌浓度达108cfu/mL时,诱抗效果最大。Y13发酵液处理3 d就已产生诱导效果,5 d诱导效果最强,可持续20 d以上。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 mg/m L和8 mg/m L;乙酸乙酯相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4和8mg/m L,仅水相对5种供试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对5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氯仿相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EC50分别为3.54、6.42、8.45、3.63和5.90 mg/m L;乙酸乙酯相对多主棒孢霉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51 mg/m L,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65.43mg/m L,石油醚相和水相对5种真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稀释法在几种中药材中分离内生拮抗细菌,结果人参根中分离到的内生拮抗细菌菌株数较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高效拮抗菌菌株,其中菌株BJ33对人参黑斑病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抑制率达到了80%。根据BJ33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采用16S rDNA同源性分析方法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J33菌株及发酵浓缩液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BJ33菌株发酵浓缩液在15~35℃和pH5~11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BJ33菌株发酵浓缩液对高温、紫外线以及蛋白酶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本实验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对尖镰孢菌香荚兰专化型进行实验室的拮抗作用测定,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霉对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的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78.57%,枯草芽孢杆菌对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的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可达78.12%,而荧光假单孢菌Ph002对该菌抑制效果则很弱,最高才有39.13%。总之,三种生防菌的抑制效果是: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  相似文献   

9.
拮抗菌株SY-15是从杨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能高效拮抗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的拮抗细菌.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菌株SY-15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带药平板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其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拮抗菌株SY-15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拮抗菌株SY-15最终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无菌培养滤液和挥发性气体均能有效抑制金黄壳囊孢菌、迂回壳囊孢菌C.ambiens和黑腐皮壳菌C.mali的生长,处理60 h后,无菌培养滤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8.89%、60.39%和53.02%.处理36 h后,挥发性气体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100%、76.98%和63.41%.此外,还发现拮抗菌株SY-15能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研究表明拮抗菌株SY-15是一株潜在的高效防治杨树腐烂病及其他植物真菌病害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杨树枝条中分离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23株为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室内对峙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发酵液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抑菌作用以及室内离体枝条防病试验,证明杨树内生拮抗细菌Y-S-Y12菌株对杨树腐烂病的抑菌防病作用最显著,其次为Y-S-Y 2菌株。对Y-S-Y12菌株采用16S rDNA的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木麻黄连栽障碍问题,以木麻黄幼苗为研究对象,种植于木麻黄不同连栽代数盆栽土壤中,外源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伯克氏菌(Burkholderia)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木麻黄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植物酶活变化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后,盆栽木麻黄生长量三个代次分别提高46.51%、19.10%、1.73%,叶绿素含量、植物酶活变化不明显;施加伯克氏菌后,盆栽木麻黄株高月增量三个代次分别提高42.63%、22.47%、3.90%;施加尖孢镰刀菌后,盆栽木麻黄株高月增量三个代次分别提高45.73%、8.99%和降低22.51%,叶绿素含量三个代次的变化分别为增加81.96%、增加66.50%、降低2.36%。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伯克氏菌处理能促进盆栽木麻黄幼苗的生长,但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与分析Y13的亲缘关系及其抑菌机理,以一株对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细菌Y13为研究对象,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3 16SrDNA全长共1 475 bp,菌株Y13与芽孢杆菌属菌株的同源性较高,通过Clustalw,Y13菌株和B.subtilis的亲缘关系最近,最终确定Y1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有抑制、致畸作用,且能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同时培养的滤液对热、酸碱的抑菌作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对西南桦猝倒病发生区健康苗木组织、根际土壤及咖啡壳堆肥化基质进行菌种分离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获得的17株菌株与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平板对峙实验,筛选病原拮抗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真菌5#、7#及细菌BJ、JCl对西南桦苗木猝倒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其中真菌5#和7#的抑菌率分别为91.30%和90.12%;细菌BJ和JCl抑菌带较宽,对峙4天分别达0.4cm和0.5cm,抑菌率分别为80.4%和78.6%,且BJ抑菌效果更好;真菌与细菌比较,拈抗真菌5#和7#比拮抗细菌BJ和JCl抑制热区西南桦苗木猝倒病菌效果更好。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出的5#、7#、BJ和JCl拮抗菌,对热区防治苗木猝倒病及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一株拮抗细菌Bs-03,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现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Bs-03菌株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s-03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除花生白绢病菌外,都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核桃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冬枣黑斑病菌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初探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后,从成年橡胶树各组织中分离47份内生细菌.各组织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由多到少分别为树根、花序、树皮、叶柄、叶片和果实.以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ossiicola(Berk & Curt.)Wei和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为指示菌,从中筛选出有较好作用的2个菌株,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莫哈韦芽孢杆菌B.mojavensis.  相似文献   

16.
从严重发生杉苗立枯病害的健康杉苗根区,分离筛选获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RS5菌株。该菌株除抗Rhizoctonia solani外,还对分属于鞭毛菌、接合茵、子囊菌和半知菌的8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精准防治油茶炭疽病,为开发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菌剂,获取更加高效、安全的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L13、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 Globisporus F10为供试拮抗菌,研究其发酵滤液对5种油茶炭疽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 siamense、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哈锐炭疽菌C.horii)生长的影响,测定其发酵滤液对优势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的效价,并在离体叶片上对油茶炭疽病进行防效研究。【结果】YL13发酵滤液对5种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胶孢炭疽菌、暹罗炭疽菌、果生炭疽菌、哈锐炭疽菌、山茶炭疽菌,F10发酵滤液对5种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胶孢炭疽菌、果生炭疽菌、哈锐炭疽菌、暹罗炭疽菌、山茶炭疽菌。2种发酵滤液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均为最佳,抑制率分别为83.46%、62.20%,对山茶炭疽菌的抑制率均为最低,分别为49.15%、30.99%。YL13发酵滤液对胶孢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的效价分别约为100、400倍,F10发酵滤液对胶孢炭疽菌、果生炭疽菌的效价均为40倍。当2种拮抗菌的发酵滤液稀释到一定浓度后,抑菌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YL13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降低速率远超过F10。在离体叶片上拮抗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接种YL13菌株2 d后再接种病原菌的预防效果最佳,达到了60%,F10对油茶炭疽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是拮抗菌与病原菌相隔1 d接种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0%。【结论】2株生防菌对不同油茶炭疽病菌的拮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离体叶片上,2种生防菌对油茶炭疽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用于生物防治药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防治银杏根腐病,以取自石家庄槐安西路、唐山建设路、保定长城北大街、河北农业大学校内的银杏根系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健组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形态鉴定;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比较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作用;并将筛选出来的药剂做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共获得2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SJZ-4、SJZ-5,这2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室内筛选出了3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即枯草芽孢杆菌、30%苯醚甲环唑、80%多菌灵;稀释3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可使62.5%的银杏夏季不焦叶或者仅轻微焦叶,严重焦叶(焦叶量>70%)的发生程度仅为6.25%.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 esta 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菌株共10株,4株P seudom 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 acillus spp.;在B 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 acillus f irm us,对峙培养显示B5对枯斑盘多毛孢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 mm);B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枯斑盘多毛孢菌落的抑制总的表现为稀释度越小,菌落直径生长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抑制中量为1∶1 000~1∶10 000;B5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枯斑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可完全抑制枯斑盘多毛孢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多糖在24 h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蛋白质相对较差,48~72 h抑制率为85%左右.  相似文献   

20.
冬枣浆胞病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枣贮藏期浆胞病病原微生物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分离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贮藏冬枣浆胞病病原真菌主要为两种,半知菌亚门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Nees Wallr.)和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群根菌索菌(Rhizomorpha Roth.ex Fr.);连续3年均分离到的贮藏冬枣浆胞病病原细菌有4种,对4种病原细菌进行了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DNA片段的扩增,并完成了062281菌株rDNA片段的序列测定,经过同源性分析,将062281号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