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伊犁河谷冬小麦主产区的伊宁、霍城、巩留、新源4县为例,在对1980—2011年各县冬小麦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2年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伊犁河谷冬小麦生长季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是较适宜的,但气候的年际间差异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仍十分明显,由其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年际间波动可达-1507~74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气温的影响,在冬小麦越冬前表现为正效应,越冬期影响很小,但返青后为负效应。降水量对冬小麦的影响在生长季各时段大多表现为不显著的正效应,生长季总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除新源、巩留县通过了P=0.05的显著性检验外,伊宁、霍城县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1980—2011年,伊犁河谷各地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分别以0.503~0.653℃/10年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分别以3.828~18.948 mm/10年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其中,冬前的播种至分蘖期气温升高对小麦较有利,越冬期气温变化对小麦影响不大,但返青至成熟期气温升高将对小麦产量形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抽穗开花至成熟期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降水量增多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灌溉农业区的伊犁河谷来说,其直接影响大多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冬小麦越冬死苗经常发生,死苗率低于10%时影响不大,而高于20%时就会造成减产。一、小麦冬春死苗原因1.不利的气候条件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是许多地区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因素。夏秋季若降雨少,土壤底墒不足,冬春又少雨雪、多寒风,会加剧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再加上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2.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小麦越冬期的变化影响,合理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当地小麦生产能力,利用临沂气象台1981—2010年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临沂小麦越冬期期间各气象因素和越冬期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小麦越冬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临沂市小麦越冬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981—2010年临沂冬小麦越冬期日平均气温平均升高0.3℃/10 a,升温趋势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平均变化倾向率为-2.8 mm/10 a,有减少趋势;越冬期日照时数的平均变化倾向率为-32.9 h/10 a,有明显减少趋势。临沂小麦越冬开始期平均推迟1.5 d/10 a,返青期平均提前1.6 d/10 a,导致整个越冬期平均缩短3.3 d/10 a;期间日照时数的变化是影响越冬期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伊犁河谷气候独特,在小麦栽培中,常因越冬死亡率高、倒伏严重、穗粒数少和千粒重低等原因而造成冬小麦严重减产。笔者总结多年冬小麦栽培的经验,提出冬小麦高产栽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地冬小麦忌连作,在水肥、土质较好的土地上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小麦生产,同样应该选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自去年冬小麦播种以来,我国北方大部降水较少,对小麦越冬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暖冬,使越冬害虫基数较大。虽然在今年2月末,上述地区普遍出现一次较大的降雪使旱情暂时得以缓解,但就目前来看,从上次降水以来,已过去1个多月的时间,上述地区再没有发生有效降水,旱情再次出现严峻形势。随着气温的日渐回升和这种干旱少雨的持续,导致当前小麦病虫害较往年同期偏重发生,主要以麦蜘蛛、麦蚜、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为主。这正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喀什冬小麦区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利用1981—2014 年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研究了喀什市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喀什市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降水量除了越冬后前2 个月(3—4 月)呈线性减少趋势外,其余时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近34 年冬小麦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尤其是起身期、拔节期的提前趋势较明显,但是越冬开始期呈延迟趋势。气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负相关。总之,气温升高、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增加是喀什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喀什地区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黑龙港流域冬小麦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在与小麦产量相关的35个气象因子中有1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灌浆期降水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拔节期降水量和返青期降水量;5月份的蒸发量与冬小麦产量密切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对小麦产量形成起较大的负向作用;小麦越冬期间的气温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因素。据此,在制定小麦生产管理计划时,应将以上因素作为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7,23(6):85-86
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气象监测报告,目前“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有可能持续到2008年第一季度。“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全球气候混乱。“拉尼娜”现象可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频发性、阶段性低温天气,对我国冬小麦安全越冬可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今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应加强对冬小麦的苗期管理,防止或减轻冻害发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苏冬小麦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优化江苏省冬小麦种植结构,利用江苏省1961-2010年气候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进行气候预分区,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分区冬小麦综合气候评价模型。以综合气候评价值为指标,对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种植区可分为弱筋小麦种植区、中弱筋小麦种植过渡区、中强筋小麦种植过渡区、强筋小麦种植区4个区。基于GIS,综合考虑了气象因素和小麦生态因素的气候区划结果将更加精细、准确、指导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冀南冬小麦冬前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2-2009年河北省南部4个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冬小麦越冬前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冀南麦区冬小麦越冬期推迟,冬前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冬小麦冬前≥0℃积温和越冬开始日期变化在1987年前后存在突变点;冬小麦冬前日照时数及均一化干湿指数变化不明显,没有突变现象发生;冬小麦越冬开始日期存在6-7年和12-16年两类尺度周期变化规律;1962-1988年冬前≥0℃积温存在6-8年周期变化规律,1989-2009年存在8-10年周期变化规律;冬前日照时数具有明显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特征,但近20年来逐渐呈现10-12年周期变化规律;均一化干湿指数变化存在4-6年和14-16年2类尺度周期变化。综合分析表明,河北省南部麦区冬前≥0℃积温及越冬始期变化明显,可适当调整小麦播期以适应气候变化;近10年来,麦区干湿特征呈现变湿趋势,冬小麦发生冻害概率减小,但年际间干湿变化较大,冬前灌溉仍为减轻小麦越冬冻害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北方冬小麦越冬冻害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维 《作物学报》1984,10(1):35-40
冬小麦越冬冻害生态问题可分为麦苗抗冻能力和环境低温两个方面。本文对麦苗抗冻能力定量鉴定方法进行了评定,进而运用此法对冬麦新冬二号品种在新疆乌拉乌苏越冬期间各时期抗冻能力进行系统测定。麦苗抗冻能力的变化主要由环境温度所决定。依环境温度与小麦生长状况、抗冻能力的关系,把冬麦越冬分成冻融、稳定封冻、融冻三个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陇东塬区1981—2013连续33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气候因子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33年来,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为0.75℃/10 a;有效积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45.79℃/10 a;降水总量下降,气候倾向率为-29.17 mm/10 a;日照时数增加,气候倾向率为25.75 h/10 a。气候变化引起陇东塬区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开始期推迟,返青、拔节、抽穗、成熟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倾向率为-6.69 d/10 a;植株生长高度下降;植株密度,三叶期增加,其余发育期减少;分蘖数和大蘖数减少;越冬死亡率下降;不孕小穗率减少,籽粒数、千粒重、亩成穗率增加。1981—2013年陇东塬区冬小麦气候产量呈上升趋势,气候产量与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水资源短缺是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制约因素,温度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0日前后,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五莲县冬小麦收获全面展开。今年由于前期长时间少雨干旱,导致小麦从返青到拔节就没有喝过饱水,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小麦整体长势较差,用农民的话说,"根本没长起个来",就在小麦灌浆期又遭遇一场暴风雨的袭击,致使麦田出现大面积的倒伏,因而小麦减产严重,一些瘠薄地块几乎绝产,很多农民根本收不回成本钱。正是因为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小麦的收获期提前10天左右。麦收结束以后,农民主要以接茬播种夏玉米为主,其次是零星大豆和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国内外研究气候变化和评估气象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研究,主要是围绕气候变暖这条主线进行的。提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研究技术途径是通过气候变化事实趋势外推和气候模式产生未来气候情景,通过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机理或统计模型,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生产状况。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与现在正常气候状况下,冬小麦生产状况的主要差异及其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从精确栽培的角度研究冬小麦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提出防范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措施,为保障冬小麦生产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12,(11):16-16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d,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越冬期抗寒性不同冬小麦品种间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抗寒性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越冬期间叶鞘内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生理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高寒地区冬小麦抗寒性的遗传改良潜力.越冬期间,抗寒性强的品种(系)的丙二醛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在低温驯化期抗寒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在越冬期各品种脯氨酸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旱作粮食的影响,利用陇东塬区1961—2020连续60年气候因子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进而分析80%保证率下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呈现推后趋势,初终日期间持续天数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80%保证率下,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初终日期间降水量随年代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0℃和≥10℃积温随年代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日照时数随年代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造成小麦播种推迟,成熟提前,但生育期缩短主要体现在越冬期缩短上,有效生长期得到保证;夏季热量资源增加保证了玉米生长,成熟期提早为小秋作物收获后的秋播工作赢得了时间,有效扩大了作物种植面积。陇东塬区小麦、玉米气候产量与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水份影响着陇东粮食产量的生育全过程,水资源短缺是陇东塬区作物生长的制约因素;平均气温对小麦、玉米是不显著的负效应,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对小麦、玉米的影响不一致,玉米受气候不确定性影响大于小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9年冬小麦试验观测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39年气候暖湿化趋势及对陇东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9年陇东年平均气温以0.0644℃/a趋势持续升高,春季气温升高最明显,冬季次之。1995年以来,陇东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暖湿化特征明显。暖湿化对陇东冬小麦生产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1)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和越冬期缩短,但生长季生长天数并没有明显缩短。(2)营养生长阶段显著缩短,生殖生长阶段显著延长,对产量形成十分有利。(3)水分利用率,产量、千粒重、籽粒数、主要发育期干物重等产量构成要素增加趋势明显,不孕小穗率、越冬死亡率等显著降低,尤其1995年以来,气候产量增加趋势明显。(4)气候暖湿化有效降低了干旱和晚霜冻危害,使冬小麦种植边界北扩,高产适生品种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旱地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含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可明显提高播前与越冬期0~100 cm、100~200 cm土层含水量,有利于旱地冬小麦出苗与越冬;同时,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可明显提高后续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提高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各处理下数据显示休闲期深耕处理效果优于深松与免耕处理。总之,休闲期不同耕作措施均有利于旱地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是实现旱地小麦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唐山地处北方晚熟冬麦区东北边缘,气候特点是冬寒春早,夏湿秋吊,年际间变幅甚大。尤以晚秋、初冬和早春气候更复杂多变,直接影响冬小麦安全越冬。建国以来发生过十一次冻害,平均三年一次。1980、1981年连续发生较重冻害,间隔年限有缩短趋势。轻冻年减产一、二成,重年减产三、四成,个别年度、个别地块毁种绝收,直接影响夏粮产量。因此,本着预防和补救两个方面设计模拟冻害试验,并试图分析在我市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