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和拓宽现有种质基础已是世界各国玉米育种者的共识。针对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温带地区存在光敏性、需要时间长、过程缓慢等问题,以温带种质为受体、热带种质为供体,进行了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研究。通过利用冬季南繁、南北区域种植,结合玉米DH(Doubled Haploid)育种技术,经2年4个世代得到可以在温带利用的新材料,既可以直接用于选育新品种,也可以作为新材料扩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实践证明,研究的方法切实可行有效,将加快我国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进程。  相似文献   

2.
陈洪梅  番兴明 《种子》2001,(2):57-58,65
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项目十分重视优良杂交种种质材料的选育,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种质的耐自交能力,用SD轮回选择法改良耐自交能力是可行的,自交系的选育常用穗行选或系谱法,近几自交系测验种的使用明显增加。世界上广泛利用的热带、亚热带玉米杂种优势群有Tuxpeno,Cubanflints,Coastaltropical flints,ETO和Tuson,把带来、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温带,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提高杂种优势潜力,云南省农科院已成功改良了一部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并在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3.
Suwan种质的特点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wan种质包括Suwan-1群体及含有其基础种质的改良群体、自交系等玉米种质资源.具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配合力高、品质优良等特点,热带、亚热带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玉米生产和育种上广泛利用,有合成群体、选育品种间杂交种、改良温带种质等。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研究将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吉846和K10与CIMMYT种质Pob45、Pob46杂交构建半外来群体并从中选育改良系,再按原杂交种的组配形式或配制成若干改良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和其它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原杂交种进行比较,研究其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特点与规律,分析改良的效果和进一步改良的方向,为更有效地利用外来种质特别是来自CIMMYT的热带和亚热带多数种质改良黑龙江省现有的种质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半外来群体吉846×Pob45中选育的吉846改良系与K10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有高于同熟期对照龙单13和原组合的,部分杂交组合的株高、穗位有所降低,部分杂交组合的雄穗一级分枝数、全株叶面积、出籽率、百粒重也有较明显的改良。从半外来群体K10×Pob46中选育的K10改良系与吉846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都低于同熟期对照龙单13和原组合,但个别性状如百粒重、出籽率、行粒数、穗长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种质创新是育种的基础,育种路线决定育种工作的成败。利用温带种质的高配合力和广适性与热带高抗种质相结合选育的自交系8639H、F 138为选育高抗、优质、高产杂交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玉米杂交种奥利66号的育种技术路线进行详细探析,以证明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杂交互补来创新种质的可行性,为拓展育种思路及创新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CIMMYT玉米自交系与群体鉴定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IMMYT玉米自交系和群体在我国亚热带低海拔低纬度地区(南宁)和寒温带高纬度地区(公主岭)种植鉴定结果认为,首先是玉米光周期敏感性主要表现在雌、雄穗能否正常分化,其次是雌雄穗分化时间长短,表现在株高、穗位和空秆率,雌穗比雄穗对光照更敏感,穗位比株高更敏感.种质对光照敏感性热带>亚热带种质>热带高原种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泰国、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引进的25份木薯种质资源及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选育的65份木薯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应用12对SSR引物对80个木薯种质进行PCR扩增,获得119个扩增带形,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100~300 bp之间,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4~16个,平均为10个。根据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46为阈值,将80个木薯品系分为两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国外资源和所选育的种质资源丰富了中国木薯种质库,拓宽了中国木薯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进行木薯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收集及管理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地处我国最北端,独特的生态环境导致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如何利用有限的种质资源选育出具有适应性广、早熟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抗病性强、籽粒脱水快等特点的玉米新品种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生态与生产特点、品种选育方法及主要杂优模式,提出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润民  吴绍宇 《种子》1999,(2):42-43
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利用国内和美国的优良单交种选育二环系,在选育过程中又导入热带亚热带种质并用转育的方法提高赖氨酸含量,成功地育成了具有突破性的玉米新品种农大108。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产糯玉米杂交种黔糯768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糯768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大穗型糯玉米杂交种,已经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选育应用了我国西南地方糯玉米种质和热带种质,具有高产优质、穗大等特点,适宜在我国西南省区生产条件好、栽培水平高的地区种植,作为鲜食品种其栽培要点是稀植和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1.
X系新种质利用的技术途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玉米品种的换代离不开种质的创新,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的重要基础材料。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引进国外优良新种质的优良特征特性,提出了这批新种质的利用途径和选育成功的技术措施。认为合理利用这批新种质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瑞得种质和兰卡斯特种质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对杂交种选配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新引入的优良自交系 ,只要能掌握其优势利用模式 ,不仅可以推断它所属遗传类群 ,也为其进一步利用配制优良组合或做为选系种质提供了依据。“南方玉米育种开发中心”成立时 ,就面临两个技术难题 ,一是温带种质在贵州亚热带高原山地复杂生态条件下 ,适应性如何 ?二是温带种质与亚热带种质结合 ,其优势如何 ?笔者对此提出了温带种质在贵州亚热带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筛选 ,主要是温光敏感性和抗性的试验 ;同时提出低纬度与高纬度种质骨干系利用法 ,即南北方已为生产利用或育…  相似文献   

13.
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是制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培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种质已经被证明具有较温带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丰富我国玉米种质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8份温热玉米自交系、4份Suwan群体来源自交系(QR 273、ZHL 908、T 32和QB 48)作母本,来自Iodent、Reid、PB、Lancaster和塘四平头类群的8个温带玉米自交系作父本的杂交后代为材料,2015年分别在河南郑州和河南华县对28份自交系和32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评价。结果显示,Suwan×Iodent杂交组合的株型、生育期、感光性等与温带地区杂交种相近;而Suwan自交系与其他类群自交系的杂交组合则表现出植株繁茂、抗倒性差、感光性强和生育期太晚等问题。利用Iodent种质早熟、马齿的特性能够有效改良Suwan种质生育期晚、光周期敏感的不足,获得较高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的意义和作用,论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互导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按25%~75%的不同比例导入温带玉米自交系或育种材料中,进行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选育的热导自交系种质基础较宽;配合力较高;玉米大、小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61.5%~78.9%和53.8%~69.4%;青枯病、病毒病株率分别降低84.1%~93.2%和86.7%~98.2%;成熟期绿叶数增加2.6~4.4倍;自交系自身产量提高20.0%~55.6%。表明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温带玉米,可能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提高综合抗性和丰产性、创造新种质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把热带、亚热带QPM种质导入我国现有材料中,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创造新种质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利用o2与m两基因系统,可能是解决o2玉米优质与高产矛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引进具有诱导率高、抗性好、早熟等优点的诱导系材料,融合国内玉米种质资源,利用Y6×农大高诱1号的后代分离群体作为选系的基础群,选育出一个适合东北生态区的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吉诱101号。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中国玉米单产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种质资源狭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到温带以后会出现成熟期延迟、营养生长优于生殖生长等现象。针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这些特点,诱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对目前经常应用的几种诱变方法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对将来大规模地运用诱变方法改良外来种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正1品种简介1.1品种名称吉农大935。1.2选育单位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1.3品种来源2005年以自选系Km53为母本,以自选系Km8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Km53是以国外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经多年南繁北育选育而成;Km87是以美国杂交种/热带种质为基础材料,采用MSAP技术,以抗病、籽粒深为目标经多年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0.
浙江的山茶     
浙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于山茶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是山茶花原始分布区之一,种质资源很丰富。至今在瑞安县还保存着树高11米多、胸径31厘米、树龄1200余年的古茶。据统计,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的种质在内,现有15个种、1个变种、3个新变型,占全国10%。近年来由于加强品种选育和引进国外品种,种质和品种资源已达近千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