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鞘蛾人工合成性诱剂诱引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中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监测抚顺地区的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成虫发生期,并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的应用。结果表明:2010—2011年清原县大孤家林场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始见期是6月6—7日、盛期是6月9—10日、末期是6月24—25日,持续期约19 d;抚顺县温道林场连续2 a监测的成虫发生期有所不同,2010年成虫始见期是6月5日、盛期是6月11日、末期是6月17日,持续期13 d,2011年成虫始见期是6月2日、盛期是6月3日、末期是6月12日,持续期11 d。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大量诱杀防治后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平均为29.27%。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测技术,明确了26种鞘蛾的性引诱剂及欧洲、兴安、华北落叶松鞘蛾的性引诱-抑制剂。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监测这3种成虫发生期,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 ugZ5-10:OH性引诱剂对净月林区兴安落叶松鞘蛾进行引诱试验,结果表明:该性引诱剂对兴安落叶松鞘蛾雄蛾的引诱效果明显,树冠上层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高于树冠中、下层;诱虫量随林分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性引诱剂可有效监测和防治落叶松鞘蛾。  相似文献   

5.
使用性引诱剂对净月潭林区的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alkovitsh进行了监测与防治,结果表明成虫的发生期为6月4日,羽化高峰在6月6日,羽化末期为6月18日.3种诱芯的诱捕器均能用于监测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发生动态.在防治方面,130 μg剂量的自制橡胶塞诱芯诱捕器对该虫的诱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兴安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在发生期监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00μgZ5-10:OH性引诱剂诱捕器于2001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林业局对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种不同虫口密度林分成虫羽化的始,盛和末期及持续期基本一致,成虫始见期为6月20-22日,末期为7月10-12日,持续期22-24天,根据监测的发生期,能够切实指导成虫期的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7.
笔者介绍了华北落叶松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该林区落叶松鞘蛾和高山扁叶峰的危害情况,总结了悬挂诱捕器、设置信息干扰器、烟雾防治等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和黄绿板诱杀成虫、人工挖除蜂蛹、烟雾防治、无人机飞防等高山扁叶峰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线小卷蛾和松线小卷蛾在塞罕坝林场混杂发生,主要危害华北落叶松嫩芽及枝梢。海拔1600m以上林区是其主要危害区,在沟顶阳坡最先成灾。成虫期降水量少利于其增殖。监测的重点是海拔1600m以上的华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研究了稠李巢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通过在稠李林中的对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距离稠李林边缘的不同距离的诱集效果及稠李巢蛾昼夜反应节律的系统研究,掌握性引诱剂诱捕稠李巢蛾雄蛾相关应用技术。在诱捕器悬挂高度方面,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高度以0.5 m为最佳,雄蛾诱集量最大达到78.22头/器·d;设置诱捕器距离林缘50~300 m均可诱集到雄蛾,最佳诱蛾距离为100 m左右,测算最远诱捕距离为330 m;首次掌握了性引诱剂诱捕器对稠李巢蛾雄蛾昼夜活动节律,上午5:00~11:00为雄蛾主要活动期,傍晚19:00~23:00也有一个活动小高潮,这表明性引诱剂诱捕器可以掌握稠李巢蛾成虫的每天的活动节律。以上应用技术研究可以为稠李巢蛾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1分布、寄主及危害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门限石林场、金岗库林场、伯强林场、庄旺林场和宽滩林场的落叶松林,是五台山风景区外围的主要森林景观资源,对五台山起到了很好的生态屏障作用。落叶松鞘蛾,是该局落叶松林主要害虫之一,林分被害后,整个森林树冠变成黄褐色,形同火烧一般。幼虫期  相似文献   

11.
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制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针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我们从其寄主中萃取、分离、筛选出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并应用诱捕器在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诱杀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引诱剂B对松墨天牛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建议间隔60m为好。并开展了松墨天牛大面积诱杀防治推广试验工作,悬挂60个诱捕器在成虫羽化期150d诱杀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效果好,明显降低当代成虫虫口密度;连续悬挂两年林间虫口减退率达到66.7%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剂量性引诱剂释放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 (Meyrick)进行干扰交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防治效果比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效果好,两种设置密度下诱捕量减退率分别为98. 59%,89. 1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 89%,37. 96%。生产中应用干扰交配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时,建议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采用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在虫口密度较高时,可采用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  相似文献   

13.
大小蠹植物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诱引效果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0年至2001年,在山西省榆次区庆城林场应用加拿大生产的大小蠹类植物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x valens LeConte)成虫发生期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器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大小蠹成虫7119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红脂大小蠹被害主下降54.5%,平均侵入孔数下降58.7%。可用于红脂大小蠹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笔者研究了黑光灯、苦参素杀虫剂、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2%烟参碱、25%灭幼脲)喷雾、0.9%阿维菌素喷烟4种华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结果认为,黑光灯诱捕对落叶松鞘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作用较为局限。1%苦参素植物杀虫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1 000的效果最佳。1.8%阿维菌素乳油、1.2%烟参碱和25%灭幼脲喷雾均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8%的阿维菌素乳油效果最明显。0.9%阿维菌素地面喷烟对防治华北落叶松鞘蛾成虫效果较好,选择1.0∶25的配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5.
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制开发的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在福建、广东等地的试验表明,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119.3头松墨天牛,其中46.5%为雌成虫,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37.8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5~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3倍。该引诱剂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数量较多。目前FJ-MA-02引诱剂已在各地推广应用,从2002年开始,FJ-MA-02引诱剂已在重庆、广东、安徽、湖南、山东以及云南等省市推广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6.
APF-Ⅰ型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松林和普洱市思茅松林中连续2 a使用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监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自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主要集中在5—7月,APF-Ⅰ型引诱剂诱捕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林间持效期虽可达30~45 d,但10 d后诱虫量开始减少。APF-Ⅰ型引诱剂可作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甘南林场进行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成虫期有3个诱捕高峰期,即6月初、6月下旬和7月下旬;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为1.2~1.6 m,以0.2 hm2挂1只诱捕器效果最佳,诱杀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活虫捕捉器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制开发的FJ-Ma-0 2松墨天牛引诱剂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 ,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 1 1 9 3头松墨天牛 ,其中 46 48%为雌成虫 ,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 3 7 82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 5— 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 2 3。研制的活虫捕捉器 ,通过简单原理可直接捕捉活虫 ,其活虫可供各种试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b.)又名落叶松筒蛾,属鳞翅目鞘蛾科。以幼虫专食落叶松叶肉。虫体虽小,但群体为害比较严重,虫口密度在10cm长枝条上平均有8头以上幼虫,就可将林木叶子吃光,所剩叶表皮先由灰白变成赤褐色,远看似火烧状,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子林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