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部分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揭示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采用A-PAGE方法对60份普通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品种(系)共检测到943条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出9~21条带,平均15.7条.试验共获得迁移率不同的谱带74条,其中第2和第4条谱带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45.00%和、51.67%,其余的谱带多态性很高,说明小麦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异质性.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变异范围为0.40~0.84,平均为0.62.聚类分析在GD值为0.82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  相似文献   

2.
为了挖掘小麦地方品种的潜力,采用APAGE方法分析了河西灌区70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醇溶蛋白,研究了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91条,品种间变异幅度为11~26条,平均为18.33条,变异系数为16.08,具有16、17、19、20条谱带的品种最多。在91条醇溶蛋白谱带中,B01号谱带出现频率最高,为97.14%;B77和B03号谱带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分别为92.86%和88.57%。B72和B91号谱带出现频率最低,分别只出现1次,频率均为1.43%。其余谱带多态性很高。在不同分区中醇溶蛋白谱带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ω区出现的谱带最多,β区次之,γ区第三,α区出现的谱带最少。供试材料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24~1.00,平均值为0.66。说明河西灌区小麦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具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方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PAGE方法,对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种243份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同质检验,对同质地方品种进行了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问醇溶蛋白构成分析,并将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3份材料中有156份同质,占总样品的64.2%.这156份地方品种共产生72条谱带,其中a区21条、p区22条,Υ区16条、ω区13条,共147种构型;谱带分布频率范围为0.6%~100%,平均为25.6%;多样性指数为0.957,其中α区0.801、β区0.836、Υ区0.897、ω区0.870.15种同名品种产生谱带的范围为27~41条;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最大为2.033,平均遗传距离分布在0.330~0.574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940~0.958之间.将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农艺性状相近的材料大都能在遗传距离为1.0时被聚为一类.相同的带型在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都有出现,表明小麦地方品种问存在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PAGE)技术对国内99份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分离出蛋白带2 192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类型106种,其中迁移率编号为9和11的2种谱带出现频率最高,均为82.11%;有38条谱带的出现频率低于10%,这些低频率谱带仅出现在极少数的材料中;其余66条谱带出现频率为10.53%~64.21%,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被检测材料可电泳分离出15 ~ 30条带,其中大部分为18 ~ 24条。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 GD)为0.07 ~ 0.73,平均为0.59,遗传变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4大类。与过去的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研究结果相比,新品种(系)的平均遗传距离缩小,遗传基础变窄。  相似文献   

5.
啤酒大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合理利用优良种质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44个啤酒大麦品种进行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4个啤酒大麦品种共分离出33种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没有公共谱带.即参试材料在33个醇溶蛋白等位变异位点上均存在多态性。44个啤酒大麦品种共得到29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图 谱类型,其中24种图谱为单个材料所独有,另外5种图谱分别为几个品种所共有。说明啤酒大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态性丰富。聚类分析结果与醇溶蛋白多态性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波兰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波兰小麦物种的遗传变异水平和种内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关系,利用APAGE技术对72份来源于全世界的波兰小麦材料醇溶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波兰小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共产生48条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每个材料具有8~24条不等,平均16.2条。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132,变幅为0.1429~1.000。当GS水平为0.50时,所有材料可聚为4个大类,其中CItr13919等16个来源于埃塞俄比亚的材料均聚在一起,而另一大类为5份来自于葡萄牙的材料。可以认为,APAGE揭示的种内遗传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进一步开发野生二粒小麦遗传资源,丰富我国小麦改良的遗传基础,对来自以色列16个地区的133份野生二拉小麦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共有122种谱带类型,电泳共分离出77务不同的带纹;谱带在α、β、γ、ω四个区差异较大,分别为38、83、72和87种,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醇溶蛋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与材料的来源地有关;来源于同地区的材料间务锈病抗性及播种~抽穗天数均较为接近,而且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与醇溶蛋白的遗传距离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醇溶蛋白在小麦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选用2个小麦杂交组合(苏引10号×晋农190、晋麦47×晋农190),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pH 3.1)对其亲本及后代材料(F_1、F_2代)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在F_1代表现出共显性和倾母性(剂量效应)遗传特点;F_2代蛋白谱带发生分离,具体表现为:Gli-13.9、23.2、26.0、34.8、40.2、46.2、50.0、71.5、73.8等9个组分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而Gli-12.7、15.7、16.5、19.1、26.9、30.5、30.8、32.2、76.8等9个组分的分离符合两对基因的分离规律;Gli-17.8既不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又不符合两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这表明前9种蛋白受控于一对基因,后9种蛋白受控于两对基因;最后一种蛋白尚无法确定,需借助双向电泳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与品质改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由它在组成上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品质的重要作用长期以一直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后代遗传规律,等位基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通过醇溶蛋白组成的电泳筛选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行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沙生冰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北方不同地区沙生冰草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应用醇溶蛋白A-PAGE技术对采集自中国沙生冰草主要生态环境的18个沙生冰草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沙生冰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PAGE总计检测到64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电泳带纹,在α、β、γ、ω区分别有11、17、6和30条.每个沙生冰草居群具有独特的醇溶蛋白带型,在确定和划分沙生冰草居群上显示出足够的遗传多样性.对地区内和地区间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划分,其中61.0%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地区间,地区内遗传多样性占39.0%.在Nei遗传距离0.45处,18个沙生冰草居群被分为4个类群.UPGMA聚类和PCA分析表明,采集地生态环境相似的沙生冰草居群遗传距离较近.在沙生冰草的保护和利用中需加强对其生态环境和更多居群的保护和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138份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西地区小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选取138份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分析其A-PAGE醇溶蛋白谱带.供试材料的醇溶蛋白经A-PAGE电泳分析后,共检测到39条谱带,其中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4.6%.种质间的Dice相似性系数(GS)为0.222~0.979,波动较大.说明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复杂;138份春小麦种质在GS=0.63的水平上可以分为9个UPGAM聚类群,9个聚类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对比较均匀,说明在同一类群内种质的多样性比较稳定,第9类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小(0.6162),第8类群的变异最大(0.6588).本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有利于河西地区春小麦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对其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137份安徽小麦品种进行醇溶蛋白谱带分析,同时测定了面粉的理化特性、面粉粉质特性以及面筋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37份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共分离出2690条醇溶蛋白谱带,统计后得出不同迁移率的谱带共96条。其中,出现次数最高的是ω-14.3,出现概率为77.70%;出现次数最低的是α-81.7和α-89.3,出现概率均为0.72%。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为0.13~0.81,所有材料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70,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在GD=0.73的水平上将所有材料分为7个类群。57条不同迁移率的谱带与136项次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其中,谱带β-68.0与面团粉质质量指数和面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谱带α-73.4与面粉色泽L*值和白度值呈显著正相关,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筛选出这些对若干面粉及面团品质性状有显著影响的谱带,可为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基础,选用31对SSR标记对107份近年来淮北地区所育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70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3~8个,平均为5.4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76~0.791,平均为0.543;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均为DBA;江苏淮北5个地区中以徐州小麦材料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0.613),以淮安小麦材料与江苏淮北另外4个地区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282)。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935,平均为0.586,除淮麦20与华瑞0049外,SSR标记能将其他供试材料相互区分开;所有供试材料被聚为3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来自黑龙江省的25份大豆品种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共分离出1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12条,多态性比率达63.16%,其中α区3条带,β区5条带,γ区5条带,ε区6条带.材料间的Nei-Li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为0.4737~0.9474,平均值为0.7105;遗传距离(GD)范围为0.0541~0.7472,平均值为0.3654,表明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79处可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由此可见,醇溶蛋白标记技术能很好地用来区分不同的大豆品种,为大豆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青海省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选取93个青海小麦品种,基于55K SNP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扫描到53 063个SNP位点,选择分型成功率(call rate, CR)≥0.90、缺失率<10%、MAF>0.05的SNP位点,获得多态性SNP位点50 243个,多态性比率为94.68%。其中多态性位点在第2同源群中分布最多,在第4同源群中分布最少,在基因组中分布呈现B>A>D,特别是4D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NP分布最少。93个小麦品种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0~0.59,平均值为0.33,为中度多态性位点;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67,平均值为0.41。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根据遗传距离可将93个小麦品种划分为8个类群。综上,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近,需要引进外来品种来丰富青海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推动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的春小麦种质资源,明确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所收集该省育成的小麦品种(48份)以及从外省引进的部分种质资源(90份)为材料,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20.61%)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2.44)均高于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平均值(17.91%和1.95)。用离差平方和法将138份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其中第一类群材料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优,其株高在70 cm左右,不孕小穗数少,小穗密度大,多粒性好,穗粒数多,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粒重适中,是春小麦育种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喻俊杰  金艳  张勇  徐辰武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0):1372-1377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明确江苏省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选用13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江苏省近40年来的90份主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90份主栽品种中,138个SSR位点共检测到54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3.93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2~1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032 6~0.824 5,平均为0.415 1;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及PIC值均为BAD;对90个品种按照所应用的麦区可分为淮北麦区品种(45个)和淮南麦区品种(45个),淮北麦区品种平均PIC值为0.428 7,淮南麦区品种平均PIC值为0.356 6,淮南麦区品种基因多样性和PIC值显著低于淮北麦区,并且不同时期淮北和淮南麦区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也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和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深入地揭示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为进一步选育抗虫品种提供依据,在对田间虫圃1 562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的基础上,取47份年度间鉴定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利用表型和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这些抗麦红吸浆虫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表型聚类在遗传距离为0.68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19对SSR标记在47份不同抗性品种中检测到104个等位基因,能够将所有品种区分开来,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平均5.47个。47个小麦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40~0.95,平均为0.71。SSR标记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4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Mental测验结果表明,表型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P〈0.05)。抗虫品种晋麦65号单独聚为一类,同其余品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虫育种,并在吸浆虫发生地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