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原油集输加热中,地源热泵加热系统可用于替代传统的燃油或燃气锅炉加热方式,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研究了地源热泵在油田采油井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采油井中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替代锅炉为外输油加热完全可行,适合于在油田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陆梁油田各油井井下生产管柱的腐蚀结垢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抽油井井下管柱腐蚀结垢的影响因素和室内防腐防垢药剂配方,从防腐防垢技术体系中优选出适合陆梁油田的药剂体系,编制了现场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试验优化建立了防腐防垢技术方案,确立了以HEDP阻垢剂和KL-601改进型缓蚀剂为主剂的防腐防垢体系,并用示踪剂示踪的方法对单井防腐防垢效果进行动态跟踪评价,优化了防护周期。现场试验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陆梁油田现场应用井下防腐防垢工艺可以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大大延长了易腐蚀结垢井的平均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4.
红河油田是鄂南致密砂岩油藏的主要区块,针对该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包括三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和套管安全下入技术)以及二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完井方式和配套技术的优化)。现场施工表明,实施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后,钻井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成本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接转站—联合站—联合站—首站"四级布站的集输系统更安全、经济运行,以胜利油田某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工艺流程一定的情况下,考虑水力、热力等约束,建立基于联合站处理效果的集输系统整体运行参数优化模型,并采用随机试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满足外输原油含水率、污水含油量的前提下,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的集输系统节约成本1 771元/d、总能耗降低8.3%、集输系统效率提高4%,优化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油田集输系统的实际生产运行提供理论指导,降低生产能耗。(图3,表4,参23)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性规划的理论方法,针对木材采运生产过程中各阶段作业决策管理的主要内容,对采伐对象与采伐量的确定、资源配置与优化、木材运输方案优化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优化决策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方法对模型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可为森林采运生产管理与决策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扶余油田东区油藏参数、原油粘度、高温相渗、驱油效率及波及系数等方面论证了扶余油田水驱转注蒸汽开发的可行性,同时在优化注蒸汽技术参数研究基础上,在扶余油田东九区开展了先导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试验效果,为注水开发油田转变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特稠油水平井热采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一些油田从技术上论证了特稠油水平井热采技术的可行性 ,但其经济可行性值得研究。为此提出了一套适合稠油水平井采油特点的经济评价方法 :把边界价格、边界产量和抗风险能力率引入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在稠油水平井开采中提出边界分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将模糊数学原理应用到经济评价方案优选决策中 ,根据一般经济评价的要求和稠油水平井热采经济评价的特点 ,把单一因素优选变为用十个因素综合优选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西江油田为海相砂岩油田,具有油藏储层物性好、底/边水活跃、水体大、支持充足、生产指数高等特点。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率不断上升,产量下降明显。为了实现加快西江油田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就必须实施适当高速开采、少井高产的开发策略。阐述了西江油田高温大排量电泵设计改进及优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海上油田首次应用热采完井技术,受平台空间、机采方式和地面砂处理等限制,热采井不仅要安全环保,而且要满足多轮次吞吐生产和长效防砂要求。热采完井技术主要在防砂、完井管柱设计和材质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海上14口热采井中,作业成功率达100%,充填率超过110%。截至2014年6月,首口井稳产超过1500d,平均有效期超过650d,均经历了第一轮次热采,其中4口井已完成二轮次热采,均未发生出砂和管柱损坏现象。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海上热采井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多数油田企业已进入二次开采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油田企业必须通过会计工作对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统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了统计方法在油田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两者结合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吉林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合理高效地处理采出水,并将其回注于地下油层中,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为油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结合吉林油田现场实际,详细阐述了吉林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科技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估方法,依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综合考虑影响农业科技项目成功的因素,构建了农业科技项目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农业科技项目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对马厂油田油藏连通性的认识,完善注采关系,选取M11-24典型注采井组进行油藏连通性的研究。在油藏描述,动态验证的思想指导下,利用测井等地质资料描述油藏的砂体连通性,在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产液量和吸水量等动态资料和示踪剂资料来动态拟合和验证井组内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1小层(下文简称EsL(1)3)各砂体的连通性。结果显示研究区EsL(1)3小层砂体可以分为3类:发育稳定的薄层砂体、复合厚砂体和与厚层砂体相邻的薄层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对注入水的影响是不同的:发育稳定的薄层砂体内流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影响较大,不同微相砂体渗流差异大,但总体前缘水线推进速度较快;厚层复合砂体的夹层会对注入水起到缓冲作用,前缘水线推进速度较慢;而与厚砂体相邻的薄层砂体会受到厚砂体的层间干扰影响,前缘水线推进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油气田开发项目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的相互关系 ,从开发决策的角度研究了方案设计与经济评价之间信息反馈的基本模式 ,建立了方案开发决策模式、经济评价模式及方案优化模式 ;提出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和效用函数排序法进行方案设计与优选的基本框架 ,同时研究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了开发方案经济评价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注水开发的非均质砂岩油田,只有搞清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和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挖潜措施,提高油田开发水平。针对喇萨杏油田非均质严重、开发时间长、含水率高的特点,首先在检查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影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形式的两大主要因素;其次以精细地质研究和渗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井间非均质性的注采关系定量评价方法;最后将注采关系与剩余油评价结果相结合,发展了特高含水期的10类剩余油潜力类型和4种调整潜力的快速评价方法。提出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人为影响少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水驱砂岩油田的剩余油潜力类型及挖潜措施的研究。S 开发区 B1区块的评价表明,特高含水期以零散的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为主,挖潜措施主要是堵水和压裂,现场实施取得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当前油田开发项目的需求,改变过去油田开发效果评价采用单一评价法的传统手段,因此有必要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前提是指标优选,它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以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一种优化与约简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从而有效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效率。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动态相对渗透率(相渗)常作为已开发但无试验相渗的区块、井区或层位的参考相渗。通过Eclipse软件数值模拟建立注水油藏直井开发模型,使用模型输入相渗和模型输出流量/压差计算的无量纲采油采液指数,对比了“水油比法”和“张型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法”动态相渗求解方法的精度,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油藏类型,并对比了真实油藏的试验相渗和动态相渗曲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张型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法计算的动态相渗与数值模拟输入相渗较为接近,预测的无量纲采油采液指数与模型中的流量/压差数据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对倾角较小的注水和天然边水驱动油藏的预测精度较高,对底水驱动油藏的预测精度较低,动态相渗计算结果与实验室相渗归一化结果一致性较高;水油比法动态相渗基于稳态法相渗实验过程,与油田实际开发过程有本质不同,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建议在相关研究中使用张型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方法计算动态相渗。  相似文献   

19.
油气物联网是指借助专用设备和专用网络而搭建的能够实现油气生产数据采集和监控的系统。对于安塞油田而言,由于生产网络和办公网络未进行物理隔离,同时系统内包含数量众多的数字化监控设备,因而较易发生网络拥塞、数据中断等现象。从故障现象入手,分别从网络环境分析和设备网络缺陷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数据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优化网络、完善设备网络协议等措施,使相关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土壤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壤水运动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的联合模型(确定性模型)模拟结果为基础,考虑土壤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以及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化学转化反应的不可完全预知性,同时考虑整个相关的系统因素,引入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分别建立GM(1,4)模型和GM(2,1)模型,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油田开发土壤污染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此方法的提出为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污染部分的定量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