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不同程度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六月龄牛群临床腹泻病和呼吸道疾病的累计死亡率。对101个具备不同感染条件农场犊牛的健康指标进行测试比较。不同程度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犊牛群的累计死亡率和呼吸道疾病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59个奶牛群中随机选取两个年龄组的牛(青年母牛和成年母牛).用血清学方法研究该牛群呼吸道合胞病毒(BRSV)的血清阳性率。根据牛病毒性腹泻fBVD)的管理条件和数据情况调查青年母牛原发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25%的牛群全部个体牛呈现血清阳性.有22%的牛群全部青年母牛呈现血清阴性。分析危险因素的影响存在夏季放牧和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情况。特别是缺乏夏季放牧以及病毒性腹泻(BVD)阳性状况与青年母牛中呼吸道合胞病毒(BRSV)感染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和免疫质性疾病,又被称为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牛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黏膜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烂斑,该病除了威胁牛之外,羊、猪等多种动物也可被感染,但不同牲畜感染病毒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存在很大差异,牛群对该病毒的易感性最强,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大多在被感染的牛体内大量生长,会破坏牛本身的免疫机制,会大面积引起牛群的感染。笔者主要讲述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牛群之间对于这种病的预防和治理,以及如何鉴别诊断这种牛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5.
<正>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牛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发生混合感染,死亡率增加。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致病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犊牛病毒性肺炎,致病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致病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致病病毒为牛副流感病毒(BPIV)。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秋冬、冬春交替时期较为流行。病毒能通过口腔、鼻腔、眼部分泌物,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属于一类常见性牛传染性疾病,发病后会为动物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到整个牛养殖业。长期一过性感染、隐性与持续感染动物所致的大量病毒储存库让牛病毒性腹泻在全球牛群里肆虐,直接降低了牛养殖者经济效益。故而掌握该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对其其不同类型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进行了解,进行有效防控措施推广宣传在该病的防控中有积极意义。而本文则结合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6个未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免疫牛场的546份奶牛血清样品,使用牛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个牛群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血清抗原筛查。共检出阳性血清514份,总阳性率94.1%,其中5个牛场的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牛(PI牛)筛查的3个牛群均有阳性牛检出。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宿主范围很广,其主要感染牛,也可以感染猪和羊。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表现为腹泻,病羊出现发热和腹泻症状,逐渐消瘦,最后会发生脱水死亡。本文通过对一例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治,加强对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某奶牛场牛群牛病毒性腹泻感染情况,随机对440份牛血清进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和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0.68%,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抗原阳性样品转换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900和3.303,高于判定阳性的临界值,证实该奶牛场牛群确实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诱发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菌源,BVD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的基因组差异及其在细胞培养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将BVDV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和生物型.此病可经直接病毒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质而流行,抑或有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可能.此病根据症状轻重,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总结这些年来此病的综合防治,务必做到:接种防疫疫苗,尝试用牛病毒性腹泻弱毒苗和灭活苗;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严格引种检疫;增强牛群免疫力,增强牛群运动量;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尽量回归生态养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务必结合养殖实际而定.文章将对要点性知识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各种年龄牛都易感、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该病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动物腹泻为特征。该病发病较急,死亡率可达90%。笔者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结合具体的病情,采取强化防控和对症治疗等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牛传染性疾病,该病分布许多国家,我国的许多地区也有本病的报道,据统计牛群的血清抗体阳性高达50-90%,对养牛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发病牛群的净化和控制费用是极其昂贵的,由此带来的出口限制,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许多国家对该病的研究和都很重视,并取得重要的进展,许多概念有了新的内容和含意,并在疾病的防治中起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针对动物各种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牛病毒性腹泻是比较常见的动物疾病,发病的原因是感染了牛腹泻病毒引起的。尤其是对于集中饲养的牛群来说,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对于体质比较差或者幼年牛来说,比较容易受到感染,主要传播的途径是血液和粪便,以及一些分泌物等。牛一旦罹患病毒性腹泻会给牛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还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和疫病的防控手段,希望能够给业界带来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牛群的健康成长,应格外重视牛常见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工作。对此,掌握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症状表现,可更加精准地诊断出牛病毒性腹泻疾病,并做好相应的治疗;同时,牛群养殖人员与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应共同协作,从防治角度尽可能地降低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率,保障牛群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保障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也被称作是粘膜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导致的,其有着传染性强以及危害性大的特征,对于牛群规模化养殖效益也会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就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断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粘膜病.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疾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普遍的发生和存在.尤其养牛业发达的地区.这种疾病的发生更为严重。我国在1980年.由解放军兽医大学从病牛的流产胎儿脾脏中分离到该病毒毒株.以后又在一些省市引进种牛中检出了感染牛.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养牛量快速增加,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对养牛业产生了不利影响。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牛会出现发热年粘膜发炎溃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死亡率极高。本病的感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牛群一旦暴发此病,会明显降低养牛业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牛病毒性腹泻及诊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与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 BE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分别对2019-2020年采集于吉林省5个地区的738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以PCR和免疫荧光试验对部分样品进行了确证。结果显示,吉林省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不同品种的牛群均存在BVDV与BEV混合感染,其中,BVDV感染率为10.26%~42.65%,BEV感染率为8.33%~20.83%,2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3.42%~14.71%。对不同品种牛群BVDV与BEV混合感染的检测结果显示,荷斯坦牛混合感染率为13.04%、西门塔尔牛为7.84%、延边牛为3.65%、利木赞及其他牛群为3.42%。检测不同年龄牛群混合感染的结果显示,各个年龄牛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与BEV混合感染,其中,成年牛群混合感染率高达57.63%,犊牛混合感染率为3.39%。PCR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BVDV与BEV混合感染的样品中均可同时扩增出或检测出BVDV与BEV的混合感染。本研究首次揭示出吉林省牛群的B...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BVD)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牛的黏膜病毒(BVDV)在其体内大量生长而导致的,所以该病毒简称为"牛黏膜"。这种病毒除了在牛之间传染外,还可以通过猪、羊、马等多种动物进行感染。该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给畜牧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笔者就牛病毒性腹泻这一疾病提出一些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