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绿体春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育种工作中,通过温室或就地、异地夏播等方式以加速世代,目前已被我国各地广泛采用。但至今主要应用在春性材料一年二代或一年三代。对于具有重要生态适应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及其杂种后代,如不进行一定时间低温处理使其通过春化阶段,绝大多数则不能正常抽穗(见表1)。这样,就必然导致育成品种(品系)的春性过强和育种效率不高。为了寻求半冬性、冬性材料加速世代的途径,1968年夏季,们我在江西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业科学》1989,(11):8-11
在小麦育种中,一年多代育种是加快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麦区,现在仍主要采用异地高山夏繁,一般能实现春性材料的一次加代,而本麦区的小麦新品种以半冬性类型为主,高山夏繁势必淘汰了本麦区可利用的生态类型,不能充分发挥加代在本地区育种中的作用。1980~1986年,我们研究了小麦绿体春化加速世代繁殖技术,目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建造的小麦绿体春化室,使半冬性至强冬性小麦幼苗在本地通过春化並成苗抽穗结实,实现育种材料就地夏繁,探索较大规模加代的程序和方法,以尽快培育出适合我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抗病、优质、耐寒性较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的春化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春性、半冬性和冬性油菜春化时间,不同设备条件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春化效果,以及人工春化技术的利用,结果表明春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不受春化处理时间的影响,半冬性和冬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收获时间与西宁当地小麦播期较为吻合,在时间上为1年2代提供了保障。从青海春繁的对比试验和直播试验后期抽穗情况分析,在西宁春繁加代的半冬、冬性小麦后代材料(在42℃恒温下打破休眠)一定要在3月上中旬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利用青海西宁当地3—4月的地面低温条件通过田间自然春化。充分利用青海5—8月的光热资源,保证在8月下旬成熟(9月青海进入低温期),完成在青海西宁的第2代加代过程。试验结果证明,半冬性、冬性小麦正季播种(安徽淮北)→异地冬繁(三亚)→异地春繁(西宁)进行三地两代加代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以往小麦夏繁要冷室春化和冬季加代要建温室的难题,节省了制冷和加温的成本,保证了春化的正常通过。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加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加速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扩大春油菜育种的亲本材料,1992、1995、1996、1997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从国内外引入大量强冬性、冬性及半冬性甘蓝油菜品种(品系),种子萌动后在2 ̄6℃低温范围内进行30 ̄56d的春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萌动的种子进行适当日数的低温处理是可以通过春化阶段的,冬性超强的材料越要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处理较多的日数才能通过春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方法和指标,以济麦19、钱交麦、泰山1号、济麦20、中国春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偏春性和春性对照,对2014—2016年山东省区试的108份小麦品种进行冬春性室内春化鉴定、田间错期春播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对幼苗习性、抽穗率、抽穗期等指标的观察确定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室内鉴定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室内春化鉴定法检测小麦冬春性的检测指标体系:春性、偏春性、半冬性、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品种在2℃条件下完成春化所需时间分级分别为0 d、0 dt≤20 d、20 dt≤30 d、30 dt≤40 d和t40 d。  相似文献   

7.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春性转基因油菜的春化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时间早晚有关,春化处理时间最长的,开花也最早,与开花株率关系不大;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4~6叶期转基因半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40d以上,转基因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d,且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促进花期提前。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加不结球白菜人工加代的代数和提高蕾期人工自交授粉效率,选取弱冬性(早)、半冬性(中)、强冬性(晚)三种抽薹性状的材料,进行不同的春化处理和授粉前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萌发12h后放入4℃冰箱培养30d,春化效果最好,均能抽薹;冬性弱、中材料抽薹率可达到100%,冬性强的材料也能达到41.8%以上。通过保留一个主薹和10个侧薹,并将侧薹花枝的幼嫩花蕾去除,10d后进行蕾期人工授粉,其授粉效率最高,收获的种子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Linne)为二年生蔬菜,在自然情况下,一年只能繁殖一代.为研究探索加速大白菜世代进程的途径和方法,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我们于1980年在本所进行了大白菜春化处理秋季采种的研究.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采用小白口(早熟品种)、洛阳二包头(中熟品种)、洛阳大包头(晚熟品种).春化处理前,进行浸种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萌动时,把种子放到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然后放入冰箱中,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华南种植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1个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在湛江引种试验,以及2个年度的品种比较试验材料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湛江也有正常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参试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籽,2006~2007年度的产量为1238~1944 kg/hm2,2007~2008年度的产量为1350~1951 kg/hm2。然而,湛江冬季气温却达不到阶段发育学说认为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所需要通过春化阶段的低温,这表明了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通过春化阶段也可以不需要严格的低温,因此,华南的生态气候条件可以种植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辨别小麦的冬春性,利用84份当前推广小麦品种和新选品系分5期播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其抽穗期的延迟情况,利用正态分布和t检验,并结合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小麦冬春性的判别;本研究将84份材料划分为春性9份、偏春性1份、半冬性34份、偏冬性20份和强冬性20份。  相似文献   

12.
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和瑞典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9  
 利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s)技术比较了 2 4份中国半冬性、瑞典冬性和瑞典春性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2 0个引物扩增出了 12 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将 2 4份材料分为 3组。第一组为 6份瑞典冬性和 8份中国半冬性材料 ,第二组为 2个中国半冬性材料湘油 15号和保 81,第三组为 8份瑞典春性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表明研究所用中国半冬性、瑞典冬性和瑞典春性 3类材料彼此间区分明显 ,中国半冬性油菜与瑞典冬性油菜的遗传关系比与瑞典春性油菜的关系近。结果显示 ,ISSR技术是估计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三地两代加代技术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一条重要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半冬性小麦品系在濮阳市正季播种(春化)→云南元谋南繁村冬繁→河北省沽源县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地春繁加代,加代的为F_1、F_3、F_4或者性状稳定的高代品系;濮阳小麦加代材料播种时间在10月5日前后,播种方式为F_1代点播,2 m播40粒,每个组合2行。F_3、F_4及高代材料撒播,2 m播100粒,每个材料根据种子量多少播种3行;12月10日前后按照计划挖苗,每行挖15棵,移栽到云南元谋,行长1.5m、株距10 cm;收获后,4月5日前后种植在河北省沽源县。各世代在不同环境下栽培繁殖有利于选出适应性广的品种,提高投资报酬率,提高育种效率,尽快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争取5月份形成的半冬性油菜小孢子植株于当年种于田间,并开花结籽,即一年种两代,缩短双单倍体育种和遗传研究年限,我们用光照培养箱对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试管苗进行了人工低温春化研究。华双3号、P34—3品系、中油821和DH系-32种子再生的4~6叶龄试管苗于6~8℃的光照培养箱春化32-42d,分别于3月31日(1999年)和5月6日(1997年)种在田间。所有处理的植株结角株率达100%,每角结籽9.3-21.4粒,种子的发芽率在54%以上。2001年,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的试管苗于5-6℃光照培养箱春化14-25d,分别于6月7日和6月19日栽到田间。春化14d开花株率为8.33%,春化22d和25d达90%以上,但均未结角。结果表明,半冬性油菜试管苗于6-8℃光照培养箱处理32d所有植株可通过春化。在武汉,春化的小植株于5月上中旬以前移栽到田间可收到种子,6月以后仅能开花,不能结角。  相似文献   

16.
一、冻害原因1.小麦遭受冬季冻害的原因品种因素:冬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三类。各类品种播种后都需要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各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冬性品种,在0℃~3℃,30~5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0℃~7℃,20~3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0℃~12℃,5~15天可完成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之后的小麦抗寒性会大大降低。气候因素:秋冬季节,气温逐渐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8.
以冬性小麦在张家口地区春播试验为依据,阐明了冬性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地区能够通过春化反应正常成熟,为本地区利用冬性品种,解决降水集中盛期和春麦需水盛期不吻和的矛盾,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也表明:低温并非冬小麦田间春化的唯一条件,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短的日照长度相组合,也能保证田间春化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9.
试验是在1959—1960年于本校标本园进行的。前茬为玉米,耕地前亩撒圈粪15,000斤。供试品种有早洋、河北农大3号(冬性品种)、碧蚂1号、西北54(半冬性)。冬性品种于1959年9月28日播种,10月4日出苗,半冬性品种于10月8日播种,10月20日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著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