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不同土壤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蛋白质含量随土质的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在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品质性状除了容重和软化度稍有下降外,出粉率、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总评价值等都有所提高;土壤含氮量增加,小麦籽粒含氮量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一般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随土壤钾的含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但含钾量超过一定范围时,蛋白质含量反而降低;为防止有机质损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观察3个杂种组合籽粒灌浆过程的结果表明,杂种小麦在开花至成熟的全过程中,籽粒鲜量、干重、含水率的变化以及含氮物(蛋白氮、非蛋白氮、粗蛋白氮)的累积总趋势与常规品种相仿;千粒日增量在灌浆主期结束前,杂种<常规种;仅在灌浆副期杂种>常规品种;穗粒重杂种>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鲁187(原品系号为884187)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七五”期间以美国著名丰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Lancota为父本,农艺亲本80Q16—22—4—5为母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蛋白质质量优良,面筋筋力强;蛋白质、面筋含量高,出粉率高。据1990年国内小麦育种学和谷物化学11位专家鉴定:鲁187可以替代进口优质小麦,在协调产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宽似婴儿手掌、长达20厘米的麦穗你见过吗?笔者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滩区有幸一睹最新培育的小麦品种,虽然外表和普通小麦相似,但是麦粒却有黑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开展田间试验,调查并比较同一播期19个小麦品种上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发现参试品种宁麦资126、镇麦15、农麦88、扬15G7、扬麦27、姜丰麦2号对上述4种主要小麦病害的综合抗(耐)性相对较好.宁麦156、扬麦27上的纹枯病最轻;扬15G7、扬麦30、农麦88较耐白粉病;赤霉...  相似文献   

6.
野生二粒小麦(资源代号:AS846)叶鞘被有茸毛,穗轴脆易断;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普通小麦与其杂交和回交,F1回交结实率是杂交结实率的3~4倍;野生二粒小麦性状在F1呈显性,BC1开始分离;F3形态指示性状出现中间类型,一直到高代还保留这种类型.形态指示性状与抗白粉性连锁不紧密,不能作为抗白粉性的选择标志.在普通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的单交组合里,通过定向选择,选育出了农艺性状好,抗白粉性基本稳定的株系N9134-2-11-1.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用穗部性状典型的6个普通小麦(T.aestivumL.)材料,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穗长、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模型及适宜的选择世代。结果表明,千粒重、穗长、穗粒数及单穗重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一般配合力高,前2个性状在F2~F3代选择有效,后2个性状在F4~F5代选择有效;每小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高,在F6~F7代选择有效;6性状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此外,84加79与V8164柱部性状协调,一般配合力高,可作为大穗材料在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位于我国小麦优势生产区域之内,是全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据农业部2010年统计,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在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理念的引导下,随着国家良种补贴及其他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湖北省一批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的品种相继育成或引进,并投入生产,使湖北省大田小麦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证明,小麦加工品质主要受占小麦干物质15%左右的蛋白质[1]、特别是谷蛋白的含量和性质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发生面积较大,1987年达到13万亩左右,1988年控制在10万亩左右,1989年仍有9万余亩麦田发生,但为害明显减轻。为了确定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的合理防治指标,及时、准确、经济、有效地搞好大田防治工作,我们于1987—1989年进行了吸浆虫经济阈值的试验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面包小麦的市场前景,安徽省面包小麦品种品质水平和生态适应性;提出了面包小麦生产基地建立,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品市场培养等问题;探讨了面包小麦推广体系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施肥对小麦品质和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 能提高小麦营养品质,增强面团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提高籽粒氨基酸含量;施磷对小麦营养品质和籽 粒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强面团延展性,降低面团强度和筋力;NPK配施和NP配施对小麦营养品质改 良作用明显,均有利于提高面团的耐揉性、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NPK配 施对小麦籽粒中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NP配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 总氨基酸含量。但对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NPK>NP> P;对籽粒氨基酸含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NP>NPK>P。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系糯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个糯小麦品系、8个非糯小麦品种和4个部分糯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为64~77 8.远低于非糯小麦和部分糯小麦,各品系间差异较小;而吸水力较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强,最高达73.5%,并具有较高的公差指数、较低的粉质质量指数、较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因此流变学特性较弱;总淀粉含最与非糯小麦及部分糯小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糯质突变没有影响到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糯小麦的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介于60.7~63.6℃和67.3~72.6℃之间,都低于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还具有高崩解值、低峰值黏度和回生值.此外,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与α-淀粉酶活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小麦单倍体产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小麦×玉米单倍体产生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巨穗小麦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穗小麦种质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优良基础材料[3]。高分子谷蛋白表现的稳定性和多态性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进行品种、品系的指纹图谱的绘制,且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面包加工品质间有密切联系[4]。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小麦籽粒蛋白质在制麦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籽粒蛋白质对麦芽品质影响的机理,以皖麦38、扬麦13和小偃6号3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啤酒大麦品种Stilling为对照,系统分析了参试材料在降温发芽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总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小,仅变化了2.09%;可溶性氮在制麦过程中变化较大,制麦前后相比可溶性氮增加了约4.8倍;隆丁区分的高分子氮变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约为48%),中分子氮变化不大(约为7%),而低分子氮在40%~48%变化。小麦和啤酒大麦在制麦地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差异较大,揭示其制麦工艺应与啤酒大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基因枪技术 ,将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WMV CP1和筛选基因bar导入扬麦 15 8,获得14 5株抗Bialaphos再生植株 ;PCR Southern分析 ,其中 2 1株为阳性植株 ,转化率达到 0 .99% ;T1代植株的PCR Southern、单酶切和双酶切Southern杂交 ,证明外源抗性基因已经完整地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T1代植株分离比CP1+ ∶CP1-为 1∶1.3,偏离孟德尔分离定律 ;T2 代植株总RNA ,RT PCR的试验结果表明CWMV CP1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法对土壤紧实度和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2006,(5):1-1
根据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长期气候预测和农田生态条件,经会商分析,预计2006年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总体将呈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亿多亩次,接近2005年。其中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纹枯病、土蝗、棉盲蝽象、棉枯黄萎病、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农区鼠害将偏重至大发生;小麦条锈病、草地螟根据异地病、虫源有偏重发生的可能;东亚飞蝗、小麦赤霉病、粘虫有局部偏重发生的趋势;蔬菜病害在保护地偏重发生,蔬菜虫害在露地偏重发生;特产经济作物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地下害虫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