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构建南方红壤丘陵水土流失防控与循环农业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国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长期治理却收效不显著的原因,提出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模式的关键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和固碳增汇效果。[结果]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区综合防控的基本思路即:将水土流失防治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构建"果(茶)-草-畜-沼"水土流失综合防控的循环农业模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在南方丘陵区建立循环农业模式以防控水土流失效果显著,能同时满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南方红壤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保护性开发的有效模式,可带动山区生态恢复与乡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入手,阐述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水土流失特征与主要防控成效,总结4种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治理型循环农业开发模式:(1)以合理统筹兼顾为主线的特色农业开发模式;(2)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3)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开发模式;(4)以拓展生态旅游为特色的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并据此提出与南方山区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循环农业发展对策:一是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山区科学发展规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三是科技创新驱动,实施科企工农有机结合;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投入要素作用;五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探讨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山地水土保持与流域综合治理及其乡村循环农业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该文总结梳理了研讨会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技术推广成效,主要研讨内容包括福建省主要地理特征与区域气候要素、福建省山地农业开发与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的主要模式与防控成效、长汀县水土流失特点与主要治理经验、典型崩岗区特征分析与生态恢复模式、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与技术、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山地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集成创新技术,而且要创新管理机制,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绿色优势发挥,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地推动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防控与流域循环农业开发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为典型丘陵红壤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导致易发生水土流失。该文综述了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从崩岗、山地茶园、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紫色土侵蚀区等四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原因,并分别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战略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主要内涵是合理构建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污染防控率,实现增产增收与保护生态的双赢目标。在山区农村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不但生态条件优越,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优化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精准扶贫发展战略实施。文章结合福建省生态循环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构建山区立体种养型绿色家庭农场模式与集成创新实用配套技术;构建山地生态果茶园优化模式与特色扶贫产业促进技术集成推广;研发高效设施农业系列装备与精准扶贫科技产业园区创立及经营;农牧菌业链接与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及集成推广;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有效防控与生态修复驱动支撑技术集成应用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区草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草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方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阐述草被发生水土保持作用的主要部位,介绍现阶段草地、牧草套种(间作)、草篱的水土保持应用情况与成效,提出南方红壤区草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的若干思考:(1)广泛收集水土保持草本植物资源;(2)加强水土保持草种选育与评价体系构建;(3)开展严重侵蚀劣地草被建植关键技术攻关研究;(4)加快侵蚀果茶园水土流失治理与示范;(5)开展水土流失区草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衢州市属南方红壤区,境内丘陵红壤资源尤为丰富,概查面积达574.2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5.8%.它主要分布在金衢盆地两侧的丘陵山地,绝大部分是宜农或宜园地.但因植被覆盖率低,加之缺乏水源和水利设施,作物常受干旱威胁,影响农业效益和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8.
试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优化现代农作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循环经济的科学原理,贯彻"节约、保护、利用、拓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我国南方红壤山地综合开发与主要农作模式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优化现代农作制度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与若干对策.即要在南方丘陵山地创立并完善以提高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农作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现代农作制度的优化与统筹;因地制宜地构建以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为核心的种养结合型农作制度、以物质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为特色的循环利用型农作制度、以开发优质产品与绿色农业为目标的综合拓展型农作制度;实现山区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有效缓解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成果的巩固与提升,以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为例,分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的农业发展现状与循环农业发展成效,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与生产实际,提出了进一步维系生态平衡、农业良性循环和特色产业提升的技术对策与措施:(1)把握重点,打造精品示范基地;(2)发挥优势,建设循环农业园区;(3)阐明规律,增加地表植被覆盖;(4)创新驱动,培植新型朝阳产业;(5)多元投入,夯实综合防控基础;(6)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红壤小流域水土治理模式及其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赣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水土流失易发丘陵山区,曾有"江南红色沙漠"之称,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江西省赣州市的3个红壤小流域为对象,通过调研、试验及监测,总结红壤小流域水土治理模式,分析其环境效益。总结出以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台地、竹节水平沟+乔+灌+草、坡面雨水集蓄、顶林-腰果-底谷立体治理、"封禁+补种+管护"生态修复治理等技术和措施为主的水土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小流域产流产沙分析表明,经水土治理,左马小流域侵蚀量大为减少,侵蚀强度从中度侵蚀下降为轻度侵蚀。对比分析2个小流域果园集水区发现,无水保措施的城源集水区侵蚀强度为极强烈侵蚀,而采取水保措施的东坑集水区为微度侵蚀,经果林+工程措施等治理措施能够明显调控径流泥沙,采取的现代坡地水土保持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对溶解态面源污染中总磷含量的拦截率为40%、总氮含量的拦截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是中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介绍了湖南省的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宁南山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山区是全国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危及到人民的生存环境,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对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防治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是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利用林业技术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阐述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的应用,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阐述了云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卢江勇  陈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35-15938
概述了我国农村贫困的总体状况及地区差异,指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状况表现尤甚。结合前人研究,以农业GDP为因变量,以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灌溉面积、化肥用量等为自变量,建立了反映水土流失对农村贫困影响的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劳动力、资本、灌溉、化肥等生产要素对农业GDP有正效应,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有显著的负效应;我国西部的全要素生产力最低,水土流失也最为严重。为走出水土流失与农村贫困的双重困境,必须改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生态集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土地荒漠化对土壤碳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内荒漠化区土壤碳研究存在理论和实证不足,没有适用的计算方法等问题;对维持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青藏高原及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土壤碳研究尤其欠缺。由此导致无法解释中国荒漠化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大小、分布及其变化这样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急需开展以下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加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方面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荒漠生态系统碳库收支计算方法的研究;加强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壤碳源、碳汇的实证研究;加强对青藏高原、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区等对维系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特定区域的土壤碳库收支的基础研究。以便全面、系统地估算和评估中国荒漠化地区碳源、碳汇的大小、分布及其变化,为更好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掌握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土壤水分变化和作物需水规律实行优化灌溉,可以达到合理用水,节约水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灌溉量预报在指导农业合理灌溉,最大限度的发挥水资源优势和总体效益,夺取丰产丰收,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68-1070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12-5514
通过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土保持对该县农业的影响分析,可得出水土保持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贫有重要的作用。1985~2004年期间水土保持的成效对安塞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表明,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将会有力的推动安塞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水土保持对提高该县农业生产总产值和农业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能有力地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