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羊茅(Festuca rubra)不同混播比例组合对草坪综合质量的影响, 以期为北方地区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混播建植草坪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 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紫羊茅混播建植草坪, 在多年生黑麦草比例为20%不变的情况下, 建坪初期, 草地早熟禾比例越小或紫羊茅比例越大, 则草坪密度越大, 质地越优, 草坪颜色越绿, 地下植物量越小, 地上植物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各种草坪质量评价指标, 3种冷季性草坪草混播最佳比例为, 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1:2:7。  相似文献   

2.
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经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 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但前期以白三叶 多年生黑麦草最高(P<0.05)。在时间序列混播比例的变化上,白三叶逐渐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多年生黑麦草第1年最高,后逐渐下降;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变化不大,而无芒雀麦减少最快,并最终消失;白三叶 紫羊茅组合的比例动态变化最小,组分稳定,而且群落抵抗力最强,年均杂草侵入量仅为2.4 g/m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P<0.01)。参试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的种间相容性为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种间相容性是混播群落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时间梯度上的群落生产力变化趋势,白三叶 紫羊茅和白三叶 草地早熟禾呈平稳略升,而白三叶 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 无芒雀麦呈前高后低模式。对混播群落稳定性的判断存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3.
三种草坪草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的成熟草坪进行了根系和土壤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高羊茅根系分布最深,达1.8m,其根系生物量分别是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的3.1和3.0倍。草坪草根系分布特征对土壤剖面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草种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40cm差异不显著,而在40~100cm差异显著,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骤减,0~60cm草种间差异显著,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土壤速效钾含量在0~20cm最高,20~100cm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3种冷季型草坪草蒸散量的SPAC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北京地区常见的3种草坪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年季间蒸散量(ET)动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ET每15 d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草种间的ET和蒸散强度,除了4月下旬到5月初这段时间之外,多年生黑麦草的ET均高于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3种草ET在不同季节变化很大, 6月上中旬为整个生长季的最高值,随后下降,8月下旬到9月中旬又回升,越冬前ET再次下降并达到整个生长季的最低点。3种草坪草坪草系数(KC)多年生黑麦草最高为1.03,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分别为0.89和0.87。  相似文献   

5.
浙江绿地草坪草种混播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特性.选择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在浙江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成14种不同类型混播草坪进行试验来筛选浙江建植绿地草坪最优组合。结果表明,14种不同混播草坪质量有所差异,成坪后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草坪质量.以高羊茅(3个品种)70% 20%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 10%多年生黑麦草(1个品种)、高羊茅(3个品种)60% 40%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为好,综合评判值分别为0.721和0.7005。  相似文献   

6.
引进草坪型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紫羊茅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其出苗速度、盖度、生长速度、颜色及越冬、越夏率和抗病性.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出苗迅速、建坪快,但易染病、越夏率低、夏季草坪颜色差;草地早热禾生长速度慢、盖度好,能够建成致密的草坪;高羊茅耐旱、抗病;紫羊茅叶色好,耐修剪.几种草坪草都可以作为黔西北地区建坪的理想草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紫花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和苇状羊茅等五种多年生牧草与花生在“5+6”模式套作情况下生长特点以及对饲草生产的影响。花生与禾草的套作能够极显著地促进禾草的分蘖(11.01%~14.26%)(P〈0.01),显著增加其叶面积指数(4.62%~6.37%),(P〈0.05)三种禾草的产草量分别提高了8.2%、8.1%、9.3%。花生秧与禾草混合调制后,饲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钙的含量得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提高,而粗纤维含量却明显降低。紫花苜蓿和花生套作能够提高牧草产草量5.8%,豆科牧草与花生秧混合调制以后,粗蛋白、粗纤维以及钙和磷的含量明显下降,粗脂肪得到了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地区常见的3种草坪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年季间生长变化规律,营养元素N、P、K养分吸收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中高羊茅的年生长量最大,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高羊茅。3种草坪草组织中N、P、K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整个生长季变化趋势相近,且变幅相对较小。N和K养分含量较高,变幅较小,P养分含量较低,变幅较大,养分含量的变化与草坪草生长变化不完全同步。而N、P、K养分每年带出量变化趋势与生长量的变化相近,即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为"高-低-高"型,以夏季带出量较低;P养分带出量变化不大。3种草坪草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分生长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羊茅地下生物量最高,草地早熟禾次之,多年生黑麦草最少;3草种分布都是以0~10 cm层占主导地位。草地早熟禾在0~10 cm层的根系分布较多,而在10~20 cm层和20~30 cm层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紫花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和苇状羊茅等五种多年生牧 草与花生在“5+6”模式套作情况下生长特点以及对饲草生产的影响。花生与禾草的套作能够 极显著地促进禾草的分蘖(11.01%-14.26%)(P<0.01),显著增加其叶面积指数(4.62%- 6.37%),(P<0.05)三种禾草的产草量分别提高了8.2%、8.1%、9.3%。花生秧与禾草混合 调制后,饲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钙的含量得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提高,而粗纤维含量却明 显降低。紫花苜蓿和花生套作能够提高牧草产草量5.8%,豆科牧草与花生秧混合调制以后, 粗蛋白、粗纤维以及钙和磷的含量明显下降,粗脂肪得到了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引进草坪型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紫羊茅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其出苗速度、盖度、生长速度、颜色及越冬、越夏率和抗病性。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出苗迅速、建坪快,但易染病、越夏率低、夏季草坪颜色差;草地早热禾生长速度慢、盖度好,能够建成致密的草坪;高羊茅耐旱、抗病;紫羊茅叶色好,耐修剪。几种草坪草都可以作为黔西北地区建坪的理想草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长期金荞麦营养成分含量及消化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勇  邓蓉  刁其玉 《草业学报》2016,25(8):107-117
为系统地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期金荞麦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回肠末端消化率, 本研究用3头安装“T”型瘘管, 并做回-直肠吻合切除盲肠的巴克夏-驯养野猪-高坡黑猪(巴-野-高)三元杂交生长猪作为试验动物,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开展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分枝期、孕蕾期和初花期金荞麦OM、CP、EE、Ca、P、CF含量分别为88.59%、22.72%、2.34%、1.05%、0.39%、13.51%, 89.10%、20.57%、1.69%、1.25%、0.42%、15.50%和89.63%、17.54%、1.37%、1.29%、0.46%、19.75%;EAA、NEAA和TAA含量分别为9285、7982、6244 mg/100 g, 14334、10810、9320 mg/100 g和23619、18792、15564 mg/100 g。随着生长期的后延, 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 在体和离体消化率也随着生长期的后延而显著降低。分枝期与孕蕾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 分枝期与初花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孕蕾期与初花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从分枝期到孕蕾期, 金荞麦CP、EE、EAA及TAA下降较慢, CF含量升高较慢, 营养成分消化率下降也较慢;从孕蕾期到初花期, 金荞麦CP、EE、EAA及TAA下降较快, CF含量升高也较快, 营养成分消化率下降也较快。以分枝期、孕蕾期和初花期体外法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消化率值为自变量, 以对应的动物饲养试验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值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度好,可用于推算对应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本实验证明, 金荞麦营养丰富、消化率高, 必需氨基酸比例高、适合动物消化吸收。孕蕾期为金荞麦适宜收割期, 在适宜收割期内, 收割时间点应选择孕蕾后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测定了杜大蒲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杜大蒲猪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较高,30-100 kg平均日增重为725.23 g,料重比2.88。杜大蒲猪的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较高,分别为74.70%、43.38 cm2、64.53%。杜大蒲猪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63、3.00、2.49%。每100 g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36、15.34、7.62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79.22%和39.36%。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43%、11.59%、42.84%和9.85%。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杜长鲁烟三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杜长鲁烟阉公猪稍高,平均日增重比杜长鲁烟母猪提高1.08%(P〉0.05);不同性别杜长鲁烟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其中,平均背膘厚、脂肪率和骨骼率都以杜长鲁烟阉公猪较高,分别比杜长鲁烟母猪提高13.00%(P〉0.05)、19.18%(P〉0.05)和1.03%(P〉0.05);瘦肉率以杜长鲁烟母猪较高为66.90%,比杜长鲁烟阉公猪提高3.1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都以杜长鲁烟阉公猪组较高,分别比杜长鲁烟母猪组提高1.62%(P〉0.05)、1.75%(P〉0.05)、1.76%(P〉0.05)、0.16%(P〉0.05)、0.15%(P〉0.05);4种脂肪酸含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饲用油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山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分析和瘤胃瘘管山羊动物模型研究饲用油菜的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为饲用油菜饲喂反刍动物提供营养参数。试验测定华油杂62油菜盛花期及结荚初期植株营养成分含量,并用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波尔山羊测定饲用油菜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盛花期饲用油菜的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17.30%、11.48%,显著高于结荚初期(P<0.05);两个生长期饲用油菜的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盛花期植株中硫甙含量为10.17 μmol·g-1、单宁含量为0.94%,均高于结荚初期。2)盛花期、结荚初期饲用油菜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盛花期饲用油菜粗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在72 h时达到84.70%;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在0~24 h快速升高,48 h后稳定在67%左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上升速度较慢,72 h时分别为48.22%和45.78%。结荚初期饲用油菜中干物质和有机物的瘤胃降解率在0~72 h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盛花期。3)盛花期、结荚初期饲用油菜植株中各营养成分之间快速降解部分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质快速降解部分均为最高,分别达到64.06%和68.81%;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营养成分(P<0.05),分别达到76.50%和75.13%。结论盛花期和结荚初期饲用油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瘤胃降解率均较高,盛花期饲用油菜更易被山羊瘤胃消化。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20种热带木本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饲料相对值、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代谢能等指标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20种热带木本饲料干物质平均含量为34.37%,有机物平均含量为93.9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12.67%,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01%,酸性洗涤纤维平均含量为30.18%,中性洗涤纤维平均含量为37.05%,平均饲料相对值为181.52%,平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为55.67%,平均代谢能为8.83 MJ/kg。饲料相对值由低到高顺序为:圆叶舞草(结荚期)<卵叶山蚂蝗(营养期)<洋金凤(营养期) <大叶山蚂蝗(结荚期)<糙伏山蚂蝗(营养期)<山毛豆(花期) <牛大力(营养期)<牛大力(结果期)<盾柱木(营养期)<木蓝(结荚期)<银柴(花期)<木豆(营养期)<儿茶(结荚期)<牛大力(花期)<盾柱木(结荚期)<两粤黄檀(营养期)<土密树(营养期)<银柴(结果期)<猪屎豆(结荚期)<银柴(营养期)<儿茶(营养期)<坡柳(营养期)<银合欢(花期)<红背山麻杆(花期)<儿茶(花期)<红背山麻杆(营养期)<凤凰木(结荚期)<山乌桕(营养期)。综合来看,本研究中木本饲料具有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饲料相对值、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代谢能高,纤维成分含量低等特点,是优质的粗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肃栽培的25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的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同时,比较了白花苜蓿、低纤维苜蓿、新疆大叶、甘农3号4个常见苜蓿品种在不同生育期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测定的苜蓿品种叶片总皂苷含量均高于茎;不同品种之间的总皂苷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叶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阿尔岗金,为30.15mg/g DW,而茎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单选2,含量为17.39mg/g DW。4种苜蓿的茎和叶的总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延长而升高,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盛花期的苜蓿中花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叶,茎秆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毛祝新  傅华  牛得草  聂斌  陈昊 《草业学报》2015,24(11):227-233
优质豆科牧草选育和栽培对于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歪头菜是高寒地区极具饲用价值的豆科牧草,对其进行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研究,有利于高品质饲草的生产和利用。在高山草原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歪头菜在不同生长时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刈割时,干草产量和粗蛋白(CP)、可溶性糖(WSC)、灰分(ASH)含量和矿物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歪头菜草产量随着生长逐渐增加,而CP、WSC含量在生长初期较高,生长后期(盛花期)CP含量降低,而WSC含量达到最高。ASH含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呈单峰曲线变化特征,但各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从饲用角度看,各刈割期的CP含量均达到美国一等饲草标准,其中,盛花期干草产量和WSC含量最高,营养元素中,除Ca和Cu外,能够基本满足高寒地区家畜对P、K、Na、Mg、Mn和Zn元素的营养需求。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权重赋值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盛花期综合评价值最高,因此建议歪头菜在高山草原地区的最佳利用时期为盛花期。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份葎草的营养成分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为葎草合理、适时利用提供参考。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基地采收7—10月份的野生葎草,测定葎草在不同月份的营养成分含量,同时用正交试验法测定葎草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各月份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7、9月份的葎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1),8与10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葎草中粗灰分(ASH)、Ca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1),其他各月份葎草的ASH含量差异不显著,7、9月份的葎草中Ca含量差异不显著;8月份的葎草中粗脂肪(EE)含量与各个月份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各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8、9月份的葎草中粗纤维素(CF)含量与各个月份含量差异显著(P<0.05),7与10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CP含量随生长月份推进呈上升趋势,以9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粗灰分和Ca含量呈“高—低—低—高”的变化趋势,EE含量以9月份最高,7月份次之,CF含量以8月份最高,9月份次之;葎草总氨基酸(TTA)含量和TAA/CP均随生长月份推进呈上升趋势,以9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TEAA/NEAA)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葎草总黄酮的含量从7—9月份呈上升趋势,10月份含量最低。因此,葎草在9、10月份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总黄酮含量在8、9月份含量较高,建议9月份刈割利用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时期白三叶与黑麦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试验用分枝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白三叶品种海法以及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2个黑麦草品种顶峰、英斯派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按照培养皿砂培的生物检测方法对白三叶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枝期白三叶根浸体液对顶峰的发芽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顶峰苗长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72%、48.61%;开花期白三叶根浸提液对顶峰及英斯派的发芽率、英斯派根长及顶峰根干重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5.14%、36.17%、69.18%、68.34%,对英斯派的根干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9.52%;成熟期白三叶的根浸提液对3个受体的发芽率及根长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67.09%、54.21%、69.21%及93.08%、93.14%、93.04%,对顶峰的根干重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提高了85.42%;顶峰及英斯派是他感作用大于自毒作用的黑麦草品种,且在分蘖期及孕穗期,黑麦草不同品种的根浸提液都显著的抑制了白三叶的干物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