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以宁化县过龙社、瑶背江、松子岗、方田、武层、陈田、社背小流域为研究区,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个层面监测了研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趋势,已从治理前的74.88 km2下降到2013年的26.12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 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49.2%提高到58.0%;防洪减沙效益提高,减沙率达70%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997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通过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显著减少,水土保持达到了预期目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基本达到了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区西南部,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与西秦岭山脉的交汇地带,是渭河的发源地。本文主要阐述了该县水土流失的类型及其危害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6.
借鉴国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地区水土现状,从注重综合调查工作、重视前期治理工作布局、建设梯田工程、建设截排水设施、建立塘坝和滚水坝工程、强化林草工程建设及有效落实治理保障措施7个方面,提出农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体措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主要根据贡山县水土流失现状,剖析了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治理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析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武威市凉州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了凉州区十四五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的总体思路、范围和主要目标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凉州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麻土工布控制红壤坡面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长期室外径流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在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上进行黄麻土工布保持水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麻土工布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能推迟初始产流时间,减少径流,防止沟蚀产生,与裸地相比,保水效益高达75%,保土效益达99%。黄麻土工布覆盖并结合营造植物,可更提高水土保持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的面积为64.27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km2,占总面积的70.9%,每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8亿t,占黄河向下游输沙量的80%。其主要产沙区在六盘山以东地区,东部侵蚀度北强南弱,西部北弱南强;黄土高原存在几个高强度侵蚀中心,水蚀风蚀形成侵蚀强烈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生产能力降低;农田破坏严重,削弱土壤肥力;降水少而平均,干旱灾害不断加剧;林草地比例严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总结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要通过加强宏观控制、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基本农田、逐步退耕造林种草、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黄土丘陵山区占山西全省土地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9%。山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黄河流经山西的大北干流河段,占黄河干流长度的11.9%,而该区向黄河输入泥沙量达2.9亿t,约占全省入黄泥沙量的80.6%,占黄河总泥沙量的18.12%,是水土异常强烈流失区,侵蚀模数达到10000~15000t/km2。把山西西部沿黄丘陵山区作为水土治理特区重点治理,对改善山西和黄河生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结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只有由治水为主,转向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治山治土,综合治理,遵循地带性适树、适草原则,森林覆盖率达到30%,植被覆盖率达到60%,区域水土流失控制在1000~1500t/km2,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正着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和提升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和土壤质量的内涵,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典范工程为例综述了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土壤质量改良效应,同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质量效应,有助于更深入认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作用。最后归纳总结了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深化的研究内容:(1)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化;(2)水土流失防控主导因子及关联研究;(3)水土保持学与基础理论研究。全文旨在为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科学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更全面和客观评价治理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根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践,以法规政策为依据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防风固沙体系;坡耕地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组织实施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9.
20.
湖南省是中国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介绍了湖南省的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耕作栽培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