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五河县沿淮麦茬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麦茬玉米轻简化栽培的优点,并且从小麦秸秆处理、玉米复式免耕播种机选择、适宜品种选择、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机械开沟、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提出了麦茬玉米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沿淮地区一季中稻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沿淮地区一季中稻实行工厂化育秧,秧苗素质好,在肥水条件较好及适宜的秧龄期栽插,栽插密度分别为12 cm×30 cm、14 cm×30 cm、17 cm×30 cm、22 cm×30 cm时,产量差异不明显。实际生产中,一季中稻的栽插密度以14 cm关×3键0词cm和中1稻7;cm×30 cm为宜。机插秧分蘖多,分蘖时间集中,在栽插后15~20 d应及时烤田,防止无效分蘖过多。机插秧;密度;沿淮地区  相似文献   

3.
胡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34-12435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中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筛选适宜的中稻品种。[方法]参试品种共20个,分别是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D优202、丰两优1号、D优527、Ⅱ优7954、Y两优1号、Q优6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6号、徽两优6号、Ⅱ优602、新两优6号、新两优6380、内两优6号、Ⅱ优航1号、珞优8号、两优1128。品种随机排列,2次重复,栽插规格:30.0 cm×14.7 cm。[结果]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水稻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沿淮地区水稻品种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许蓉  贾尚霞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01-102,107
进行了沿淮地区中稻杂交新组合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辐优827、庐优855、Ⅱ优1308、冈优188、Ⅲ优98、Ⅱ优728、皖稻125、丰两优二号、两优华6号、皖稻153、川香8号、优优389等品种适宜在霍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沿淮地区一季中稻直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天优华占、宁粳三号产量高,生育期适中,适合沿淮地区一季中稻直播,新两优106、绿旱一号生育期短,宜迟播;同一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差异显著,生育期较短的2个品种绿旱一号和新两优106,迟播产量高于早播;皖稻68、宁粳三号、天优华占、丰两优一号4个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其播期推迟,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对6个水稻品种进行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镇稻9号和徐稻3号生育期适中、早发、无效分蘖退减较快,适宜在沿淮地区作麦茬直播稻品种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7.
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生产中存在出苗不齐不全、易受草害、后期灌浆不足、易倒伏等问题而导致直播稻产量与品质下降。为达到直播稻简便、节本、增效目的,在栽培中,应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尽量早播、注意除草、防治病虫害、合理配套肥水管理、控旺长、防倒伏,以使直播稻稳产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沿淮地区温度、光照资源供应(一季中稻生产有余,而双季稻生产不足),征集了11个早熟中稻品种与隆晶优1212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一种两收”再生稻新品种。结果表明:乐优966、银两优506两个品种在全季综合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沿淮地区做“一种两收”水稻新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 2 0 0 3年 6~ 7月上旬持续阴雨天气 ,对稻纵卷叶螟的产卵、繁殖、发育十分有利 ,导致沿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呈大发生。笔者主要根据 2 0 0 3年稻纵卷叶螟的治理经验 ,结合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 ,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近 2 0年二化螟发生情况的分析表明 ,近 3年二化螟重发的原因主要是粗秆大穗品种的推广 ,春、秋气候变暖 ,适宜寄主植物的增多 ,防治效果下降。提出对二化螟的控制要采取优化品种布局 ,清理越冬场所 ,减少二化螟适宜寄主植物面积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戴四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87-5587
介绍了沿淮稻区2005年水稻穗期病害发生的特点,指出气候因素、品种易感病以及用药不及时是此次水稻穗期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省江淮和沿江地区近年来玉米结实率低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稻减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中稻大面积严重减产的田间表现特点及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了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天敌等诸多生态因子对蝗虫发生的影响 ,对阜南县蝗区提出了相应可持续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用近年育成、田间种植表现耐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中粳稻新品种,在沿淮南部条纹叶枯病重病区种植试验,分析不同品种在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生育期等方面表现差异,筛选在沿淮南部水稻条纹叶枯病重病区适宜推广的中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9.
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德花  蒋跃林  杨太明  陈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80-9682,9716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沿淮10个站1965~2009年气象资料和1967~2006年安徽一季中稻产量资料,分析沿淮夏季高温天气发生特征和高温热害强度;在前人提出的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的基础上,以沿淮地区水稻典型种植区域长丰县为代表,结合历史产量资料对长丰高温热害产量灾损率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沿淮高温天气发生频繁,高温热害自西向东呈"N"字形走向,位于沿淮中部的淮南、蚌埠高温天气发生频次较多,与皖南山区毗邻的霍邱、寿县较少,发生时段多集中于梅雨过后的7月中下旬~8月上旬,此时正值一季中稻孕穗抽穗开花期,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沿淮长丰县一季中稻产量随着高温热害持续时间的增加灾损率不断加大,但其发生概率减小,高温热害灾损率频发的强度等级主要集中在I级和Ⅱ级。水稻生殖生长阶段高温热害持续时间越长,灾害损失率越大,但其相应发生的概率较小,反之亦然。[结论]该研究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 2年多的调查研究 ,比较了套瓜棉种植模式与其他棉花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 ,调查、总结了套瓜棉的生育特点 ,分析了影响套瓜棉产量的几个因素 ,据此提出了提高套瓜棉产量的几条途径。该种植模式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可以借鉴与推广的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