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棉铃虫赤眼蜂种系筛选—对温湿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新疆棉铃虫的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纱和1个广赤眼蜂品系以及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的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了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各赤眼蜂种(系)后代性比之间的差异受温湿度组合的影响较小。同一种系中,雌蜂倾向于在较高温度下产更多的卵,达到更高的寄生率,但性比(雄/雌)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高温(35℃)低温(45%)条件下,暗黑赤眼蜂吐鲁番品纱的后代中雌性所占比较最高,其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与最高的种(系)无显著差异,尽管其寄生率仅次于最高的暗黑赤眼蜂喀什种群。说明赤眼蜂吐鲁番种群最能适应新疆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是一比较好的侯选品系。  相似文献   

2.
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卵的寄生效果,在室内条件下,以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为对照,比较暗黑赤眼蜂对其自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非自然寄主梨小食心虫的寄生效果。暗黑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和在被寄生卵中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在15、45、60和75粒卵/管条件下,暗黑赤眼蜂寄生梨小食心虫和棉铃虫卵后羽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在30和90粒卵/管条件下,羽化率差异显著。拟合分析显示,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圆盘方程,说明暗黑赤眼蜂是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在寄生蜂。  相似文献   

3.
中间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两种卵均可作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繁蜂寄主 ,但用米蛾卵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比用麦蛾卵繁蜂更好。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在米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分别为 75.90粒和 67.00粒 ,明显高于在麦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用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 ,将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各 20头进行5d的逐日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每日平均的寄生卵量、子代羽化率、子代发育历期以及子代性比均随寄生日期的推延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采用选择性方法 ,研究了甘蓝夜蛾赤眼蜂G品系和F品系对我国几种重要农业害虫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 ,G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和麦蛾卵的选择性无明显差异 ;在对玉米螟卵的选择性上 ,G品系与玉米螟赤眼蜂的差异不明显 ,可作为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候选蜂种。F品系对麦蛾卵的选择性强 ,已丧失对玉米螟卵的选择性。G和F品系以及螟黄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较强 ,而对麦蛾卵的选择性较弱。在对棉铃虫卵的寄主选择性上 ,G和F品系同螟黄赤眼蜂无显著差异 ;但在寄生能力上 ,G和F品系均显著高于螟黄赤眼蜂 ,均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候选蜂种。G和F品系以及广赤眼蜂对麦蛾卵的选择性较强 ,而对小菜蛾卵的选择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暗黑赤眼蜂是鳞翅目害虫的卵寄生性天敌,明确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寄生能力,为暗黑赤眼蜂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番茄潜叶蛾卵密度、温度、湿度、有无光照及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天数,评价影响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主要因素。暗黑赤眼蜂单雌在寄生卵密度为30粒卵/管,温度26℃、相对湿度75%、黑暗条件下的寄生率最高,可达93.33%。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时间越长,暗黑赤眼蜂对其寄生能力越弱。根据拟合结果表明,暗黑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与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圆盘方程相符,说明暗黑赤眼蜂是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潜在寄生蜂之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系赤眼蜂对烟青虫卵的寄生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棚室笼罩试验,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不同品系对不同卵龄烟青虫卵的寄生选择性、松毛虫赤眼蜂HJS品系对烟草不同叶位、叶面上的烟青虫卵及不同植物(辣椒和烟草)上的烟青虫卵的寄生选择性。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HJS、YYS品系和螟黄赤眼蜂JDM品系对0~12h烟青虫卵的寄生率显著高于12~36h的卵;而螟黄赤眼蜂GGM品系对该二卵龄烟青虫卵的寄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不论位于叶正面、叶背面还是整叶上的卵,松毛虫赤眼蜂HJS品系均对倒10~12叶位的卵寄生选择系数最高,其次为倒13~15叶,对倒1~6叶均较低,这与烟青虫产卵对叶位的选择不同;HJS对所有叶位叶正面烟青虫卵的寄生选择系数均高于对背面的,并以倒1~3和倒4~6叶位最为明显,且HJS对叶正面卵的寄生倾向和程度与烟青虫雌蛾在该叶位正面产卵的倾向及程度存在差异,该差异因叶位不同而不等。HJS对辣椒上烟青虫卵的寄生选择系数较高,而烟青虫偏好产卵于烟草。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卯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桃蛀螟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的为害直接降低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的特性以及化学防治的弊端使其防治难度增加。为了更好的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桃蛀螟,我们对广泛用于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的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11个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对桃蛀螟卵寄生效果好的赤眼蜂品系。结果表明,寄生24 h后,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和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单头雌蜂在选择性试验中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卵粒数分别为14.35、15.05、14.65和13.45粒,非选择试验中为15.8、16.1、13.8和13.1粒,均对桃蛀螟卵均有较好的寄生能力;各品系赤眼蜂后代的羽化率保持在93.64%~98.37%,雌性比也表现较好,在73.10%~89.39%,后代出蜂数介于13.18~18.40。综合来看,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和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可以作为防治桃蛀螟的候选赤眼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直接采卵(寄生昆虫卵)和野外挂卵(米蛾杀胚卵)诱集的方法,开展了广东省本地赤眼蜂野外采集工作。利用雄虫的外生殖器特征及ITS2序列聚类分析方法对采获的赤眼蜂种类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出7个不同的赤眼蜂种类,其中小灰蝶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为中国新记录种,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e Westwood,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yagum(Harting)及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为广东省内首次采获。采集鉴定结果表明,广东省本地具有丰富的赤眼蜂优质种质资源,可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更大的筛选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螟卵寄生蜂—暗黑赤眼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我国2008年8月初首次实地发现的草地螟卵寄生蜂及其寄生率和性比。所发现的卵寄生天敌为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膜翅目:赤眼蜂科)。发现暗黑赤眼蜂的地区位于河北省康保县(114°11′~114°56′E,41°25′~42°08′N,海拔1400m)。暗黑赤眼蜂对2代草地螟卵的寄生率为1%左右,雌雄性比随采集日期的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Xanthomonas Zingibericola n.sp.引起的姜细菌性叶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细菌性叶枯病是生姜上的一种新病害,在我国发生较普遍。根据病原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我们认为姜细菌性叶枯病的病原细菌是Xanthomonas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Xanthomonas Zingibericola n.sp.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环境监测统一分析方法对土壤、植物中Cu、Zn、Pb、Cd、Hg等5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了诸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等。并以元素含量为背景值,首次提出了植物(牧草)中有毒元素的含量。 ZGR大型露天煤矿土壤—植物系统背景值的研究,是煤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部分。它不仅为矿区环境质量提供标准,对预测矿区土壤及植物环境质量演变,预测预报污染趋势、制定矿区环境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而且在农业化学、地球化学、环境医学等方面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粘虫种群田间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上对粘虫进行预测预报时,首先就涉及到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问题。抽样方法的好坏,与估值是否准确有很大关系。作者在粘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对粘虫种群田间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花生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六十年代以来,在山东省逐渐蔓延起来的主要病害,面积已达20万亩以上。一般发病率5~10%,重者达50%以上。该病每年6月初始见,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累计病株数符合y=de~(-(b/x))曲线。本病的发生与土壤含砂率有密切关系。含砂量越高,发病越重(r=0.8956~*)。在相同土壤中,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发病呈负相关(r=-0.905~*)。试验示范证实,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是防治本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推广面积在3万亩以上。氯化苦处理土壤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梅树流胶病是梅树枝干上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威胁着青梅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于1986-1988年对该病害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现将病原菌鉴定部分研究结果简单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敏玲 《昆虫天敌》1996,18(3):121-123
本文比较经米蛾卵繁殖的拟澳洲赤眼蜂在小菜蛾卵和米蛾卵上的产卵差别,结果为:不喂蜜糖水,拟澳洲赤眼蜂寿命短,不到一天,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 只有45.45%,比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低得多,可产卵雌蜂的平均产卵量亦是在小菜蛾卵上的低,喂以蜜糖水,拟澳洲赤眼寿命得以延长,平均寿命达12天以上,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为96.13%,与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相当,并且在两种寄主卵上可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丛矮病(NCMV)寄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小麦丛矮病的寄主范围,用带毒灰稻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接种,然后用无毒灰稻虱若虫回接,同时结合血清学反向炭凝法检测,共计测定29属70种禾谷类作物和杂草。结果有16属53种禾本科植物是本病毒的寄主,其中42种是我们新证实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在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对不同蔬菜、不同农事措施、杀虫剂不同施用水平菜地小菜蛾自然种群幼虫被寄生率调查结果,分析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蛾绒茧蜂三种群系统中,蔬菜品种、农事操作、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不同蔬菜品种上,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包心菜菜地寄生率最高,超过30%。十字花科蔬菜与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的间作对绒茧蜂的寄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深圳、东莞、广州三个地区,以广州地区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较高。化学杀虫剂降低绒茧蜂的寄生率。小菜蛾幼虫的体色与被寄生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以体色与背景色一致的个体被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粘虫的捕食性天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鉴定捕食性天敌的消化道内容物。ELISA 方法敏感、快速、便于应用。用此法鉴定粘虫低龄幼虫抗原的最小检出量为0.1mg(虫重)/ml,经吸附处理的抗血清对粘虫幼虫具有高特异性而与麦蚜和天敌无交叉反应。粘虫幼虫被丁纹豹蛛取食后的最长可测时间为9.5小时(食1头)和23.5小时(食3头)。对麦田中12种天敌的鉴定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蜘蛛是粘虫低龄幼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ELISA 结果与室内测定的天敌捕食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有关文献均记载直纹稻苞虫以幼虫或卵、蛹在当地越冬.本研究通过两年对南阳市直纹稻苞虫初见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解剖分析和对当地发生情况系统调查表明本地每年始见雌成虫卵巢发育均在四级以上,且均已交配,末代幼虫在杂草上不能发育到蛹即死亡;越冬期多处调查未发现任何虫态;当地上、下两代幼虫发生数量悬殊;该虫成虫和稻纵卷时螟成虫有明显的同步发生现象.据此认为,河南南阳直纹稻苞虫每年初始虫源来自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