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黑垆土有机碳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土高原黑垆土8年(2008—2015年)的不同耕作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连年单一耕作(翻耕(CC)、免耕(NN)、深松(SS))和3种轮耕措施(免耕-深松(NS)、深松-翻耕(SC)、翻耕-免耕(CN))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玉米产量和秸秆还田后表观腐殖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深松、免耕和轮耕措施主要增加了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碳(WSOC)的含量和储量,且提高了MBC/SOC和WSOC/SOC质量比。在0~10 cm表层土壤中,各耕作处理间难氧化有机碳(HO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深松、免耕和轮耕措施分别增加了10~20 cm、35~50 cm和20~35 cm土层的HOC/SOC质量比;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0~50 cm土层的HOC总储量。与翻耕处理相比,深松、免耕和轮耕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玉米秸秆量,其中NS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3.79%(籽粒)和12.04%(秸秆);进行8年玉米秸秆还田,在翻耕措施下其表观腐殖化系数为8.94%,免耕、深松和轮耕措施提高了还田玉米秸秆的表观腐殖化系数,其中NS处理达到14.09%,显著高于翻耕处理。从土壤碳库和玉米产量角度考虑,免耕与深松相结合的轮耕措施是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秋整地技术是一项以农业机械为技术载体,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农机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机械秋整地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旱田耕作已由原来单一的以“翻、耙、起”为主导的“三三轮耕制”,转变为以深松为主体,“松、翻、旋、碎”等多种整地方式相结合的耕作模式;水田耕作实行“翻、旋”相结合的耕作模式。通过“翻、耙、起”、“松、旋、起”灭茬深松起垄联合整地、秸秆根茬机械粉碎还田、水田27系列旋转翻地犁等项机械整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将全面推广旱地保护性耕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计划用7年到10年的时间,在我国北方全面推广以免耕为主要内容的耕作模式———旱地保护性耕作。目前,农业部已在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的58个县建立了旱地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示范面积近200万亩。如果进展顺利,到2005年,示范面积将达到1520万亩,形成“环京津区”和“西北风沙源”两个保护性耕作带。到2010年,示范推广面积将达到1.5亿亩,使“三北”地区1/3的旱地实现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同,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  相似文献   

4.
建立新土壤耕作制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桦川县土壤耕作现状以及近年来实行以深松为基础的“三、三”轮耕制情况.结合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提质增效的要求,指出了将原来耕作模式改革为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黑河市土壤耕作制度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黑河市土壤耕作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建立了合理的轮耕制;二是构建了“土壤水库”;三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机械效率;四是增加了粮食产量;五是推进了全市“基本化” 进程。由原来翻、耙、压向以深松为主,松、翻、耙、旋、碎茬相结合的耕  相似文献   

6.
机械深松整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深松耕作法与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土壤耕作的各项作业往往根据气候、土壤、作物、作业手段等条件的不同,需要有多种土壤耕作措施配合完成.多种土壤耕作措施相互协调配合的土壤耕作体系,称为土壤耕作方法.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翻耕耕作法、深松耕作法、耙茬耕作法和保护性耕作法等.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对传统的翻耕、耙切土壤来说,的确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场革新和改良。革新是指耕作方式从土壤的上下层全面翻动,转变到土壤的同层次少量搅动。改良是指自然保护效果从容易水土流失,转变到保存土壤和减少空气扬尘。从农业经营观念来说,需要扭转对耕作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深松(翻)、免、耙(旋)少免耕作制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松(翻)、免、耙(旋)少免耕作制是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运用。自1993年开始,五大连池市在总结多年土壤耕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示范区,重点实施深松(翻)、免、耙(旋)耕作制,并于1999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介绍了深松;(翻)、免、耙(旋)少免耕作制的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二、值得学习借鉴和关注的农业生产技术(一)旱作农业区应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免少耕耕作方法、秸秆还田,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固定道作业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耙地,以达到整地播种的要求,翻耙整地效果好,利于消灭杂草病虫害,但这样的耕种方式带来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造成水土流失。这也是旱作农  相似文献   

10.
富锦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地肥沃、平坦,适合于大型农机作业。自1952年农业机械进入我市以来,使我市的农业耕作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过去以人、畜力耕作为主时期的浅耕垄作耕法,引进了平翻耕法和机具,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释放了土地的潜在能量,提高了粮食产量。当时使用的土壤耕作制度主要是翻、耙、起、压耕作方法,此种方法长期使用后,出现了新的土壤耕作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北方寒地土壤风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楠  翟瑞常  张伟 《农机化研究》2007,(6):141-142,145
安达牧场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寒地干旱地区,春季风大,极易发生土壤风蚀现象.为此,在该地区实施不同耕作方式进行土壤风蚀试验.结果表明:免耕30%覆盖、深松覆盖和耙茬处理均比传统翻耕减少风蚀量.其中,免耕覆盖方式防风蚀效果最好,比传统耕作减少风蚀量81.1%.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农采样器对北京周边典型农作区春季土壤风蚀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延庆和大兴的留茬覆盖比传统翻耕分别减少风蚀量31.51%和45.61%;昌平免耕比耙耕减少风蚀量13.43%。如按年风蚀天数100天计算,延庆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8.45t/hm^2和12.337t/hm^2;大兴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3.073t/hm^2和5.65t/hm^2;昌平免耕与耙耕相比,年风蚀量分别为5.578t/hm^2和6.443t/hm^2。说明裸露农田风蚀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减少农田扬沙扬尘,为北京周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耕作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拉动链.因此,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农机、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对土壤耕作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以松为主,松、免、耙、旋碎茬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在种植业方面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随着科技进步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农机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要如何发展和提高土壤耕作制,使其更加适应旱作农业的特点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内在要求,是摆在农机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翻耕的土壤容重大于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容重;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不断增大,进行5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比进行2年、3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有明显增加:进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外.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及速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免耕无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的土壤: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均比传统翻耕高,其中以半量秸秆还田免耕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小麦14.45%,水稻6.47%。  相似文献   

15.
1.农机农艺结合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客观要求 保护性耕作是在满足农艺要求条件下,不翻耕土壤,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利用非翻耕方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6.
1.农机农艺结合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客观要求 保护性耕作是在满足农艺要求条件下,不翻耕土壤,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利用非翻耕方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7.
《农机科技推广》2003,(3):15-16
北京京郊农业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法。由于实行深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肥含量,裸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这一方面,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影响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另一方面,传统耕作方式所需机具作业费增加,同时土地沙化、水肥流失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致使农民难以增收。因此北京地区实行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重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2002年北京市在房山、大兴、通州、昌平等四个区开展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初步改变了京郊传统的耕作方式,而且对京郊现代化农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未耕地上取消铧式犁耕地,播种时利用机械,一次性完成化肥深施、播种和镇压等多道工序,减少上一年秋季翻茬或第2年春季土壤耕翻的作业量,减轻劳动强度,达到省工省时的目的。保护性耕作就是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不翻耕或少翻耕土地进行播种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田耕作中,主要以犁铧翻耕、机械旋耕为主,从多年来的试验和测试数据证明,这两种耕作方式存在着很多缺陷:①土壤水分损失过大,翻耕和旋耕都使土层翻滚,地表干层和下面有墒层混合,增加了土壤水分的自然蒸发,降低了播种层的含水量。②有机质不能有效保持,有机质属性为活性炭,遇到空气极易挥发,所以翻耕和旋耕的翻垡都将消减地力,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③有机养分损失,翻耕和旋耕将使作物必需的氮、磷、钾等有效元素,有一部分暴露于地表,造成肥效损失。土壤松碎机彻底改变了作业形式和土层结构,适应当前的土壤耕作需要,可使水、肥、气、热…  相似文献   

20.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旱地农业保收耕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核心内容是在不翻转土壤的前题下进行播种、施肥 ;保持尽可能多的茎叶、残茬覆盖地表 ;利用化学药剂 ,除去杂草、防治病虫害 ,以达到保水、保肥和节本增效的作用。这种新型耕作方式 ,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赤峰市松山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秋季农作物收获之后 ,采用铧式犁对耕地进行深翻 ,春季采用圆盘耙或旋耕机进行碎土整地 ,然后用播种机播种。这种耕作方式的弊端是 (1 )由于翻耕后多次耙压碎土 ,破坏了土壤的物理性能 ,使土壤结构变差 ;(2 )由于多年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