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实行棉麦一体化的棉田,棉花不仅种植季节变了,而且种植品种及管理措施也都变了,形成了一种新的棉田生态系统,这必然影响着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使其种群动态也随之变化。据有关病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析,棉麦一体化棉田的病虫发生特点有两个总趋势,一是种群发生动态为发生集中,危害损失因补偿期缩短有加大的趋势;二是  相似文献   

2.
威县是河北省植棉大县,常年植棉在70万亩以上。棉花产业是威县经济支柱产业。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和应用,棉田病虫危害发生了新的变化,棉盲蝽、蚜虫、棉蓟马,红叶茎枯病、黑斑病、褐斑病危害呈上升趋势,棉花早衰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棉花优质高产,根据近几年棉花生产经验,总结棉花防病、防虫、防早衰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棉花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棉田病虫为害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三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两病"(棉枯萎病、黄萎病)直接影响棉花产量.无害化防治与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地将棉田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稳定在经济阀值以下,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承担的曲周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结出了一套棉麦套种技术体系,重点建设了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利用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在棉花产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做到了棉田节水增粮和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向棉田要粮食,向棉田要生态,打造成了河北省渤海粮仓新的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危害新特点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徽沿江棉区近几年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棉田病虫发生危害呈现了不同于常规棉花的4个突出新特点,即生殖生长期棉株易发生茎枯病死苗,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偏重,斜纹夜蛾大面积重发生,棉铃虫危害轻微;同时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出了6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爆发危害,但是,由于抗虫棉田间施药量和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危害日益加重。一、棉花苗期病虫防治技术该生育期从4月上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进入蕾期  相似文献   

7.
<正> 冀县是一个植棉大县,棉田约占总耕地的40%,近年来棉蚜、棉铃虫和枯、黄萎病已成为影响棉花增产的主要障碍。目前,单纯靠化学防治,用药次数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植棉比较效益不断降低,严重挫伤了群众植棉的积极性。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从棉花生态系统整体入手,协调运用各种优化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重视农业措施,加强生态调控结合棉花栽培和生产条件,推广简便易行的农业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病虫生存的环境。如棉豆间作,插花种植、冬耕冬灌和将清除的棉苗、枝权、花蕾带出田外,1991年又大力推广了种植玉米诱集带,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调查:棉豆间  相似文献   

8.
尉犁县棉田苗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蚜刺吸棉花叶片,造成卷叶,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棉蓟马危害棉花叶片和棉株生长点,造成植株畸形,出现无头棉或枝叶丛生的多头棉,导致棉田减产10%以上。本文概述了棉田苗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曲周县槐桥乡任京河租种的300亩棉田白如雪、景如碎银,慕情参观的人啧啧称赞:你看看,今雨水大,病害严重,为什么何任京河的棉田里咋就找不到颗病死的棉株呢?早在2002 ~2003年的全省棉花区试中,冀棉298就以产性、抗病性极强技压群芳。河北省棉办主任田俊兰多次观冀棉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东部棉区利用"两无两化"栽培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杂交棉,提高棉花良种繁殖系数,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棉田面积,发展立体种植,减轻病虫危害,解决粮、棉、瓜、菜争地增时的矛盾,使棉花的有效结铃期处在当地光热资源最佳时段,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其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1.
棉田蚜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蚜虫是棉田主要有害生物。由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发展时显滞后,蚜虫“超前”危害后显著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期滞后或棉株死亡,最终导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总结出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盐城农区Bt棉田的优势种群、两种棉盲蝽在棉田的交替危害可影响棉花的一生、发生代次多且转移频繁增加了棉田的防治难度、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随Bt棉种植比例的上升而加大、有利的气候条件加重了发生危害、立体间套种导致棉盲蝽在棉田的集中为害等Bt棉田棉盲蝽的灾变规律;并相应提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综防策略、加强虫情监测的力度、抓好农业防治这个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天敌保护利用措施、认真开展化学防治控制种群密度等当地Bt棉田棉盲蝽的可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滴灌棉田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的发生1.滴灌棉田棉铃虫的产卵和危害由核心型分布向分散型分布变化。以往的常规灌棉田,棉铃虫喜欢在棉花长势偏旺、水肥充足、靠近杨树林带的棉田产卵和危害,棉田局部危害严重。而滴灌棉田由于随时满足了水肥的供给,一直处于生长旺盛状态,棉田到处都是棉铃虫产卵和危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区蚜虫危害以棉蚜、棉黑蚜为主,多年来我区形成了以依靠蚜虫天敌"以害养益、以益控害"为主的防蚜植保体系;由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发展时显滞后,蚜虫"超前"危害后显著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该植保体系虽然能控制棉田蚜虫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消灭棉田蚜虫,但致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期滞后,棉花有效铃及比例降低、晚熟而减产。因此,只有通过有效措施控制棉花生长前中期蚜虫的危害,才是实现植棉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的关键。一、棉田蚜虫暴发规律新疆棉田益虫苗期以七星瓢虫为多见,仅见少量食蚜蛛,草蛉6月初田间零星可见到,7月上旬达高峰。七星瓢虫是"以益控害"的主要天敌,一头七星  相似文献   

15.
<正>为稳定棉花面积,保证河北省粮食安全,改棉花单作为棉花与小麦套种两熟种植模式,实现棉麦双丰收,有利于促进稳棉增粮,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河北省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一项战略决策。近几年来,我们在曲周县槐桥乡西漳头村建立棉田高效核心示范田500亩,在曲周镇东刘庄等周边村建立示范推广区2 100亩,辐射周边冀中南棉区。对适宜套种品种、套种模式以及配套机械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棉麦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棉花"三虫"是指在棉田常发生且危害较重的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本文对棉田"三虫"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防治措施,以保证棉花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17.
脱落宝又叫脱叶脲,是棉花后期起脱叶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后药液被棉叶吸收,形成叶柄和茎秆间的组织分离,造成“自然”落叶。落叶反应往往在2~3周内出现,这种慢性脱叶有利于成熟棉桃集中吐絮,适宜机械采棉。而且落叶成“青绿色”状态,无枯叶残片污染棉絮。此外,施用后棉株不再重新发芽生叶,减少了棉田后期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初步研究了安徽省沿江棉区直播棉田和移栽棉田杂草发生和危害。运用杂草群落的重要值(MDK)和相对多度(RA),结合K类中心聚类法分析两种模式棉田杂草发生和危害程度。在直播棉田和移栽棉田中,杂草发生种类和杂草演替规律差异不大。一般是以禾本科杂草牛筋草、马唐为重要杂草,由铁苋菜、狗尾草、马齿苋、通泉草、反枝苋和异型莎草等主要杂草组成的杂草群落;直播棉田杂草在棉花蕾期发生密度较大,对棉花的危害程度也较大。两种栽培方式下,不除草棉田的棉花前期株高、叶片数、果枝数和果节数显著低于常规除草棉田;后期的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显著低于常规除草棉田,皮棉产量减少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尉犁县棉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个以棉花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往年棉叶螨在尉犁县发生面积333~666公顷,一直作为次生害虫进行防治,而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加之干旱少雨,缺水情况越来越严峻,一年中达到45毫米的降水只有1~2次,有利于叶螨在棉花上繁殖,致使其近几年危害越来越严重,现已上升为重点防治害虫。一、危害特点在尉犁县,棉叶螨从5月开始侵入棉田,危害高峰期在蕾铃期,棉花采收后,棉叶螨逐渐消退。棉叶螨最早侵入棉田是在棉苗处于5叶1心~6叶1心期,它先从棉株下部叶片开始危害,然后逐渐  相似文献   

20.
<正>蚜虫多年来一直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从棉花出苗到棉花吐絮一直受到蚜虫的危害。棉蚜分布于棉叶背面、嫩头组织和花蕾上,以其刺吸口器插吸食汁液,造成棉花叶片畸形卷缩,叶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