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新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62-7064
利用河南省获嘉县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从气候基本要素气温、降水、蒸发方面,对获嘉县这37年的农业气候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该区域的农业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获嘉县近37年来气候变化明显,气温呈现周期变化和整体逐渐上升趋势,降水减少,这种气候变化趋势的存在,使获嘉县农作物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大,粮食产量的波动增大,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受到影响,同时有利于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越冬和危害,有些病虫害将有严重发生和危害加重的趋势。因此,科学地促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当前乃至今后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作物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病虫灾害多发国家,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种类有1600多种,这些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特别是蝗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锈病等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呈加重发生态势。严重威胁粮食稳定发展。受异常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
采用1981-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盐城市近38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盐城市年平均温度、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26℃/10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74、0.392、0.382、0.355℃/10年。盐城市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11 mm/10年,增加趋势并不明显。盐城市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变化特别大,易引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盐城市日照时数主要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117.52 h/10年。气候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波动以及日照时数显著下降均会影响到盐城市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对各类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作物病虫害造成一定影响。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可以推动盐城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莱西市近年的资料,分析了莱西市的地理特征、气候变化、主要气象要素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干旱等,得出莱西地区近年来气候出现气温明显升高,降水减少的结论。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以及对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降水变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降水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一定区域、时段的降水偏少、高温干旱有利于部分害虫的繁殖加快、种群数量增长,降水、雨日偏多有利于部分病害发生程度和害虫迁入数量的明显增加,病虫危害损失加重;暴雨洪涝可使部分病害发生突增,危害显著加重;暴雨可使部分迁入成虫数量突增、田间幼虫数量锐减;降水强度大,可使部分田间害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虫口密度显著降低。高温干旱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大发生、飞蝗可比常年多发生1代,持续多雨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发生界限北移。梅雨期长且梅雨量多的年份有利于江淮地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危害,稻纵卷叶螟迁入早的年份可比常年多繁殖1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年份有利于害虫迁入始见期提早、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危害加重。台风暴雨可使部分病害突发流行、田间虫口密度显著降低,台风多雨有利于害虫的迁入危害。厄尔尼诺年的当年、次年易暴发农作物病虫害。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不断变化的今天,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圈,这种影响是否会"涉及"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呢,本文就此对重庆市黔江区的农作物病虫害从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生态体系中,大田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不是孤立产生的,而与土壤肥料、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田间生物群落、气候、环境等因素是息息相关,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农作物这个整体发生不利或有利影响。因此农作物病虫害治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 ~ 2010年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倾向率达0.55℃/10a;秋、冬季增温较显著,增温贡献率较大;近50年来≥0℃、≥5℃、≥10℃的积温均呈增加的趋势,≥0℃、≥5℃、≥10℃的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逐年代呈推迟趋势;近50年来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增幅不明显,夏季降水的增加贡献率较大.柴达木盆地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多,使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利于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将造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异常现象增加,作物病虫害增多,农业水分供需矛盾加剧,对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气候变暖时空变化响应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汇总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的已有预估结果,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气候变暖可使大部病虫害发育历期缩短、危害期延长,害虫种群增长力增加、繁殖世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发生界限北移、海拔界限高度增加,危害地理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但也使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病虫害呈减弱趋势,致使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由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危害。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大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扩大、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气象条件对柑桔病虫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桂林地区气候适宜柑桔生产,柑桔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在广西各县都有大面积种植。病虫害对柑桔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分析表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温度是影响柑桔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子,湿度、降水、大风、日照对柑桔病虫害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柑桔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柑桔生产趋利避害,夺取丰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是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种类多、危害性大的特点,对于农业生产影响极大。近些年,随着气候的变化,农业病虫害呈现新的变化,发生面积扩大、发生频率增加,病虫害种类更迭,这就要求农技、科研人员加强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监控,掌握其变化情况,制定有针对性预防的措施,将病虫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中国四大农作物之一,能够为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气候,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其产量波动幅度较大。近年来玉米的播种面积更加的广泛,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笔者分析了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几种常见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青浦夏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青浦区夏季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青浦区1961~2010年夏季气温和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近10年高温日数增加趋势明显;夏季降水量略有上升,降水日数呈现波动变化状态。气候变化对青浦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减产、生长期缩短和病虫害加剧等方面,并依此讨论和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化的气候变暖,致使我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危害农作物的再生。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抑制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一些病害虫会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使虫害能够越冬以及危害期延长。目前,病虫害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基于此,从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概况为出发点,对生长季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取1981—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忠县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忠县近38年来的气候特征,接着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忠县近38年来年平均温度、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079℃/10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04、0.092、0.041、0.081℃/10 a,增温幅度最大的为春季,其次为夏季和冬季,增温幅度最小的为秋季。忠县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227 mm/10 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忠县降水年际起伏变化比较大,易引发旱涝灾害。忠县的日照时数主要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25.516 h/10 a。气候的显著变暖,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波动起伏减少均会影响忠县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对各类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产生一定影响。只有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能确保忠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1981-2018年陕西省咸阳市忠县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忠县近38年来的气候特征,接着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忠县近38年来年平均温度、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079℃/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04℃/10a、0.092℃/10a 、0.041℃/10a、0.081℃/10a,增温幅度最大的为春季,其次为夏季和冬季,增温幅度最小的为秋季。忠县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227mm/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忠县降水年际起伏变化比较大,易引发旱涝灾害。忠县的日照时数主要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25.516h/10a。气候的显著变暖,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波动起伏减少均会影响到忠县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对各类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作物病虫害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能确保忠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总结前人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气温、CO_2浓度、降水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的升高可导致农作物减产;CO_2浓度升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使农田耗水量增加,并可使粮食品质下降;降水的变化可使我国粮食遭受区域性干旱的面积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威胁则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对黑龙江省穆棱市1958~2007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穆棱市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暖冬现象日趋明显,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霜冻害、冰雹、病虫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干旱、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增加,洪涝、霜冻害等灾害减少。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种种影响,需要人们在防灾减灾中制定相应措施,达到趋利避害、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莒县地处鲁东南,常年种植水稻10万亩,是典型的稻麦轮作区。近年来,随着本地产业结构调整、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水稻品种的更换,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间及为害程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并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在水稻穗期经常出现的白穗现象,就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根据本站多年的观察,发现本地水稻发生白穗的原因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三类因素造成的。快速鉴别和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科学指导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作物种植品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种类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治理困难的趋势,加上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业新技术推广难,病虫防治难,特别是在病虫害大发生年份防治落实到位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集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于一体的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防治不及时,错失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是盲目用药较普遍,影响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加重了环境污染。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