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为了定量测算甘肃省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对甘肃省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运用2000~2012年的数据和STIRPAT模型研究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足迹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为3.41hm2,并以年均4%~5%的速率增长;人口增长对生态足迹有正向作用,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对生态足迹有负向影响,并且支持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与生态足迹之间的环境Kuznets曲线,离城镇化的拐点还有一段距离.据此认为,甘肃省需要继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来推动集约型经济增长来降低生态足迹;同时甘肃省应制订和施行积极的能源政策,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实施稻鸭生态种养的稻田,鸭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以青蛙和肉食性昆虫为食,占据了最高营养级别;又以植物、植食动物等为食,是分解食物链中重要的环节。由于鸭子的作用,促进了田间物质流朝着有益人类的方向流动,控制了水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改善了水稻生长环境,保护了农业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遗传标记技术的概况、理想分子标记标准、DNA标记技术发展现状,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简要概述.目前在根瘤菌生态的研究中有两大问题尚待解决根瘤菌基因组与共生植物基因组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高效重组根瘤菌的环境释放与生物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新的技术和理论,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分子生态学的诞生正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评价指标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郊区、南陵县、芜湖县和繁昌县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陵县和芜湖县的生态环境较好,是发展生态农业较好的区域,繁昌县和芜湖市郊区生态环境较差,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受到较大限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碧莹  杨洪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3):109-112
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技术方法和低影响开发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景观要素梳理、水源更新赋活、路网逐级完善3个方面的内容,提出景观体系构建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萍  高伟 《农业与技术》2004,24(5):68-71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材料,绿色食品包装的概念及生态材料在绿色包装上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荒漠草滩生态养鸡模式以及鸡的放养密度、适应性、部分生产性能和肉质等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滩为鸡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较丰富的食物.荒漠草滩生态养鸡模式完全抑制了笼养鸡的呆板、怪癖等症,鸡的发病率极低,而且鸡肉肉质鲜嫩,鸡味浓郁,合乎现代市场要求,发展前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发展生态农业迫在眉睫。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还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较为客观,所以发展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施用三色生态菌的试验结果表明:用三色生态菌灌根或用三色生态菌灌根后再叶面喷施,可极显著地增加大豆有效分枝数,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仅叶面喷施三色生态菌可显著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用三色生态菌灌根后再叶面喷施三色生态菌,大豆各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比单一灌根处理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考虑到增产效果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只在大豆出苗后用灌根专用型三色生态菌灌根即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属植物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时4 a,调查了我国27个县(市)雷公藤属Tripterygium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库,定期观察雷公藤母本及无性系表型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雷公藤的萌蘖性、生长势与造林成活率均存在差异,雷公藤T.wilfordii萌蘖性能明显优于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野生植株、种质资源收集库内母本及无性系后代均表现一致;在浙江丽水低海拔地区栽培,雷公藤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势也明显优于昆明山海棠。浙江类似地区雷公藤药材栽培应优先选用雷公藤,良种选育重点在雷公藤分布区内进行,既可提高良种选育效率,又可保证选育的良种适合丽水地区环境条件。表4参5  相似文献   

14.
杜鹃红山茶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山茶品种,观赏价值高,但其野生资源稀少,生态分布十分狭窄,目前野生资源仅见于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杜鹃红山茶正濒临灭绝,对其生态分布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杜鹃红山茶的生态分布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繁殖;同时根据杜鹃红山茶繁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系统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农业建设中出现的无序化、粗放化和低水平化现象,指出库区生态农业建设应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规划为基础,以整体、循环、协调、再生为目标,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并将其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层次多样,集约精致,促进库区生态农业的结构优化,功能提高,效益增加,并为此提出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风景建筑生态设计方法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筑师们在从事风景建筑及环境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困惑,即: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此,许多建筑师都试图从空间关系、心理体验和行为等方面探索其本质性的联系.本文则将人放入自然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以生态原理作为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原则,即:生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集雨补灌条件下,春马铃薯—夏蚕豆复种(薯豆复种)+豆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薯豆复种+豆秆还田、马铃薯种后空闲以及马铃薯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250对土壤细菌16S V3~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集雨补灌条件下,春作马铃薯提前75~76 d出苗,提前43~74 d收获,避开了晚疫病危害,滇薯23、滇薯47和青薯9号的产量分别增加28 953.0、8 571.0和28 570.5 kg/hm2。与马铃薯连作相比,薯豆复种+豆秆还田的土壤pH值增加0.17,有机质含量增加0.35%,全氮含量增加0.02%,有效氮含量增加43.6 mg/kg,有效钾含量增加51.5 mg/kg。与马铃薯种后空闲相比,薯豆复种+豆秆还田的土壤pH值增加0.14,有机质含量增加0.33%,全氮含量增加0.02%,全磷含量增加0.02%,有效氮含量增加39.8 mg/kg。薯豆复种+豆秆还田模式下,土壤中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高于马铃薯种后空闲模式和连作模式,但连作模式下土壤酸杆菌门丰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以及全磷和全钾含量是驱动细菌门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薯豆复种+豆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减缓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益细菌门和属的相对丰度,而马铃薯连作会降低土壤pH和减少有益细菌;集雨补灌春作马铃薯收后复种夏蚕豆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细菌群落结构,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8.
有机稻田生态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00—2005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进行了稻田生态演变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有机农业标准后农田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土壤肥力提高,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残留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减少,初步形成健康肥沃的土壤;有益和有害生物群落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群得到保护和繁衍,发挥了对害虫群落的控制作用,趋向有益和有害生物生态平衡,除大发生年外,病虫草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水稻产量在经过转换期减产后,进入有机生产期,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增产。并且具备再持续增产的土壤、生态条件。有机稻田生态符合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侧多食跗线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外调查、饲养,观察了侧多食跗线螨(PolypliagotarsonemuslatusBanks)各个螨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在2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研究了该螨各螨态的发育历期、死亡率、成螨的产卵繁殖等特性.结果表明,该螨完成一个世代需(6.13±1.29)d;存活率高,卵孵化率为100%,幼螨存活率为97.5%,若螨存活率为97.4%;产卵量大,每雌日均卵量为(1.67±0.61)头,总卵量为(31.24±8.32)头,性比(雌雄)为3.111,该螨天敌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