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2010—2020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据为基础,利用Python、GrADS等软件统计了影响郴州地区的台风的频数、登陆时间和地点、移动路径和降雨强度等,分析了郴州到台风中心距离远近引起的台风暴雨强度及落区差异。结果显示:2010—2020年期间,对郴州地区有影响的台风有33个,其中有16个造成了暴雨天气;登陆地点集中在福建、广东、海南地区,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7—8月登陆的台风数量最多;生成于西太平洋从福建登陆向偏西移动、生成于西太平洋西北行进在广东登陆向偏北移动、从南海生成北行在广东登陆向偏北移动这三类移动路径的台风对郴州降雨影响较大;郴州中部一带既是台风暴雨多发地带,同时降雨强度较大。当台风中心距离郴州较近(直线距离小于260 km)时,易造成郴州出现大范围的台风暴雨,暴雨落区集中在台风中心附近和第一、第四象限。  相似文献   

2.
应对“莫拉克”台风的农业气象服务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云  潘娅英 《农技服务》2009,26(9):140-141
台风灾害是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莫拉克"为2009年第一个影响浙江省的台风,其路径和强度变化有2个特点:一是移速多变,在台湾海峡滞留时间长;二是云系范围较广,台风强度维持时间长。"莫拉克"台风给浙江省造成了严重的风雨影响,造成的灾情程度为较重等级。其综合影响强度历史上排在第15位,约4年一遇。针对该台风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方面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8 年影响辽宁的台风具有数量多、强度强、降水量大的特征,其中台风“安比”在其强度维持与减弱期间影响辽宁。7月24-26日辽宁省西部及环渤海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融合全球预报模式1°×1°预报场、卫星、多普勒雷达、GPS遥感水汽及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1810号台风“安比”移动路径和降水特点。结果表明: 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强弱,决定了台风的移动路径与转向时间。暖湿空气的输送与抬升、干冷空气从西侧侵入或卷入台风内部是影响台风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安比”影响辽宁前期,主要受台风外围水汽影响;后期台风残余云系及副热带高压后部新生暖湿气流。变性台风“安比”后部冷空气与西风带冷空气结合,与副高后部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有利于强降水的环流形势。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耦合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此外,通过分析大气可降水量(PWV)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高降水效率,能够提前预示强降水的发生;分析雷达、卫星反映的中尺度切变、干侵入、低质心等现象,揭示了对流系统发展对强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礼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51-3553
1010号台风"莫兰蒂"属于少见的近海加强的微型台风,其影响程度重、移动路径曲折、范围小、强度强,预报和防御的难度大。为此,针对该台风的部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该台风近海时的定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8年影响辽宁的台风具有数量多、强度大、降水量大的特征,其中台风"安比"在其强度维持与减弱期间影响辽宁,7月24—26日辽宁省西部及环渤海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融合全球预报模式1°×1°预报场、卫星、多普勒雷达、GPS遥感水汽及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1810号台风"安比"移动路径和降水特点。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强弱,决定了台风的移动路径与转向时间。暖湿空气的输送与抬升、干冷空气从西侧侵入或卷入台风内部是影响台风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安比"影响辽宁前期,主要受台风外围水汽影响;后期台风残余云系及副热带高压后部新生暖湿气流。变性台风"安比"后部冷空气与西风带冷空气结合,与副高后部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有利于强降水的环流形势。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耦合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此外,通过分析大气可降水量(PWV)与降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高降水效率能够提前预示强降水的发生;分析雷达、卫星反映的中尺度切变、干侵入、低质心等现象,揭示了对流系统发展对强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Analysis)数据以及卫星资料初步研究了1013号台风"鲇鱼"(MEGI),主要通过温度平流、涡度平流、Q矢量散度、高空急流、台风内部结构等方面,对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和内部结构作出分析,尝试寻找到具有指示作用的要素。发现温度平流特别是低层的温度平流对于台风的移动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暖平流的高值区引导台风向其运动,且台风的移动还受到中纬度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西风急流对于台风强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急流南部反气旋式切变的影响,为"鲇鱼"的第2次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台风的内结构也对于其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其内部涡旋Rossby波的存在对于能量的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尝试,希望能够对于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的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1002号台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康森"具有强度强、移向稳定、结构不对称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热带西南季风等对环境流场的影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偏南是这次台风路径稳定少变的主要原因,也是台风"康森"降水云系分布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台湾地区"侵台台风之飞机侦察及投落送观测实验(DOTSTAR)"探空数据与WRF模式(3.8版本),针对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开展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拟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非局地YSU方案在台风强度、路径、螺旋雨带、内核尺度以及台风外围位温、水汽混合比、风向这些方面的模拟效果优于局地MYNN2方案;但在风速的模拟上,YSU方案与MYNN2方案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9.
对0428号冬季台风“南玛都”的移动路径分析表明,台风“南玛都”在南海移动路径发生明显突变转向是一小概率事件,“南玛都”路径突变前的移动路径与500hpa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环流相平行,突变点与副热带高压西脊点相一致;高空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东退是“南玛都”路径突变的重要原因,突变后的路径基本上与θse的高值区相一致。在高空低槽(500hpa)前部大范围深厚的西南气流和低层(地面层和850hpa)干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台风的强度有明显的减弱,且移动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
鉴于台风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台风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台风路径预报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始终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和气象业务单位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在当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台风路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基于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和大尺度环流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探讨,并分析其相应的可能物理解释,以期有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长期气候预测,为国家防台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开展内陆地区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台风对内陆地区的不利影响主要以强降水形式出现的特点,以江西为例,根据登陆后的台风路径预报结果,利用降水随海拔高度递增原理预测过程降水量级,建立了台风过程强降水量级预评估模型;考虑了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等因素,通过强降水与灾害损失间的统计关系构建台风灾害预评估模型。结合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实现精度为1 km的格点灾害损失预测,制作台风强降水灾害预评估业务产品。并利用该技术在2007年第9号台风"圣帕"影响期间进行了业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第9号(1909号)台风“利奇马”是201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具有强度强、历时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利奇马”台风给宣城市带来强降水和大风,全市受灾严重,特别是所辖宁国市受灾最为严重。对“利奇马”台风灾害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此次台风的气象服务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4年9月16日8:00~19日8:00受15号台风"海鸥"影响发生在贵州省西部和南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受500 h Pa长波冷槽和强盛的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影响,阻挡台风北上,台风路径偏西,长波冷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侵入台风低压,加大辐合上升运动。冷空气的侵入使整层结构变为"上暖下冷"的结构,贵州省高、低空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这次降雨过程的形成。西南地区特殊的西高东低的地形对暴雨的强度以及落区等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卉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126-127
利用实况观测数据,研究了台风"梅花"经过大连时气象要素实况的变化,包括气压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云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为台风来临前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07年台风年鉴、我国大陆和海上相关气象测站资料,以及密集性和连续性程度较高的民用机场气象资料,通过气候统计方法和重点个例分析,从气候学和天气学2个方面对我国秋季台风及其与相邻气团相互作用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到季节进程影响,我国的秋季台风中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发生频次较多,但登陆频次较少,且台风越强,其登陆概率越低,在近海发生转向的可能性也越大;除了登陆频次的变化,秋季台风登陆点的位置也随时间有明显的变化,其登陆纬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南移,而未登陆台风的转向点随时间变化也逐渐南移。不同强度的台风在靠近我国东南沿海时对大陆气团的影响有显著不同,大陆气团、海上气团与台风自身环流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台风的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8年7月秦皇岛发生的"安比"台风天气过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台风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空、卫星云图、欧洲中心物理量场、自动站资料以及南宁、梧州两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8月23日影响广西南部的一次较大范围的台前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受热带风暴"蒲公英"外围螺旋云带以及副高南缘偏东气流共同作用所致;红外云图表明此次飑线过程的云系特征在17:00~18:00最为明显,且在飑线最为活跃的时段地面风场出现类似暖式切变线的风场结构。雷达拼图及两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均表明,影响回波在17:00前后呈显著的线状排列结构,且还可细分为两段结构差别明显的回波带;梧州、南宁雷达分别观测到影响回波在发展、成熟阶段均出现表征风速辐合的与雷达扫描圆周相平行的零径向速度线;谱宽值分布表明大气的强对流运动主要发生在影响回波的前端、风速辐合处以及阵风锋当中。  相似文献   

18.
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文站1960—2018年雨量观测资料和台风资料,分析了影响新昌台风的降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影响新昌台风个数呈增加趋势,从1960—1969年15个增加到2010—2018年26个;在5—10月均有台风影响新昌,7、8、9月是台风影响新昌的主要月份,分别达22、49、32个;新昌东南部是台风影响过程降雨最严重的地区,台风影响过程最大降雨量可达500 mm以上;在福建北部到浙江南部登陆的台风出现过程雨量200 mm以上的大暴雨概率最大,东部地区可达35%以上。该研究可为提高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