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HPLC法对30份干椒品种中所含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干椒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因品种而异,变异系数大,变异系数分别为77.44%和82.62%;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频次分布趋势基本相同;辣椒素总含量和辣度的频次分布趋势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辣椒素类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及其特性,并就国内外在辣椒素类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如辣椒素类物质的代谢,不同辣椒品种和不同生长期间辣椒素物质含量的变化等进行了综述.亦简述了辣椒素类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辣味辣椒Perennial(Capsicum annuum)和无辣味辣椒83-58种内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以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无辣味辣椒77013A与重组自交系群体各株系杂交F1果实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作为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和比值差异明显。对露地和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果实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总和及其比值进行了QTL定位,共获得16个关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QTL位点,分布在辣椒第2、4、12号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上同时控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二者比值和辣椒素总量的主效QTL位点cap2.1、dhp2.1、C/D2.1和(C+D)2.1,均在露地和温室被检测到,其LOD值大于5.0,贡献率为20.2%~76.6%,侧翼标记均为BD76366和Pun1,12号染色体上调控辣椒素总量的微效QTL也在温室和露地同时被检测到,其他QTL位点未在两种环境下同时定位到。  相似文献   

4.
辣椒素是引起辣椒辛辣味的主要化学物质,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介绍了辣椒素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辣椒素分子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辣椒素分子改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辣椒素类物质代谢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辣椒素类物质的生理作用、结构与性质,辣椒素在辣椒果实中的合成途径、分布及积累特点,以及通过细胞组织培养研究和生产辣椒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辣椒由于含有生物碱化合物辣椒素和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而具有独特的辣味。虽然辣椒素类物质已被证实对人体健康有药理和生理作用,但由于具有辛辣味,使得辣椒素类物质的应用受到限制。在无辣味的辣椒中发现的辣椒素酯类物质(capsinoids)与辣椒素类物质具有非常相近的结构和相似的生物效应。以前的研究表明,p-AMT基因突变与辣椒素酯类物质的产生相关,然而,辣椒素酯类物质的合成途径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对F6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以确定辣椒素酯类物质的合成机制。在这个群体中,辣椒素酯类物质的产生与否表现出了与具有Pun1位点的基因型植株的共分离。此外,我们筛选了辣椒素酯类物质的合成模式,以及在p-AMT突变系中Pun1位点与辣椒素酯类物质合成的相关性。在辣椒种质中,我们筛选到p-AMT基因中PLP结合结构域中的氨基酸取代突变体。隐性pun1基因存在时不合成辣椒素酯类物质,同时还发现p-AMT突变型和辣椒素酯类物质的含量之间并无关系。由此认为Pun1基因不仅负责辣椒素类物质合成,同时也控制着辣椒素酯类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小米椒为原料,选取95%的乙醇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辣椒素,并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了辣椒素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中辣椒素的含量为1.116mg/g。辣椒素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枯草芽饱杆菌要好,且辣椒素对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57.54μ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15.08μg/mL。辣椒素提取液对青霉、黑曲霉没有抑菌作用。含有95%乙醇辣椒素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好于辣椒素浓缩液和95%乙醇。  相似文献   

8.
辣椒素积累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素的积累主要受到遗传、环境、竞争物质、酶的影响.在遗传方面,辣椒的基因型以及决定辣椒素含量的特定基因对辣椒素的积累起着决定作用,环境中的光照、温度、CO2、肥料起辅助作用,竞争物质,如木质素、类黄酮、蛋白质、单宁、生物碱、香豆素等物质与辣椒素的积累相互抑制,辣椒素的合成酶和降解酶同样影响辣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类型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高低,为辣椒资源分类、鉴定、保存和高辣度辣椒新品种育种提供参考,以64份辣椒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辣椒素总含量,换算辣度。结果表明,64份辣椒材料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不等,不同类型辣椒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两者含量(w,后同)均集中在0.5~1.5 mg·g~(-1),辣椒素总含量在0.5~3.5 mg·g~(-1)均匀分布。经过综合对比分析,64份不同类型的辣椒辣度等级都集中在6、7、8、9这4个级别。64份辣椒材料中朝天椒辣度主要集中在7和8这2个级别,整体较其他类型辣椒辣度高。本研究为高辣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和进一步的辣椒素提取加工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辣椒素酯类物质是辣椒果实中低辣味的辣椒素类似物。其生物活性与辣椒素类物质相似,有抑制脂肪积累和抗氧化等特性。由于辣椒素酯类物质的辣味低,与辣椒素相比更易于制作食品添加剂。但是辣椒素酯类物质有水不稳定和热不稳定性,其含量随果实的成熟而逐渐降低。所以,含有辣椒素酯的果实适合在成熟之前鲜食。以前的遗传研究表明p-AMT和Pun1两个基因控制辣椒素酯的合成,这两个基因分别表示为A、B。基因型为aa BB和aa Bb的植株果实中含辣椒素酯,辣味较低。本研究在杂交育种中利用p-AMT和Pun1基因的DNA标记选育了一个含有辣椒素酯类物质的辣椒新品种。Murasaki(AAbb)和CH-19 Sweet(aa 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都用DNA标记进行了鉴定。p-AMT基因型利用d CAPS标记鉴定,Pun1基因型用SCAR标记鉴定。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筛选出基因型aa BB或者aa Bb的植株并培育出了一个新品种Maru Salad。Maru Salad果实的辣椒素酯含量为700μg/g DW。同时Maru Salad的果实比CH-19 Sweet大,而且适合鲜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辣椒素类物质,包括辣椒素及其类似物,是导致辣椒果实辛辣的原因。尽管辣椒素为人熟知并且每天都会用到,但是对于辣椒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并不是完全了解。已有研究表明,p AMT和Pun1编码的蛋白分别催化辣椒素合成途径中的第二步和最后一步反应,并且Pun1编码的蛋白具有辣椒素合酶活性。然而,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Pun1具有辣椒素合酶活性。结果:为了证明Pun1蛋白在辣椒素合成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大肠杆菌合成了抗Pun1蛋白抗体,利用该抗体拮抗内源的Pun1活性。同时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靶定了Pun1的m RNA,以确认抗Pun1抗体的特异性。在Pun1下调表达的胎座组织中,利用该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到Pun1蛋白的积累减少,同时辣椒素在胎座中的积累量也降低。从胎座组织中分离得到原生质体,在体外进行辣椒素的从头合成,加入抗Pun1抗体之后,辣椒素的合成受到抑制。通过分析不同辣椒品种的p AMT和Pun1的表达,我们发现辣椒素的高水平积累总是伴随着p AMT和Pun1的高水平表达,也就是说这两个基因对辣椒素合成很重要。比较有辣味辣椒和无辣味辣椒的香草基胺(辣椒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和辣椒素的积累水平,结果表明:在辛辣味辣椒中香草基胺的含量很低,推测可能是香草基胺合成之后,Pun1把香草基胺快速转化为辣椒素;而在无辣味辣椒中由于缺乏Pun1,香草基胺的含量积累到很高的水平。结论:对辣椒素从头合成途径和抗Pun1抗体进行原生质体试验,证明了Pun1基因及其产物参与了辣椒素的合成。与辣椒素的积累相比较,分析香草基胺的积累过程,揭示了Pun1是辣椒素和香草基胺积累水平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光照强度对干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光照强度对干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辣椒素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肉中的辣椒素含量在光强85%时出现高峰,而胎座中的辣椒素含量在光强70%是达最大值,而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辣椒素是一种仅在辣椒属植物中合成的十分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高低决定辣度的大小。辣椒素类物质是由香草基胺与C9-C11支链脂肪酸合成,前者来源苯丙氨基酸途径,后者来源于缬氨酸或亮氨酸。参与辣椒素合成途径中目前已知的酶有: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肉桂酸水解酶(Ca4H)、对香豆酸水解酶(C3H)、咖啡酸转甲氧基酶(COMT)、氨基转移酶(pAMT)、支链氨基酸转移酶(BCAT)、β-酮脂酰-ACP合酶(KAS)、酰基运载蛋白(ACL)、酰基-ACP-硫酯酶(FAT)、去饱和酶、酰基CoA合成酶(ACS)和辣椒素合成酶(capsaicin synthase,CS)等。目前,参与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的PAL、Ca4H、COMT、pAMT、KAS、ACL、FAT、ACS和CS基因已经克隆出来,相应功能也做了初步的研究。综述了辣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辣椒素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劼 《现代园艺》2014,(24):11-12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它具有镇痛、抗菌消炎、加速脂肪燃烧,促使机体耐力和强化抵抗力等作用。医学领域如今也开始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辣椒素合成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辣椒果实储存期光照对辣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16,(11):19-22
为研究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积累与相关关系,以‘L024’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5个复合型肥料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与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等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积累的影响及果实发育期中这几种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用1/3有机肥+1/3无机复合肥+1/3生物复合肥的辣椒中辣椒素及其相关次生代谢物质(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并与其他肥料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辣椒素类物质和木质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和类黄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在辣椒生长发育阶段施用复合型肥料有利于辣椒素与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合成途径中共同前体物的生成,进而促进辣椒素及其相关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其中配施复合型肥料最有利于辣椒素及其相关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16.
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器官,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及其积累运输,影响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因素,其合成的结构基因及调控基因等。  相似文献   

17.
 辣椒的辣味源于其果实胎座中合成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等生物碱类物质。就辣椒辣味的 遗传特征,影响因素,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进化,辣味性状QTL 定位,Pun1 和pAMT 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辣椒素含量高的优良杂交辣椒品种 ,2 0 0 0年印度泰米尔·纳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对 10个辣椒品种的辣椒素含量进行了调研。发现被调查之亲本和其杂种的辣椒素含量均合成于果实生长的早期阶段 ,在开花后第 15 d辣椒素含量合成的差异不显著 ,而在开花后的第 30 d则相当显著 ,但到果实生长后期阶段 ,辣椒素合成开始下降。对干椒的分析表明 ,杂种 (Arka L ohit×CF5 3)的辣椒素含量最高 ,达到 0 .875 %。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8份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研究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换算出其史高维尔指数,并进行辣度分级。结果表明:参试的38份样品中,鲜果实的辣度级别从1级到8级,脱水果实的辣度级别从1级到10级。该试验中辣椒素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胎座组织中,种子中含量次之,果皮中含量最少。辣椒老熟果含辣椒素换算出的史高维尔指数是青熟果的5-6倍。  相似文献   

20.
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类物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综述了国内外在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提取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