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essalis(Walker)]是我市水稻常发性害虫,年发生二代。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推广、壮秆大穗水稻品种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2001~2003年,我站通过三年系统观察、试验研究,二化螟的监控技术已日趋完善成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3.
耒阳市水稻二化螟发生、演变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耒阳市水稻二化晕50a来发生为害的消长演变规律和防治措施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总结,认为冬春气候(气温、雨量)水稻栽培制度和品种等因素与二化螟的发生为害密切相关,提出了以适时灌水耕耙、合理施肥等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以优化药剂防治,选用对口农药和科学用药为重点的二化螟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二化螟已经成为漳平市水稻的主要害虫,而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上升,给漳平市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初步了解漳平市二化螟发生为害加剧的原因,并通过加强田间调查测报,掌握当地发生为害的特点,因地制宜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减轻为害,取得可喜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近年来在吉林省暴发性大发生。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茎、稻茬内越冬。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产卵高峰期为7月中旬;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为害期长达2个月。田间小区药剂筛选试验表明:20%三唑磷乳油1500mL/hm2防效显著。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时期对二化螟的发生为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陈沫  杨晓容 《农技服务》2013,30(7):801-802
为广大群众在水稻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参考,从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祥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83-183
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茭白二化螟的越冬和产卵习性,钻蛀和转移规律,田间种群动态,天敌种类和田间防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主要以6龄老熟幼虫在茭白残茬中钻蛀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期,4月中旬末至下旬为羽化高峰期。二化螟成虫主要将卵产在叶片上,叶鞘上为少数;大多数卵块产于心叶、倒一叶和倒二叶叶枕以上0—60cm范围内,少数产在叶鞘上。其初孵蚁螟喜钻蛀倒4、倒5叶叶鞘内侧的叶肉中,2龄后开始往内侧叶转移钻蛀。茭白田中二化螟的虫口密度高,发生期较集中,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卵孵盛期,7月中旬为第二代的卵孵盛期,8月下旬末9月上旬为第三代的卵孵盛期。其主要天敌为螟黄足绒茧蜂和白僵菌。植物性杀虫剂绿浪和化学农药锐劲特对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 ,在辽南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从 1990年到 2 0 0 0年的调查结果来看 ,平均穴危害率 30 %以上 ,致使水稻分蘖期出现枯鞘和枯心苗 ,有效分蘖减少 ,田间穗数不足 ,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出现“白穗” ,结实率降低 ,千粒重下降。减产幅度 5 %~ 2 0 % ,严重地块可减产 5 0 %左右。1 二化螟发生与消长的主要原因1 1 与虫源基数的关系 一是由于近年来稻草整体利用较多、焚烧较少 ,稻田翻耕较晚 ,使稻草稻茬上越冬的幼虫成活率上升。二是由于有些稻田二化螟防治质量较差 ,致使虫源基数大大增加。1 2 与种植的水稻品种有…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在中国主要危害地区为湖南、湖北以及贵州、云南高原地带.随着近年气候变化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形成南虫北移,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二化螟1997年在五常市杜家镇首次发现,短短十年间,其发生已经遍布五常水田区,危害逐年增加.通过调查和试验,掌握了二化螟在五常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及稗、李氏禾等杂草。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学习性,分析水稻二化螟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自2003年在我县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规律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甘蔗、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一代左右。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相似文献   

17.
松江地区螟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寒优湘晴”我区全面推广,水稻病虫种群发生明显变化,水稻螟虫全面回升,危害加重。为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我们对水稻蝼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对螟虫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全椒县地处皖东丘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纹枯病一直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水稻耐肥、高产大穗型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稻田无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纹枯病发生加剧,每年都呈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为了改变现状,实施有效防治,减少水稻产量损失,2000年以来,作者根据本县特点对一季中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发生特点1.1发生普遍,为害损失严重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县水稻纹枯病常发面积占种植总面积平均91.5%。病穴率一般12.4%~63.7%,严重田块100%;病株率一般5.6%~40.1%,严重的达91.3%;长期灌水未防治的…  相似文献   

19.
孙秀芳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5):41-41,26
水稻二化螟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新发生的害虫,现已造成较重的为害,并有逐年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其主要发生区域为本省各水稻生产县。由于二化螟具有隐蔽性较强、早期为害不易被发现等特点,2007年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将此害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并提醒全省植保技术人员及稻农一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一、二化螟的危害特点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根茎、茎杆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春季化蛹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