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花期10个苜蓿品种水浸提液中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于2003年分析了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开花期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中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香豆酸、绿原酸和阿魏酸5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德福(Defi)、艾格(Alegro)和三德利(Sanditi)的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中至少有一种酚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供试品种,是供试品种中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较高的品种;同一酚酸类在同一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部和根浸提液中的含量不同;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地上部水浸提液总酚酸的含量高于根水浸提液.因此,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同一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同一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在紫花苜蓿的地上部和根中的含量不同.建议生产中选择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充分利用其化感抑草作用,克服其连作的自毒作用,达到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豆科牧草水浸提液的酚酸物质含量及化感潜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酚酸是豆科牧草水浸提液中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Alfaking)、毛苕子(Vicia rillosa Roth.)、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 ficinalis Desr.)、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v.Haifa)、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和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地上部分水浸提液中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原儿茶酸、丁香酸、香草酸和肉桂酸9种酚酸的含量,并检测了这6种豆科牧草水浸提液处理以及不同浓度的酚酸纯品溶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cv.Tetragold)幼苗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科牧草水浸提液处理能显著地抑制多花黑麦草幼苗根生长,抑制率达59.6%~97.7%;所测9种酚酸在供试豆科牧草水浸提液中普遍存在;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强弱因种类而有显著差异,但均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豆科牧草水浸提液中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潜力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狗牙根对5种禾本科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璞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0,18(3):452-455
为探讨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Rich.)化感作用在杂草防除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培养皿砂培法研究了狗牙根不同材料茎叶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一年生早熟禾(Poa annua L.),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h.)等的化感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了狗牙根茎叶水浸提液中原儿茶酸、咖啡酸、邻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阿魏酸、香草酸、香豆酸、水杨酸、肉桂酸等9种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狗牙根水浸提液处理对5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对多花黑麦草、马唐和牛筋草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野生普通狗牙根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育成品种。供试的4个狗牙根材料水浸提液中均检测到香草酸、香豆酸和阿魏酸,但仅在部分材料水浸提液中检测到原儿茶酸、咖啡酸、邻羟基苯甲酸、丁香酸、水杨酸和肉桂酸;供试狗牙根材料中,3个材料水浸提液的原儿茶酸含量最高,且其含量的变化与水浸提液处理对禾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基本一致。因此,原儿茶酸可能是狗牙根茎叶中对多花黑麦草、马唐和牛筋草发挥化感抑制作用最大的酚酸物质。  相似文献   

4.
刺槐蜜中3种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菁  朱青  黄婉玉  杨玉杉  曹炜 《中国蜂业》2009,60(12):10-12
本文采用Folin—Cioealteu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8种刺槐蜜中总酚含量及咖啡酸、绿原酸和p-香豆酸的含量。结果表明,8种刺槐蜜中均含有3种酚酸,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含量较高,p-香豆酸含量较低。陕西宜川和洛川两地的刺槐蜜总酚含量最高,甘肃泾川刺槐蜜总酚含量最低,其余地区样品总酚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中4种酚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蜂胶中咖啡酸、p-香豆酸、肉桂酸和阿魏酸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蜂胶中咖啡酸、p-香豆酸、肉桂酸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色谱柱为Zorbax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并进行190-400nm全波长扫描。在柱温为30℃的条件下,4种酚酸得到很好的分离。【结论】本研究可为蜂胶生物活性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7):53-57
采用0.15、0.10、0.05 g/mL的紫花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水浸液浸种,以蒸馏水作对照,研究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紫花苜蓿营养器官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根茎水浸液>叶水浸液>根际土壤水浸液,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根茎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0.15 g/mL作用极显著(P<0.01);叶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黑麦草种子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水浸液对黑麦草的化感作用不同,且都具有一定的浓度趋势。  相似文献   

7.
用野生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进行处理,探讨麻花秦艽的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对两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仅在低浓度0.025 g·m L-1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浓度达到0.1 g·m L-1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P0.05)。麻花秦艽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较小麦强,麻花秦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根强。不同浓度麻花秦艽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均能影响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紫花苜蓿和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增加,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自毒物质的影响,以轮作5年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地为试验材料,研究紫花苜蓿与小麦和玉米在不同轮作处理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紫花苜蓿与玉米和小麦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增加。轮作玉米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量显著高于轮作小麦(P<0.05)。2)紫花苜蓿轮作玉米、小麦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增量大小顺序为5年紫花苜蓿-2年小麦>5年紫花苜蓿-1年小麦>5年紫花苜蓿-2年玉米>5年紫花苜蓿-1年玉米;真菌数量下降,轮作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了48.96%、65.19%、66.72%、74.91%(P<0.05)。3)紫花苜蓿轮作玉米和小麦后,土壤主要自毒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含量均降低,轮作玉米和小麦后自毒物质总量在第1年较CK显著降低17.90%和27.50%(P<0.05),且轮作小麦第2年比第1年降低24.20%。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玉米、小麦轮作能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组成,降低自毒物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而土壤养分缺乏并不是引起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在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的草田轮作中,以紫花苜蓿-小麦轮作为宜,且轮作2年小麦对土壤的解毒效果更为明显,应避免紫花苜蓿-玉米轮作,以维持农田肥力平衡。通过典型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对自毒物质总含量影响最大,放线菌数量和自毒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自毒物质的影响,以轮作5年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地为试验材料,研究紫花苜蓿与小麦和玉米在不同轮作处理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紫花苜蓿与玉米和小麦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增加。轮作玉米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的消耗量显著高于轮作小麦(P0.05)。2)紫花苜蓿轮作玉米、小麦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增量大小顺序为5年紫花苜蓿-2年小麦5年紫花苜蓿-1年小麦5年紫花苜蓿-2年玉米5年紫花苜蓿-1年玉米;真菌数量下降,轮作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了48.96%、65.19%、66.72%、74.91%(P0.05)。3)紫花苜蓿轮作玉米和小麦后,土壤主要自毒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含量均降低,轮作玉米和小麦后自毒物质总量在第1年较CK显著降低17.90%和27.50%(P0.05),且轮作小麦第2年比第1年降低24.20%。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玉米、小麦轮作能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组成,降低自毒物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而土壤养分缺乏并不是引起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在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的草田轮作中,以紫花苜蓿-小麦轮作为宜,且轮作2年小麦对土壤的解毒效果更为明显,应避免紫花苜蓿-玉米轮作,以维持农田肥力平衡。通过典型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自毒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对自毒物质总含量影响最大,放线菌数量和自毒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几种豆科牧草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用砂培法研究毛苕子(Vicia villos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花期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供试草种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对毛苕子和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60%以上;紫花苜蓿对稗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特别是对根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它4个草种;白三叶和红三叶仅在水浸提液浓度0.1g/mL时,对稗草鲜根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此外,供试草种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1.
几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生产性能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筛选适于我国南方高温、多湿农区栽培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南京对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艾丽丝、德宝、艾格、三德利等品种生长良好,全年干草产量、粗蛋白质产量均较高;德宝、艾丽丝、北极星等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德宝、艾丽丝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均表现出优势,是南方农区较有栽培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水浸提液化感作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水浸提液处理,初步探讨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三德利、游客、艾丽丝、皇后等对受体幼苗及根生长影响方面均表现出浓度效应,说明化感作用的存在;且在适宜浓度水平下,这四个品种均对萝卜根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一处理浓度下,紫花苜蓿根浸提液对受体萝卜幼根和幼苗的生长及其体内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影响方面,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1):194-199
采用比色法测定5个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在2种含水量与添加剂处理条件下青贮前后总皂苷含量,研究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苜蓿青贮质量安全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青贮前5个不同品种的苜蓿总皂苷含量在8.0~10.0 mg·g-1之间,其中‘402MF’含量最高,为9.93 mg·g-1,‘Dormancy 6'最低仅为8.27 mg·g-1,表现出遗传差异.青贮后的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青贮前(P < 0.05),青贮前后‘多叶'紫花苜蓿总皂苷含量相差最大,达5.82 mg·g-1.含水量高青贮总皂苷含量高于含水量低青贮(P < 0.05);而同一含水量青贮下植物乳杆菌剂和干酪乳杆菌剂总皂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 0.05),其中含水量高青贮下,‘多叶'紫花苜蓿变化最大,干酪乳杆菌添加剂比对照低20.6%.表明苜蓿青贮后会增加其总皂苷含量,高含水量青贮要比低含水量的青贮变化大.  相似文献   

14.
刘义  张春梅  谢晓蓉  闫芳  胡丹 《草业学报》2012,21(6):102-10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品种:陇东) 叶片和根系中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及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多胺氧化酶(PA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中的多胺含量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Put、Spd、Spm及ADC、ODC、PA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随胁迫程度加重而增大。ADC、ODC活性与Put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参与了紫花苜蓿Put的合成代谢。PAO活性与Spd、Spm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且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叶和根中多胺代谢显著相关,表明多胺代谢与紫花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宁夏黄河灌区盐碱地不同苜蓿品种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选择更为耐盐的苜蓿Medicago sative品种,在宁夏黄河灌区0~60 cm土层全盐含量为0.47%的盐碱地种植8个苜蓿品种,并进行了试验田土壤盐分含量、参试品种物候期、株高、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出苗率、保苗率、苗期至翌年返青期不同阶段田间苜蓿株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测定.结果表明:宁苜1号齐苗率、保苗率、成株期田间株数和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是更具耐盐碱的苜蓿品种.同时阐明:苜蓿在盐碱地种植后的出苗率和保苗率是衡量品种耐盐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