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育成了盐粳2号、盐粳3号、盐粳4号、盐粳5号、盐籼1号、盐籼203等系列水稻品种,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育种成就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赞誉。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我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1育种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但是,籼粳亚种间的 F1 杂种不育性严重阻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不育性是一种合子后生殖隔离,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受多个不育基因座控制。广亲和品种的发现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可能,该材料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F1 杂种都能正常结实或结实率较高。概述了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剖析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已鉴定的杂种不育主效QTL 与基因,分析了已克隆杂种不育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据此提出利用籼粳架桥培育亚种间渗入水稻、聚合育种培育广亲和系和粳型亲籼系,以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广亲和系等途径,能够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精准化改良籼粳杂种的结实率,从而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水稻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籼粳稻杂交后代易产生超亲变异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遗传潜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寄希望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解决途径有赖于对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籼粳稻分类的方法与评价、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历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籼粳稻杂交后代中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超级稻选育中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1975年开展“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一直未间断。课题组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育种科研,并根据生产和科研实践,适时调整育种目标,修正育种思路,改进育种方法,先后开展晚粳型杂交水稻、晚粳糯型杂交水稻以及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并取得成果。2001年以来,  相似文献   

8.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加强广亲和系的选育和引进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对选育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粒粳4号是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利用籼粳亚种间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系,适于在我省海拔1 950~2 250m的冷凉粳稻区种植,2000年10月,通过专家现场鉴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籼粳杂交选育亚种间杂交粳稻,是粳稻种植区域大幅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技术途径。目前,亚种间杂交粳稻在生产上已应用十余年,主要表现出穗数适中、穗大粒多、粒小质优、茎秆粗壮等特点,产量优势非常显著,但也存在制种产量低、落粒性强、不耐贮藏等问题。现对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齐穗后的干物质形成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在四川应用较多的6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在生产上表现典型的品种,对齐穗后的穗子、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川香9838、II优084、准两优527、川香727穗子的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且在灌浆阶段0~7 d、17~29 d区间形成两个明显的峰值;II优7号、D优527、II优602、II优航1号穗子增重速率较低。II优084、准两优527、II优602齐穗后植株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川香727、D优527、II优航1号齐穗后植株干重增重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Peiliang You 981 (also called 98 Guangzhi 1 or Peiliang You Guangzhi 1) is a late-season two-line indica hybrid ric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and late maturity. Pei'ai 64S is the female parent and R981 (Guang 1) is the male parent of Peiliang You 981. The hybrid showed its character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and wide adaptability in the variety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 production in the recent years, and it was released in March 2002 by Hunan Crop Varieties Release Committee.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粳80优121产量稳定性分析及高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berhat -Ru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了 1993~ 1994年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中的 9个品种的稳定性。 80优 12 1两稳定性参数 :( 1)回归系数 (bi)为 0 90 5 8;( 2 )离回归方差 (Sdi2 )为 -5 .0 3 16,比参照种 83 -D两稳定性参数值均小 ,因此认为 80优 12 1是一个稳定性好的杂交中粳组合。在分析 80优 12 1丰产性基础上 ,对其高产途径进行了探讨 ,综合近年来的试验结果 ,总结出 80优12 1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B803A系列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涛  谢崇华  陈永军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64-11367
[目的]了解B优系列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方法]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B优系列水稻品种在2006年特殊的高温干旱条件下各生育期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B优系列品种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的Chl含量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及其后生育期的Chla含量较分蘖盛期都有所提高,与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B优系列品种的光合速率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最高,抽穗期下降,灌浆期回升,之后下降,瞬时及日均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晴天与阴天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B优系列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B优827产量最高(8007.45kg/hm2),较对照增产3.15%。千粒重、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抽穗期前后各光合色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抽穗期前后的光合速率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孕穗期最大,灌浆期、抽穗期次之。[结论]光合色素含量高,光合速率大,良好的光合机理是B优系列品种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早稻主栽品种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江西省23个早稻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显示:金优L2、潭两优83、T优898、五丰优623、I优899、五优157、荣优1506、淦鑫206具有较强的苗期耐冷性;株两优505、中嘉早17、嘉育948、优I402则表现出极弱的苗期耐冷性;杂交稻组合通常具有比常规稻品种更强的苗期耐冷性;耐冷性基因具有加性及不完全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D优3138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2014年选育成功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组合,为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特性,促进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实现杂交水稻生产上的新老品种更替。研究不同施氮量(120kg/hm~2、180kg/hm~2和240kg/hm~2)对D优3138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量180~240kg/hm~2时,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较高。兼顾水稻高产及品质优良的特点,豫南稻区种植D优3138适宜的施氮量为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17.
杨培玉  杨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41-8943
[目的]探讨镉污染的农田中施用EDTA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高镉积累型水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品种Ⅱ优527为试材,在盆栽土壤上施加2.0mmol/LEDTA,研究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对在镉污染的土壤中不同镉富集类型水稻品种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在镉污染的土壤上施加EDTA,提高了水稻株高,降低了根长,高镉污染(5.0mg/kg)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优于低镉污染(1.0mg/kg)。镉污染对Ⅱ优527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秀水63。EDTA增加了镉污染农田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和Ⅱ优527的千粒重,降低了受污染水稻的穗长和秀水63的千粒重,相同条件下,Ⅱ优527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大于秀水63。[结论]该研究为采用改良措施控制水稻对镉的吸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京福1优15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台湾粳稻资源台农67与优质恢复系中间材料HB85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恢复系"闽早恢150",与京福1A配组育成新组合京福1优150,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杂交稻Ⅱ优615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施氮量水平下,对Ⅱ优615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偏多或偏少,都会影响Ⅱ优615的经济性状,导致稻谷产量水平不能正常发挥。在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种植Ⅱ优615,施用尿素180kg/hm^2左右为宜,在施用时间上按施用尿素总量的70%为底肥,栽后15d追施余下的30%尿素能获得高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稻Ⅱ优615的生产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SP优I9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优IA"与自育的强优恢复系"SP40098"配组育成的晚稻新组合。2002~2003年该组合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试,熟期、产量、抗性均优于同类组合对照种"汕优64",具有高产、稳产、株型好、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江西作二晚种植。介绍了"SP优I98"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