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前言遗传工程是遗传学与工程学的结合,它是根据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原理,取出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即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DNA 分子片段,在体外进行人工重新组合,使 DNA 分子片段与载体(主要是质体)结合起来,再转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定向地改变这种生物的遗传结构,创造出新类型的生物。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基因搬家”,所以遗传工程又叫基因工程,或者叫 DNA重组。  相似文献   

2.
<正>转基因技术是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高新技术,是按照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用酶学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在体外切割、连接、组成一个杂合DNA分子的技术。或者在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些基因的寄主内,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3.
基因重组,即染色体上DNA分子的断裂和再结合。这种重组在自然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即可发生,但它受生物亲缘关系的严格限制。本文所述的基因重组技术是用人工方法将基因重新组合,然后转化或转导到受体细胞内进行表达的技术。基因重组操作程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技术环节。(1) 分离和提取目的的基因。分离的前题是准确地从DNA链上把目的基因切割下来,这种情确的切割功能是以能识别DNA上特异核苷酸顺序的限制性内切酶完成的。(2) 载体的准备。载体是作为载用目的的基因的工具,具有能与目的基因结合、进入宿主细胞美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DNA重组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指在体外条件下,将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入工"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构建,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受体细胞内并使所需要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DNA重组技术涉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工具酶的应用、基因转移等多项技术方法,本文就该技术在实验动物科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就是把甲种生物的基因(即目的基因)用类似外科手术的方法转移到乙种生物的细胞内(称宿主细胞),使其在乙种生物细胞内复制和表达自己,以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的机能来生产人类所需物质的技术。由于生物的基因可在生物四大系统(即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相互交流,其遗传密码是一致的,转译出来的氨基酸也是一致的。因此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在体外对各种生物的DNA分子按照既定的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操纵,制成DNA重组体再将它引入合适的细胞里去,随着宿主细胞的繁殖与扩增使之表达,以获得大量的基因产物。据美国技术评定局民意测验表明,2000年生物技术产品可达100项,其产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我国自863计划启动以来,在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继发现、分离和克隆了一批动植物和人类的新型基因,独立研制了十多种新型基因克隆载体,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四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主要是基因重组技术。利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照人们的需要,将基因剪切下来,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微生物质粒、噬菌体、病毒)进行重组,然后把人工重组的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等),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新的遗传性状得到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此即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构建新生物,目前已不仅限于微生物。但基因工程的成果已直接转给生产部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是生物科学的重大发展。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物质进行体外操作,可按照人的意愿来设计和重组基因,再把重组基因转入寄主细胞,构成具有新遗传性的生物类型。它为人们有计划地改造现有的生物和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工、农、牧和医等方面的应用都展现了美好的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在基因工程的研究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高等生物基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人胰岛素、胸腺素 a_1、人生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昆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所谓转基因是指基因的转移 ,即用各种方法插入生物体自身不具有的基因 ,由于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交换而使其表现形态得以改变。通过转基因获得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即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动物。进而所谓转基因昆虫 ,是指在昆虫染色体上插入了别的生物的基因的重组昆虫。利用病毒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时 ,被重组的基因存在于病毒染色体上 ,于是病毒仅只感染生物体 (也称宿主 ) ,而不将重组基因传递给它的下一代。但是转基因昆虫则在染色体上进行了遗传物质的重组 ,一旦基因导入后 ,则可在后代中传递 ,与昆虫自身所具有的基因在后代中的表达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及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提取弓形虫ME49株DNA,利用PCR方法扩增SAG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pGEX-SAG1。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GEX-SAG1转入大肠杆菌BL21 CodonPlus-RIPL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质GST-SAG1。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进行SAG1与肝素的特异性结合分析,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AG1黏附宿主细胞的活性。通过体内和体外肝素抑制虫体入侵试验进一步分析外源肝素对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SAG1,并表达和纯化了重组蛋白质GST-SAG1。肝素结合与竞争抑制试验发现SAG1能够与肝素结合,且肝素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这种结合。IF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SAG1能黏附至Vero细胞和HEK293A细胞表面。肝素阻断虫体入侵试验表明,外源肝素可竞争抑制SAG1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结合,进而阻断弓形虫的入侵。结果表明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参与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的硫化肝素并促进弓形虫的入侵。此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作为弓形虫入侵的重要因子在虫体入侵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互作关系,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肝素在弓形虫入侵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遗传物质(DNA)进行重组、修饰,从而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主要是指经过人工修饰基因的疫苗、诊断试剂和饲料添加微生物。转基因技术打破了异种微生物之间天然杂交的屏障,实现了微生物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生物学性状。基因重组技术为人类有效的利用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1.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又称裸DNA疫苗,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直接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外源抗原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抗原基因,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通过对种内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来改良畜禽。然而,重组DNA和基因转移技术使育种家能够将理想基因直接转移并整合到受体动物的遗传物质中并传递给后代。这种转移过程比当前的选择过程效率高,改良的机会更多。基因转移有若干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细胞内DNA通常以B型右手双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但当一段DNA富含连续出现的鸟嘌呤(G)时,这段DNA序列有可能折叠为四链体(G-quadruplex,G4)结构.G4结构广泛分布于生物的基因组中,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DNA复制、端粒保护和蛋白质翻译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我们前期在家蚕转录因子BmPOUM2基因的启动子区鉴定到一个G4结构,并筛选到一个与该结构特异结合的蛋白BmLARK.在本研究中,为了分析BmLARK与G4结构结合的分子机制,我们首先对编码BmLARK全长及其多个截短的DNA序列进行了分子克隆,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BmLARK和截短蛋白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在体外可与BmPOUM2-G4结构结合;然后运用悬滴蒸汽扩散法对该蛋白质-DNA结合复合物进行结晶,初步获得了晶体.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获得和解析BmLARK-G4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DNA疫苗又称DNA免疫、核酸免疫和基因免疫等.它是指将编码抗原的基因以重组表达载体的形式经各种基因转移途径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宿主细胞的表达加工机构合成抗原分子,以MHC-Ⅰ和/或MHC-Ⅱ类分子抗原处理和输送途径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从而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生物型转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的重组、病毒基因的复制与重排、病毒基因的重复复制和序列插入、病毒基因的缺失和点突变几个方面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由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向致细胞病变型(CP)转化的分子变异机制。总结了前人对NCP型向CP型BVDV转化研究的结果,归纳了5种生物型转化形式,揭示了BVDV具有高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人工缺陷株曾证实,腺病毒Ⅱ(Ad_2)的早期基因1b(E1b)的功能是抑制宿主DNA复制。本文首次将Ad_2 E1b克隆到pBR322中,发现在通常条件下,Ad_2 E1b能够抑制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复制,并摸索出了重组质粒的制备方法。还发现Ad_2的30558~32891号硷基片段(部分E3)同样可以抑制pAc610重组质粒的复制。对两个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遗传工程是实用的分子遗传学,把遗传物质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外科手术式的人工操纵,而不通过一般传统的有性杂交方法以改变生物特性的一门新科学。它将为医疗、育种提供远比现在自由得多的新型技术。七十年代开始以来发展很快,我国的八年科学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把遗传工程列为八大项之一。遗传工程学可分为不同的水平。从分子水平、染色体水平、细胞水平而到生物个体水平。真正的遗传工程是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用酶学的方法把不同来源的脱氧核糖核  相似文献   

18.
前言过去十年里,随着重组 DNA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能分离单一基因,分析和修饰核苷酸的结构,复制分离到的基因,并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的基因组中。这种对遗传物质的直接操作被称作“遗传工程”。“转基因动物”则是指基因组中含有重组 DNA 的动物1983年,作者与 Ralph 致力于生产转基因猪的研究,并获得了首例转基因猪(Ham-mer 等,1985)。本文扼要介绍转基因猪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1 转移猪基因的方法生产转基因猪的微注射过程与小鼠相似,只是猪卵母细胞不透明,其原核很难辨认。我们发现,将猪卵母细胞以10000~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表达鹦鹉热衣原体多型外膜蛋白D的N端(PmpD-N)蛋白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以鹦鹉热衣原体CB7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pmpD-N基因,构建带有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盒,采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构建HVT重组子,转染细胞获得HVT重组病毒,并在体外评价该重组病毒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转染细胞后成功获得HVT重组病毒。通过Western blot和IFA分析表明,重组病毒表达了PmpD-N蛋白。Confocal分析表明,PmpD-N蛋白分布在细胞的胞核、胞浆和细胞表面。HVT重组病毒的复制特性和野生型HVT一致。HVT重组病毒能够激活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NO的产生。该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CMV启动子,能够表达PmpD-N蛋白的HVT重组病毒,为下一步进行动物试验和分析该病毒的免疫效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7,(3):393-397
采用构建猪源MAVS重组质粒pEGFP-MAVS,将其转染PK-15细胞24h后,再感染口蹄疫病毒(MOI=0.1),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MAVS融合蛋白表达及对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复制和病毒感染滴度。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MAVS能在PK-15细胞中获得表达,并且上调MAVS基因对口蹄疫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早期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病毒的感染滴度也有一定的降低。结果表明:MAVS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此为进一步研究口蹄疫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