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30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中药“增免散”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组 左旋咪唑组、环磷酰胺 “增免散”组,6日龄用鸡新城疫(ND)La Sota疫苗免疫点眼滴鼻,14、21、28、35日龄测定鸡血液ND抗体效价、外周血液CD4 、CD8 T淋巴细胞浓度、腔上囊器官指数、腔上囊细胞凋亡率,探索中药“增免散”的免疫增强机理。结果表明:中药“增免散”不但能提高外周血液中CD4 /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促进鸡腔上囊的生长发育,降低腔上囊细胞凋亡率,而且对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有部分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蒿组方中药对鸡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三黄鸡120只,平均分为4组:感染给药组(1组),感染不给药组(2组),不感染给药组(3组),不感染不给药组(4组).感染组人工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接种后第4、7、10 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鸡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值及二者的比值.结果:1组CD4^+、CD8^+T淋巴细胞值及其比例在接种后第4、7、10 d均高于2组,差异显著(P<0.05);2组CD4^+、CD8^+T淋巴细胞平均比值低于其他3个组.结论:青蒿组方中药可促进鸡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生成,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ABC法检测了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二次感染雏鸡后,其免疫器官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雏鸡初次感染E.necatrix后,其胸腺和脾脏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于感染后4~21d不同程度高于未感染的对照雏鸡,14~16d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其中CD4^+T细胞较CD8^+T细胞增殖辐度大,持续时间也较长。Enecatrix二次感染雏鸡后,上述免疫器官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在感染后2~7d呈下降趋势,随后回升,至10~14d明显高于对照和初次感染雏鸡。其中CD8^+T细胞在二次感染后降幅较小,回升更迅速,增殖幅度也较大。表明鸡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抵抗E.necatrix感染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A组灌服1 mL的紫锥菊、黄芪合剂,B、C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服7 d。21日龄时A、B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雏鸡胸腺、小肠中CD4+、CD8+T淋巴细胞动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药组和攻毒对照组相比较,CD4+T淋巴细胞差异显著(P〈0.05),但是CD8+T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4+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胸腺、小肠中24日龄时CD4+、CD8+T细胞数量较其他日龄差异显著(P〈0.05)。总试验期胸腺中CD4+、CD8+含量是所测总数的60%。表明紫锥菊、黄芪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以胸腺中CD4+、CD8+含量多于小肠,能显著降低IBDV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LX株感染SPF鸡免疫器官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IBDV抗原的存在和CD4^ 与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在法氏囊中,CD4^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滤泡间隙和滤泡皮质,而CD8^ T淋巴细胞则丰在于整个淋巴滤泡和滤泡间隙,并且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D4^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14d仍未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或散在,而CD8^ T淋巴细胞则多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和红髓。接种后胸腺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皮质中减少,但在髓质增多,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CD4^+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发生中心,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比CD4^ T淋巴细胞明显多。骨髓和哈氏腺中也可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而且CD8^ T淋巴细胞更多。在这些淋巴器官中,病毒损伤部位出现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迁入聚集,表明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IBDV超强毒的免疫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时Peyer’s斑上皮内淋巴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整个免疫期内佐剂Ⅱ组和佐剂Ⅰ组IFN-γ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表达量较低。本研究表明2种复合黏膜免疫佐剂都能明显增加黏膜局部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小肠局部黏膜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鸡免疫器官中CD4^+、CD8^+T细胞数量,探讨高温下清凉冲剂对机体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药理作用。108只农大3号35目龄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纽36只鸡,即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和高温用药组。用药组饲喂中药煎荆(浓度为1g/ml),用药量与饲料量比为1:1000。在试验的第1、4、8、10天各组捕杀5只。分别采取胸腺、脾脏、法氏囊检测。结果高温下。用药组免疫器官中CD4^+、CD8^+T细胞数量均高于高温对照组。第8、10天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高温下清凉冲剂可以增加鸡免疫器官中CD4^+、CD8^+T细胞数量,有效地提高鸡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球虫感染鸡肠道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探讨中药“球康”抗球虫的作用机理。试验共设不感染不给药组、不感染给“球康”组(2%拌料)、感染给“球康”组和感染不给药组共4组。感染球虫后第2、4、5、7和9天,每组随机捕杀4只鸡,采取盲肠中段进行检测。结果,雏鸡感染球虫后,盲肠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不感染组,感染给中药“球康”组鸡CD4+T细胞数量在第2,4,5和9天均高于感染不给药组,在第4天和第5天差异显著(P<0.05);CD8+T细胞数量在第2,5,7和9天高于感染不给药组,第5天差异显著(P<0.05),第7天达到最高峰。说明中药“球康”通过增加球虫感染鸡肠道黏膜CD4^+、CD8^+T细胞数量,提高细胞免疫水平,以增强机体对球虫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5、7、14、21、28、35、42、49日龄AA肉鸡血液中的CD3、CD4、CD8阳性T细胞比例。研究结果表明:1~5日龄T细胞逐渐进入血液参与细胞免疫,7、21日龄注射疫苗起免疫应答作用,28日龄后基本形成稳固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连翘对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60只7日龄健康岭南黄鸡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组,每组40只,Ⅰ为正常对照组、Ⅱ为感染病毒组、Ⅲ为中药复方治疗组、Ⅳ为中药复方制剂组,Ⅱ、Ⅲ组均于8日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Ⅲ、Ⅳ以20g&#183;kg^-1单剂量灌服中药复方连翘汤。分别于试验后第7、14、21、28日龄采外周血及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测定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流式细胞仪测定鸡外周血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T细胞的含量;放血致死称体质量、脾和法氏囊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在感染IBDV7d后取脾脏和法氏囊组织,制备组织样品进行组织学及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连翘制剂可使雏鸡外周血细胞的吞噬能力、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法氏囊和脾脏的质量明显提高,对感染IBDV后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脾脏有明显的改善和恢复作用,提高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改变CD4^+/CD8^+比值促进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感染病毒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中药复方连翘治疗组与感染病毒组相比能显著提高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切除胸腺的2日龄雏鸡,接种抗鸡T细胞表面分子CD4的单克隆抗体,于12日龄时以LaSota疫苗免疫。然后,在不同的日龄分别用FACS,MTT及间接ELISA测定脾脏和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脾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病毒特异的血清IgG抗体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RT—PCR方法从ConA诱导的鸡脾淋巴细胞RNA中扩增出IL-6基因,与pCI—neo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IL-6,并研究pCI—IL-6在CEF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发现,pCI—IL-6在CEF细胞中得到表达,pCI—IL-6和LaSota疫苗联合免疫组HI抗体、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从免疫后第14天起均高于LaSota疫苗单独免疫组。其中,HI抗体效价在第14、21和35天时差异显著(P〈0.05),在第28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在第14天后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免疫后第35天进行攻毒,pCI—IL-6和LaSota疫苗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为89.5%,而LaSota疫苗单独免疫组的保护率为76.5%。结果表明,pCI—IL-6真核表达质粒在鸡体内成功表达,并能明显提高新城疫LaSota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屏风散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验证传统中药方剂玉屏风散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玉屏风散以高(A)(1%)、中(B)(0.75%)、低(C)(0.5%)剂量拌料饲喂7日龄雏鸡,连喂12 d;14日龄用法氏囊疫苗免疫,分别于21、28、35、42和49日龄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BDV抗体;于21和35日龄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于21、35和49日龄用碳粒廓清试验测定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玉屏风散可显著提高血清IBDV抗体水平,28日龄后A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日龄后B、C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数量及CD4+/CD8+值在21日龄时A、B组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35日龄时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玉屏风散也能提高鸡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A组效果最好(P<0.05或P<0.01).结果提示,玉屏风散可提高雏鸡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褪黑素水平对禽类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条件,分3组(短光照组、长光照组和对照组)饲养鸡45只、鸭45只、鹌鹑45只,采用荧光双色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鸡、鸭、鹌鹑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u-la^+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短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水平较高,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u-la^+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长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分泌较少,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u-la^+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内源性褪黑素对鸡、鸭、鹌鹑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雏鸡淋巴细胞变化规律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鸡在出孵1个月左右时间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状况,将SPF雏鸡分别在3、5、7、9、11、14、17、22、27、32日龄时取血液、脾脏、法氏囊及胸腺,分离并制成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Bu-la^+B淋巴细胞、CD3^+、CD4^+、CD8^+和TCRγδ^+CD3^+T淋巴细胞含量及血液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结果:在出孵1个月内T、B细胞处于分化发育阶段的初期,除胸腺外,呈上升趋势,但T细胞亚群的变化无规律,B细胞在法氏囊中和T细胞在脾脏中3~9日龄发育最快;血液淋巴细胞凋亡趋于下降,尤其是在9日龄以后:此间不断有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不断进入血液和脾脏,使其数量有上升趋势。但是,血液中第7日龄时Bu—la^+B淋巴细胞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最低,说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第7日龄时都最低,并在17日龄时进入水平较高的又一个低谷。TCRγδ^+CD3^+T细胞则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猪IFN-γ和IL-4重组质粒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猪IFN-γ和IL-4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用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的重组质粒与口蹄疫双价疫苗配伍免疫小鼠,检测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观察其免疫佐剂效应。结果表明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重组质粒都能显著提高小鼠抗口蹄疫抗体水平(P〈0.01),其中pcDNA3.1/IFN-γ提高亚洲Ⅰ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较pcDNA3.1/IL-4的显著(P〈0.01),而pcDNA3.1/IL-4提高O型FMD抗体水平的佐剂效应显著高于pcDNA3.1/IFN-γ(P〈0.01),pcDNA3.1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佐剂效应;免疫后不同时间pcDNA3.1/IFN-γ和pcDNA3.1/IL-4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第21天与第7、45天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研究了CD3+、CD4+和CD8+B淋巴细胞在鸡直肠中的出现、迁移、组织定位分布以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发育过程。T淋巴细胞均在雏鸡出壳后7日龄时出现。在定位分布变化上,出壳后1~4日龄时,T淋巴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增加,7日龄时,CD4+大量分布在肠绒毛皮下固有层中,少量分布在黏膜肌层和黏膜固有层中,CD3+分散分布在黏膜肌层和黏膜固有层中,极少数的CD8+出现在黏膜肌层中。随着日龄的增长,T淋巴细胞的数量持续增多,多数位于黏膜固有层,雏鸡生长至21日龄时,T淋巴细胞的数量维持稳定,其中数量以CD4+细胞最多,CD3+细胞次之,CD8+细胞最少。鸡出壳后初期直肠的体液免疫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今日畜牧兽医》2010,(7):68-68
为研究中药对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鸡免疫水平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鸡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以及CD8^+T细胞亚群数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球虫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雏鸡脾脏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定位分布的影响,从组织学角度评价ASPS对脾脏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将1日龄海兰褐公雏饲养至7日龄时选取15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SPS低剂量组(ASPSL)和高剂量组(ASPSH),每组50只,所有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天。免疫后的第7、14、21和28天分别取其脾脏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免疫注射后21天和28天时ASPSL组和ASPSH组CD4+ 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且ASPS能够促进红髓中CD4+ T淋巴细胞向动脉周围淋巴鞘迁移,从而使单个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ASPS对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ASPS能够通过影响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揭示ASPS的免疫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vMDV感染鸡CD^4+与CD^8+T细胞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株(vMDV),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鸡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和CD8+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脾脏和外周血中CD8+T细胞异常增高,而CD4+T细胞表现为暂短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CD4+与CD8+T细胞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雏鸡后T细胞表型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