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明珠  韩博  姜华  段新慧  文亦芾  周凯 《草地学报》2021,29(12):2637-264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其在畜牧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野生鸭茅种质资源丰富、基因优良,具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鸭茅的进化关系,对鸭茅育种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对鸭茅物种起源与分化的研究,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但仍没有统一分类标准来准确将鸭茅进行分类。本文通过对鸭茅的起源、进化分类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鸭茅的起源及分类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于指导野生鸭茅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及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外引进鸭茅种质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种植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以84份国外引进鸭茅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筛选优良鸭茅种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鸭茅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小穗数变异最大,小花数、茎粗次之,而叶宽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穗数、小花数、株高和内稃长4个性状是造成鸭茅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1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84份材料分为3类,每一类都由不同地域来源的鸭茅构成,表明鸭茅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由品种间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和其他农作物相比,鸭茅分子遗传育种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鸭茅分子遗传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鸭茅在分子标记开发、种质资源的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基因的遗传转化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并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育种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现状、潜力、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针对我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 ,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 ,提出了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议和对策 ,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当前退耕还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牧草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优良和珍稀牧草种质的搜集、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牧草种质创新的应用、种质保存的时效性和野生状态下牧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速率、短寿命牧草种子保存技术、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7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现状、潜力、特点及开发利用途径.针对我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议和对策,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对当前退耕还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利用前景。它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  相似文献   

8.
《湖南畜牧兽医》2010,(6):42-42
<正>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利用前景。它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种植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本研究对16份国外引进的鸭茅品种及种质材料的物候期和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以期为不同倍性鸭茅材料的遗传学分析与选育利用提供资料.根据各参试材料已有的染色体倍数信息,初步分析发现参试的四倍体材料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牧业通讯》2002,(12):15-17
一、要充分认识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牧草种质资源是一类有生命力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牧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鸭茅为世界重要禾本科牧草之一,多为四倍体或二倍体。快速鉴定其倍性可为鸭茅遗传背景研究及多倍体材料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育种进度。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4种细胞核DNA解离液,对比2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最终建立鸭茅倍性鉴定高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解离液处理后的细胞核DN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Otto制备鸭茅细胞核悬浮液效果较理想,峰型完整,碎片峰较少且样本峰信号清晰,其荧光变异系数为5%左右。内外标法检测各有优势,外标法检测更快速更简便,而内标法准确性更高。在以外标检测为主的基础上,共在46份鸭茅材料中鉴定出二倍体鸭茅22份,四倍体鸭茅24份,为鸭茅遗传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结缕草属植物(Zoysia Willd.)表型多样性,筛选优异的育种亲本,本文以144份结缕草属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2个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表型性状变异大,尤其是穗颈长、花序密度、叶片上表面茸毛密度和草层密度;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0~4.95;在不同种结缕草种中,杂交结缕草的变异系数最大,而日本结缕草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将22个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7.32%。聚类分析将144份试验材料分成4类,其中第Ⅰ和第Ⅱ类群具有优异的生殖性状,而第Ⅲ和第Ⅳ类群的坪用性状较好,从中筛选出具有种子生产潜力的12份材料和坪用质量高的6份材料。本研究为选育高产优质结缕草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32份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类型是由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广东桑种形成的桑树栽培类型。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两广地区的部分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选用22对SRAP引物组合在32份桑树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有4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30.56%,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条多态性带。32份桑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变化范围为0.826 4~1.000 0,平均值0.894 4,说明供试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材料间存在较高遗传变异。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2份桑树种质材料划分成3类:第Ⅰ类包括了20份来自广西的地方品种资源,第Ⅱ类包括了3份来自广东的选育品种资源和7份来自广西的选育品种资源,第Ⅲ类的2份种质资源分别来自广西和广东。同一类群的各亚类群又多以同一地理来源的品种或亲本有相近、相同血缘的品种聚集。研究结果说明SRAP标记能很好地揭示同一桑种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羊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古老而原始的畜种,是甘南州特有的地方畜种遗传资源。本文主要对甘南洮藏黑山羊的来源、分布、生存环境、资源现状及其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使甘南洮藏黑山羊这一地方优良品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甘南洮藏黑山种质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畅喜云  赵建中 《青海草业》2013,22(1):2-5,18
分子标记作为一种可以准确快速获得遗传信息的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农学、医学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对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存措施的制定,燕麦资源新基因的挖掘和种质创新及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狗牙根种质资源研究与改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既是应用最广泛的暖季型草坪草,也是优质牧草。我国拥有丰富的狗牙根种质资源,分布遍及黄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但我国的狗牙根种质资源评价与改良工作水平还很低。通过对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抗逆性、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括和归纳,简要评述了狗牙根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这对于今后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而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育种和遗传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遗传完整性方面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遗传多样性、育种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四个途径: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从同工酶(等位酶)分析发展到DNA水平上的分析,是已被证明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遗传多样性更有效的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加大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丰富牧草种质和为牧草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原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已成为研究基因表达的重要技术之一。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根组织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CTIN(肌动蛋白酶)、TCTP(翻译控制肿瘤蛋白酶)、UBC(泛素结合酶)、ZTL(ZTL蛋白酶)、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SAMDC(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环境下的表达情况,并运用Genorm3.5,Delta-Ctmethod,NormFinder0.953,Bestkeeper1.0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各候选内参基因在鸭茅根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6个候选内参基因综合表达稳定性从高到低排序为ACTIN,TCTP,GAPDH,UBC,ZTL,SAMDC;在干旱胁迫、盐胁迫、涝胁迫、热胁迫与ABA处理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高的基因是ACTIN;在涝胁迫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高的基因是TCTP;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低的基因是SAMDC。综合分析可知,基因ACTIN和TCTP最适合作为鸭茅非生物胁迫研究的候选内参基因,这可为鸭茅非生物胁迫下各种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