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品种来源 平椒系列辣椒新品种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牛角型一代杂种。其中,平椒1号是以尖椒型自交系9799为母本,甜椒型自交系9713为父本配制的牛角型一代杂种;平椒2号是以尖椒型自交系9799为母本,甜椒型自交系9719为父本配制的微辣牛角型一代杂种;平椒3号是以尖椒型自交系99101为母本,尖椒型自交系9949为父本配制的浓辣牛角型一代杂种。  相似文献   

2.
制干辣椒新品种天椒1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辣椒新品种天椒11号是以自育自交系24-1-2-1-1-1-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34-1-1-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制干辣椒杂交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干椒平均折合产量5 739.0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谷线椒增产27.00%。天椒11号为线椒,从定植到红果成熟95 d左右,生长势中等。红熟果深红色,果面微皱,果长21.6 cm,果径1.54 cm,果肉厚0.19 cm,单果质量15.6 g,单株结果 61个,辣味强。适宜在甘肃省及气候条件相近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苏椒11号辣椒是利用南京地方早熟优良灯笼形辣椒品种自交系5-1和早熟彩色甜椒优良自交系NFy配制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2006年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丰产性苏椒11号2003~2004年参加国家青椒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 129·9 kg和2 65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林大学与惠安县农科所(邮编:350002,电话:0591-83789209)选育的辣椒新品种"闽椒1号",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该品种早熟,生长势强,节间短,株高50~60厘米,株幅60~65厘米。  相似文献   

5.
1品种来源 辣椒新品种航椒3号是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育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利用天水市地方品种甘农线椒、天水羊角椒搭载“神舟3号”飞船后育成的自交系作亲本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6.
品椒八号是以四川引进的大金条变异株中选育出的高产优质的自交系04-8为母本,以山西省地方农家种油椒选出的自交系04-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一代杂交种,2008年3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病毒病和疫病的优良特性,在山西省及周边省区可以大面积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
早熟高产抗病杂交辣椒新品种─—洛椒4号洛椒4号是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采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的一代杂种,1992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区试,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超过对照品种湘研1号。该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上搭载常规种长羊角椒东引1号,太空诱变处理后,经地面6代自交选育获得突变自交系051-3-2-2-H-H-H,以其为母本,常规自交系035-1-2-2-H-H为父本,杂交育成辣椒新品种航椒18号(原代号5 F1)。本研究对航椒18号及其父母本和未搭载东引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突变自交系051-3-2-2-H-H-H果实长羊角形,较未搭载东引1号早熟2 d,平均单株果数15.7个,增加11.3%,单果重、开展度有显著差异。父本035-1-2-2-H-H果实粗羊角形,早熟,花粉量大,平均单株结果数17.8个,果形好,抗疫病。航椒18号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主要特性为果实粗长羊角形,成熟期55 d左右,平均单株结果数20个左右,果实纵径22.7 cm、横径4.2 cm,肉厚0.25 cm,单果重50.5 g左右,平均产量63 769.5 kg/hm~2,抗病性好,味香辣,鲜食性好。经SRAP分析,突变自交系051-3-2-2-H-H-H和东引1号相比共产生2条差异带;航椒18号遗传了父本特有带及母本突变带,杂交一代保持了航天诱变产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以柳州红茄经多代自交选出的自交系048-2-1-3为母本,杭茄经过多代自交选育的自交系059-1-1-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田间抗病性鉴定、性状调查和产量比较,选育出早熟茄子一代杂种“闽茄二号”。该品种春季栽培早熟性强,前期产量比闽茄一号(对照)提高36.45%,总产量提高7.50%,果形好、果色鲜、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0.
鹿椒1号为甜椒一代杂交种,母本63是国内自交系选育的优良株系,父本59是从国外引进的自交系选育的优良株系,该品种果实长灯笼型、皮厚、味甜,果面有光泽,商品性好,耐储运、抗病毒、疫病、鲜果产量5 000-6 500 kg/667 m2适于露地、保护地的夏季和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的辣椒新品种37-94和常规种植辣椒陇椒2号、陇椒3号、陇椒5号、陇椒10号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辣椒37-94为羊角型早熟品种、产量高、耐寒性好、连续座果性好、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高台县日光温室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辣椒新品种甘科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科3号是以自交系P0630为母本,自交系P06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2012—2013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前期折合产量342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2号增产20.4%;折合总产量765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2号增产17.0%.早熟,定植到初次采收期约40 d左右.植株长势中庸...  相似文献   

13.
1选育经过明椒五号是从引进地方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和定向选育的优良自交系m114—14—8—3为母本,与父本f113—5—2—1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母本自交系m114—14—8—3从江苏南京地方辣椒品种中选出,表现早中熟,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株高50—65cm,开展度55cm,分枝中等,结果多,座果率强,果皮淡绿色,纵径16-18cm,横径1.5—1.7cm,微辣,中抗病毒病、抗逆性强。父本自交系f113—5—2一1从海南本地种海南黄皮椒中选出,表现中熟,生长势中等,株高50-60cm,开展度50cm,分枝少,较直立,结果数中等,果皮黄色,纵径16—20cm,横径1.8—2.2cm,微辣,中抗病毒病、中感疫病。  相似文献   

14.
杂交辣椒新秀──洛椒2号、4号黄洋(湖南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长沙410125)1洛杂2号洛杂2号羊角椒是由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用保加利亚羊角椒的优良变异株育成的自交系作母本,以抗性特强的大果型羊角椒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一代杂交种。这个品种既保持了保加...  相似文献   

15.
湘核31号(原名湘运一号)为中晚熟、辣味型耐贮运品种,其母本9704A是从湖南地方品种21号牛角椒中天然不育株经多代回交选育的优良不育系,父本8215是从湖南一晚熟地方品种经多代自文选育的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湘椒31号果实牛角形,较组,果绿色,味辣,商品率高,耐贮运。从定植至采收50d左右,产量2500-5000kg/667m^2,抗炭疽病、疫病,耐病毒病,耐热耐湿能力较强,耐早性中等;适于嗜辣地区作中晚熟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16.
贵州部分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灌根法对34个辣椒区试品种进行了疫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34个辣椒平中,高抗1个,抗性品种11个,中抗品种15个,感病品种7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2.94%、32.35%、44.12%和20.59%。黄平线椒、贵椒1号、绥阳小米辣、贵椒3号、独山皱椒3号、H29、1001、137、87-2-3、党武辣椒、绥阳锥椒2号、独山线椒等辣椒品种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濮椒7号是以2008年从海南地方品种引进经5代单株自交定向选择育成的自交系H0825为母本,以2008年从山东寿光引进黄绿长羊角椒经5代自交纯合而成的优良自交系P256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果面微皱有光泽,旋果,微辣,商品性好,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的抗性优于对照平椒9199,早春大棚地膜栽培每亩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可达1 500 kg和3 500 kg左右,适于在河南及周边早春保护地栽培。2016年通过河南省鉴定。  相似文献   

18.
早熟茄子新品种“赣茄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茄子新品种"赣茄1号"是以自交系"HQ2003-05-1"为母本、自交系"SJ2004-06-3"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早熟、产量高、果实商品性佳、果肉营养品质好等特性,适合在长江流域地区栽培。概述了赣茄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永安黄椒1号"是从福建省永安市地方特色蔬菜品种中系统选育出的辣锻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业厅认定,认定编号"闽认菜2010009".该品种较原品种高产、病害轻,综合性状优良.因具有辣、香、脆、润四大特点,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为解决人们在冬季能吃到新鲜黄椒,满足一年四季均衡上市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茄子新品种"赣茄1号"是以自交系"HQ2003-05-1"为母本、自交系"SJ2004-06-3"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早熟、产量高、果实商品性佳、果肉营养品质好等特性,适合在长江流域地区栽培。概述了赣茄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