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瓜类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作物.有关专家预计,今后我国蔬菜产业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新品种 随着蔬菜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适应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季节、不同熟性的蔬菜新品种将不断涌现;以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蔬菜中得到普及;以无滴膜、防虫网和遮阳网为代表的新材料将在蔬菜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敦煌设施蔬菜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但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仍存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慢,不能及时应用到生产中的问题。作者对影响敦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明忠  王元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3-13,124
徐州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新建的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型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工程为主体,进行太空蔬菜的试验、繁育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示范和推广,展示现代园艺种苗业、高效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为主的现代衣工业示范园。目前示范园总体建设已经完成,现对该示范园的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20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都片区(成、德、绵、眉山、资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成都种业协会蔬菜分会、成都金田种苗有限公司承办,郫县科技局协办的"2012年成都蔬菜集约化育苗新技术及新品种对接会"成功举行.本次对接会以"科技引领蔬菜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蔬菜品质和安全水平"为主题,围绕蔬菜集约化育苗,展示、推介一批来自国内外的新品种及节约化育苗新技术.对接会上展示具有食用性和观赏性的辣椒、茄子、番茄、南瓜、葫芦等新品种共200余种,并对最新蔬菜嫁接砧木品种、主要蔬菜品种嫁接技术、嫁接冬瓜矮棚网式栽培技术等做了现场推介.  相似文献   

5.
根据清水县高原夏菜发展实际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创新及应用等技术措施,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种植业第二大产业,蔬菜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价格波动、质量安全、生产成本高等瓶颈问题,转变以人工为主的传统蔬菜生产方式为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选择。本文研究我国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国外蔬菜产业发展典型模式和发展经验,结合发展环境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发展蔬菜机械化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还处于初始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实现蔬菜产业现代化,而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因作业环节、区域条件和蔬菜品种的不同呈现出较大差异,政策投入、推广机制和技术创新对机械化技术发展有较大影响。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种典型国外模式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为了实现我国蔬菜生产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应结合我国国情,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生产布局,构建标准化技术体系,推进农机化科技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蔬菜生产单位面积产值 1.应用生物技术培育蔬菜新品种.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特别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方法研究培育转基因蔬菜,将成为21世纪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世界主流.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设施蔬菜节本增效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天津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在我市保护地蔬菜生产中还存在着设施利用率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无害化生产能力薄弱及劳动生产率不高等情况,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蔬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据此,我们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了设施蔬菜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积极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和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四节”技术,推广了四大项国内先进的保护地生产技术,创新了两项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高原蔬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需要长期进行新农资、新技术与新品种引进工作,不断开展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模式,对蔬菜安全、高产以及优质生产具有引领以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探索"政府+科研机构+新型经营主体+营销企业"合作共赢机制,与饶阳县、任县、抚宁县、宁晋县、临西县合作共建了"品牌蔬菜科技服务工作站",依托农业园区开展"蔬菜健康保障性技术方案"示范应用,通过标准化种植、水肥药一体化、新品种和新技术集成等措施,为生产安全高质量蔬菜提供技术支撑。旨在集成"绿色+"新技术,践行"销产研"新模式,探索科技示范新路径,打造品牌蔬菜新  相似文献   

11.
1 实施“沃土工程” 将“沃土工程”作为发展无公害蔬菜,控制肥料污染的基础工作,加快“沃土工程”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土肥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肥测试装备和技术推广手段,提高土肥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土壤农业监测和信息管理体系,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体系和“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促进土肥新技术开发,提高肥料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品种改良及蔬菜种子的科技开发.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蔬菜种子企业很重视科学技术在育种中的开发与应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品种选育技术和开发效率,已开展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创新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台湾农业探索》2010,(5):51-51
福建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良种引进繁育基地。福建省推广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以来,累计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2500多个,其中150多个水稻、水果、蔬菜等良种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引进台湾栽培、养殖和加工现金使用技术800多项。  相似文献   

14.
介绍阳信县主要越冬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主推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农药及安全使用技术、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大棚膜和蔬菜新品种应用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甘肃省农牧厅日前出台的相关意见,甘肃省将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推进蔬菜产业全程规范化经营。结合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修订、制订蔬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速繁育和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冷链物流体系;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技术培训,推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实行产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广蔬菜科技成果,深入了解各地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和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更好地为菜农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蔬菜所成立技术推广室,以科技兴村推广项目和农村科技承包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成果示范推广(直接将蔬菜新品种生产优势展示出来,供农民现场观摩,探索科研推广的新模式)和栽培新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活动(2008年组织技术培训100余次,提供各种形式咨询600余次,培训人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广蔬菜科技成果,深入了解各地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和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更好地为菜农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蔬菜所成立技术推广室,以科技兴村推广项目和农村科技承包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成果示范推广(直接将蔬菜新品种生产优势展示出来,供农民现场观摩,探索科研推广的新模式)和栽培新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活动(2008年组织技术培训100余次,提供各种形式咨询600余次,培训人员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元谋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根据现代蔬菜品种示范推广水平和技术发展方向,引进适合元谋种植推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整体提升元谋冬春早熟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外销能力,最终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由陈建明、符长焕等编著的《水生蔬菜新品种与种苗繁育新技术》一书于2018年7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涵盖了我国2001—2017年通过审(认)定的水生蔬菜新品种以及种苗繁育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水生蔬菜概述,包括生产概况和种苗特点;第二章开始至第十四章分别介绍莲藕、茭白、芋、荸荠、慈姑、水芹、芡实、蕹菜、蒲菜、菱、莼菜、豆瓣菜、蒌蒿等13种水生蔬菜;每种水生蔬菜又分为新品种、种苗繁育技术和组培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运蔬菜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理条件形成了我国华南特色蔬菜育种和栽培区域。番茄和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由于华南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的天气持续时间长,青枯病爆发等因素严重影响番茄和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质、耐热、抗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优质、高产、抗病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对60 多年来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耐高温和抗青枯病等重要性状机理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育种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和品质应用基础研究、新兴生物和农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种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