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在玉米生产中,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如玉米螟在普通年份使产量下降10%,严重的年份,使产量下降30%。一、玉米病害(一)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灰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十分严重。1、症状: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在抽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螟是开原市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近年,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本市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保障本市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确保全市玉米产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本市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综合能力,2011~2006年连续六年对全市玉米螟进行绿色防控,实施全覆盖。1发生规律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分布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幼虫危害玉米,在开原地区一年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钻茎虫)主要危害玉米,兼害谷子、高梁、水稻、棉花、向日葵、辣椒及麻类等作物,以玉米穗期和花粒期受害最重,近年来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春玉米产量损失每年达10%,夏玉米高达20%-30%,严重年份甚至损失30%以上。玉米螟危害还可使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牲畜食后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别名玉米钻心虫、玉米髓虫、粟野螟、钻心虫、挖心虫、钻茎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类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年分的局部地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2008年玉米螟防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最主要害虫,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常年发生面积2亿多亩次,一般年份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超过50%,危害损失50多亿千克.主要危害区域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玉米产区.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玉米螟安全越冬基数增高,导致玉米螟发生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在东北各省玉米生产中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减产8%~10%,重发生年度或重发生区,可使玉米减产20%以上。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在玉米、高粱外部表现不明显,在生长旺盛的植株地块上表现最重,又不易被人们发现和重视,通常造成哑巴灾。玉米是凌海市的重要粮食作物,历年玉米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00万亩左右,若以玉米单产550 kg的产量水平,按一般年份玉米螟危害以8%~10%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山西省临猗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安全生产。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为害性较大的世界性玉米害虫,在我国主要以亚洲玉米螟为害为主,常造成玉米品质下降和严重减产。玉米螟是本县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防治最难、为害损失最重的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减产3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本县的发生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在我省一般都采用扣膜栽培的方法,鲜食玉米和普通大田玉米相比植株长势较旺,玉米螟成虫对其具有趋向性,特别是甜玉米对玉米螟成虫更有诱致力,所以鲜食玉米的玉米螟危害相对较重.在吉林省玉米螟1年发生2代.成虫多在株高0.5米以上的玉米内产卵,孵化后到3龄前的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处危害,4龄以后由心叶向下转移,钻入茎秆或穗轴咬食髓部,破坏植株体内水分、养分的运输,并造成倒折,使粒重降低,一般年份可减产5%~15%.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螟是开原市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损失玉米7800万斤。近年,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开原市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保障开原市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确保玉米产量的提高,进一步提升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综合能力,实现开原市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需保证各项技术措施顺利实施。一、搞好监测,适时防治及时准确地搞好预测预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的危害、花白苗的发生和玉米秃尖,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三大主要因素。用圣农素防治玉米螟、花白苗和减少秃尖,是玉米超常规增产的新技术,一般可使玉米增产30%左右。一、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因玉米螟危害,一般使玉米减产17%左右。玉米螟用常规方法很难防治。采用以下配方有较好的防效,圣农素10克 毒赛耳10克 食盐50克,加水15公斤,在玉米螟发生初期喷洒,可以迅速杀死植株表面的螟虫等,药剂还可通过在植株体内传导,使钻进玉米茎秆内、玉米蕊内、玉米粒内的玉米螟和根部的地下害虫中毒而死。一般连喷3次,抽穗前从喇叭口喷药,…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害虫,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类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年份的局部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因此玉米螟防治工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任务。1、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初孵幼虫先在嫩叶上爬行,取食叶片表皮及叶片,后即潜入心叶取食,使心叶呈现不规则半透  相似文献   

12.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 g/L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和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矿化度为3 g/L的微咸水灌溉可在土体中积累较多的盐分,对春玉米叶面积、株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产量均有不良影响,玉米叶面积在玉米生长后期减少速度较快,干物质积累相对减少,玉米产量下降。在干旱年份微咸水灌溉致使玉米产量下降了28.0%,多雨年份玉米产量下降了10.4%,井渠混灌在干旱和多雨年份玉米产量则分别下降了14.0%和7.4%。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千万严重减产.如琰大斑病的流行年份,可因病减产15-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玉米螟的危害,通常使玉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严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无农药残留等特点,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田园生态环境。文章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连续应用在长春净月区2年,探索最佳的放蜂时期和适用于长春城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可增加玉米产量22.04公斤/亩,增加产值44.08元/亩,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最主要害虫,它不仅影响玉米的品质,造成的产量损失也相当严重,其危害、损失率居各种害虫之首.一般危害较轻年份,玉米产量损失5%~10%,危害较重年份可达10%~20%.玉米螟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具专一、灵敏、无毒害、无残毒、不伤天敌、经济高效等特点,在害虫防治尤其是辅助测报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了测试玉米螟性诱剂在田间的诱捕效果,探索使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从而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日期的可行性及方法,为此,开展了此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防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可造成玉米减产3%~5%,大发生年份可造成玉米减产10%~15%,赤眼蜂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在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7%-15%,大发生年份减产20%,个别感虫品种减产可达30%-40%,试验证明,单独采用一种防治措施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采用赤眼蜂、白僵菌、高压汞灯等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也就是说防治玉米螟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使我县粮食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保证我县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玉米主要害虫,正常年份玉米受害株率高达30%左右,减产1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率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9.
<正>1春玉米产量下降的原因沙河市春播玉米主要集中在西部的丘陵和山区的山前平原,由于只种一季,所以从正常年份的表现来看,产量较夏播玉米高出100 kg左右,且品质更好。从2018年玉米种植来分析,产量虽然高于夏播,但较正常年份还是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5月份以前早播的玉米出现黄弱苗;二是5月份播种的玉米在很多地方出现蓟马为害,造成卷心影响生长;三是高温天气造成玉米生长异常,畸形穗较多;四是生长后期玉米螟、黏虫为害严重,造成腐穗烂籽,影响产量及品质;五是收获偏早或较晚,造成  相似文献   

20.
孙守耀 《吉林农业》2011,(12):81-81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玉米螟具有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的特点,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玉米螟以幼虫的形态蛀入寄主的茎取食汁液,从而破坏其组织细胞,导致作物的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遇风倒伏,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危害比较严重的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