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研究稻田养鸭技术,主要研究试验了单位面积放养鸭子的数量与稻田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配套完善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稻田养鸭技术已日趋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稻田养鸭技术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形成了稻田养鸭一品村,其生产过程全部应用了稻田养鸭技术,并生产绿色水稻,而所养殖的鸭子全部以超出正常市场价格供应市场。吉林经济开发区在2006年从外地引进此项成功的新技术,并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养鸭技术具有很多的技术优点,尤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稻田放养鸭子可有效防止化学除草剂、杀虫剂残毒对人体的危害;二是稻田放养鸭子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稻田养鸭)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牡丹江市从2003年从韩国引进该项技术以来,历经了5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以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实践证明: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摸索出一条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5.
免耕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环保生态型农业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的目的是摸清免耕稻田养鸭对稻田杂草、虫害的防控效果,试验设养鸭区和未养鸭区,试验结果稻田养鸭不仅能提高经济收入,而且还能很好地防治田间杂草和病虫,降低生产成本,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术因不能满足人们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而倍受冷落,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现代农业自我审视和观念转换的浪潮中,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鸭"技术重新获得人们关注。"稻田养鸭"技术从传统阶段进入现代阶段;"稻田养鸭"从简单的"稻田放鸭"转化成为系统的"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技术使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在现代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与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文章是对几年来稻田养鸭技术的总结,对稻田养鸭的意义进行了简单概括,稻田养鸭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稻田养鸭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经纶首次尝试用鸭子灭蝗虫大获成功。随后,其五世孙陈九振依先法将养鸭治蝗运用到稻田管理上。"稻田养鸭"在南方水田地区十分适用并逐渐流行,人们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形成"鸭埠之制"。"稻田养鸭"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东沙田地区发展起来,对当时养殖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明清时期是"稻田养鸭"的传统技术阶段,以稻田放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充当补充鸭粮与生物防治的角色,在广东广袤的沙田地区普遍实践。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鸭是一项农民致富的好技术,早、晚稻及一季稻田均适用。本文对稻田养鸭技术做了具体全面的介绍,以期对实际生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鸭是一项农民致富的好技术,早、晚稻及一季稻田均适用.本文对稻田养鸭技术做了具体全面的介绍,以期对实际生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北方地区稻田养鸭的主要优点,包括经济效益高、利于土壤培肥和生态环境保护、防虫与除草效果好等,并从鸭品种选择与孵化、放鸭、田间饲喂、田间设施、田间管理、收鸭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稻田养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北方地区稻田养鸭的主要优点,包括经济效益高、利于土壤培肥和生态环境保护、防虫与除草效果好等,并从鸭品种选择与孵化、放鸭、田间饲喂、田间设施、田间管理、收鸭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稻田养鸭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稻田养鸭技术,研究了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并且能够有效清除常见杂草,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病虫害的防治和除草效果也越好;稻田养鸭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提高稻谷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超过最适密度后,养鸭数量再增加,产量及经济效益反而降低。稻田养鸭密度20~30只/667m2时,稻谷产量比常规药剂处理增加5.05%~9.26%,纯收入比常规药剂处理高出约95%。  相似文献   

15.
乡村音画     
<正>稻灯养鸭生态技术模式稻田养鸭技术是以生产绿色的稻米、蛋鸭和肉鸭为宗旨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技术,其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产出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还能极大提高种养经济效益。而稻鸭共育和灯光诱虫技术的结合,则更能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养鸭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那么,稻灯养鸭生态模式配套技术都有哪些呢?让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食诱剂、稻田养鸭及两者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的研究表明,7月稻田养鸭+食诱剂试验区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诱捕量少于食诱剂试验区,但差异不显著;8月稻田养鸭+食诱剂试验区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诱捕量显著低于食诱区,8月15日和8月30日分别减少18.3%和32.7%,表明稻田养鸭和食诱剂有协同增效作用,减少了稻田中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应用食诱剂显著降低了稻纵卷叶螟引起的水稻卷叶率,食诱剂、稻田养鸭和稻田养鸭+食诱剂的平均保苗效果为49.87%、68.47%和82.63%,表明稻田养鸭和食诱剂有协同增效作用,降低了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危害程度。鸭子的捕食造成了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减少、优势集中度提高,在叶冠层活动以及个体微小的蜘蛛种类有存活优势,稻田养鸭对稻田蜘蛛的群落结构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养鸭技术是种养结合技术,具有除草、防虫、施肥、中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等优点。稻田养鸭是互惠互利的,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生产出的产品好吃又安全。种养结合保护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项农业生态技术,非常值得推广。稻田养鸭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是种稻和养鸭的结合,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  相似文献   

18.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在稻鸭共作有机生产技术基础上,通过改变施肥思路,增加施肥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667m2纯效益为传统种粮效益2-3倍。本文对稻田养鸭高效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正为宣传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吉林省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7月18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梅河口市举办了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各地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情况,交流水稻综合种养经验,观摩梅河口市稻田养鸭技术模式,以期全面推动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吉林省近年来主推的一项绿色高质高效的种养结合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全省已发展到40多万亩的规模,主要有稻田养鸭和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鸭是有机稻米生产的关键技术,推广稻田养鸭技术可以促进有机稻米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同时增加农户收入,经济效益明显。稻田养鸭的除草效果好于化学除草剂,并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有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