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优质高产大豆生产指标1.产量指标: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225公斤/亩。2.产品品质:净度98%以上,粒型整齐,无病粒、无虫蚀、无破碎,种皮光亮。蛋白质、脂肪干基含量符合GB新行业标准。二、技术标准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技术,以优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航化作业、病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三行窄淘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问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3.
一、优质高产大豆生产指标 1.产量指标: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225公斤庙。 2.产品品质:净度98%以上,粒型整齐,无病粒、无虫蚀、无破碎,种皮光亮。蛋白质、脂肪干基含量符合GB新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英期和鼓粒期,东北西南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和东西垄向的大豆叶面积系数、干物重以及株高、株粒重、株粒数、株英教、经济系数等产量构成因子均低于南北垄向处理;东北西南垄向和东南西北垄向较南北垄向分别减产13.4%和...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2006,(2):22
20世纪80年代初,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豆机械化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称之为"三垄"栽培技术.所谓"三垄",是指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三种机械化操作技术:一是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播.以上三项作业由机械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6.
实施"垄三"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单产和效益,真正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高效的目的.顾名思义,"垄三"栽培技术既是垅体分层深施化肥,机械精量点播,垅体深松三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提高大豆产量的高新技术. 1、土壤深松及增产作用 1.1 土壤深松技术.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  相似文献   

7.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垄向栽培对大豆产量及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垄向、东西垄向、东南西北垄向分别比东北西南垄向大豆增产15.7%、8.9%、4.1%,且差异显著,南北垄向各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以及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产量构成因子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南北垄向优于东西垄向,东西垄向优于其他垄向,在大豆栽培上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亩保苗3.2~3.4万株。既保留了垄三栽培垄沟深松、垄下分层施肥、垄上精量播种的特点,又实现了合理密植,是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1年4月,我们利用八五二机械厂产5.4通用机进行了大豆"垄上三行"和"小垄密"播种机械改装,并利用改装机进行了多地块、多品种作业试验.  相似文献   

11.
暗垄密栽培技术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杨方仁教授从美国引进推广的一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所谓暗垄是指保持耕地表面平坦、不起垄,沿播种垄向进行垄底深松加深耕层,虽然外表不见明垄,实质上却发挥了垄作的通气、蓄水保墒、抗旱排涝的作用.199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进行了大豆暗垄密与三垄栽培的产量及效益分析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大豆暗垄密栽培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大豆生产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一、优质高产大豆生产指标1.产量指标: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225公斤/亩。2.产品品质:净度98%以上,粒型整齐,无病粒、无虫蚀、无破碎,种皮光亮。蛋白质、脂肪干基含量符合GB新行业标准。二、技术标准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技术,以优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航化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组装,实现大豆高产、优质、高效。1、地号选择、轮作  相似文献   

13.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栽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推广面积最大,对提高大豆生产水平有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一、种子及其处理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2.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相似文献   

15.
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杨方人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1997~1999三年的研究,在大豆"三垄"栽培技术(深松、分层施肥和精量点播)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平播窄行密植技术,配合适当的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机械组合而成的机农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大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暗垄密"(地面平坦不起垄,垄沟垄体间隔深松,加深耕层,虽不见明垄,却发挥了垄作的通气、蓄水、抗旱排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大豆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但垄三栽培技术各环节要求严格,在生产中注意把握技术要点,是提高大豆产量、品质的重要保障。1垄三技术概况1.1定义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指在垄作基础上,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2主体技术措施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主体技术措施包括:土壤深松、肥料深施、精量播种三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密山的主要农作物。要提高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可采用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可以对目前密山大豆种植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本文针对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当前东北春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水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技术模式特点是选用优质品种,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垄上双条精播,分层深施底肥. 增产原因: ①垄底深松及垄沟深松:改善了土壤耕层构造,扩大了土壤生态容量,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增进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进而协调了土壤肥力因素,较好地满足大豆生育对养分的要求,有利于在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大豆根瘤的形成,为大豆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从近几年的生产实际看,大豆大垄技术优势有如下几点: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小垄变大垄,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据海伦市调查,大垄平方米平均保苗株数30株,常规垄平方米平均保苗25株,大垄比常规垄每平方米多5株,单位土地面积平均密度可增加20%以上。大豆110厘米大垄上种植3-4行,垄内宜密、垄间通风,即通风透光好,又有增加绿色光合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