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在鄂西大老岭林场进行的日本落叶松中龄林4种施肥量、3种N与P配比、2种施肥次数的3a试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不同N、P比、不同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中龄林生长影响不显著;但14a生B1材积生长比其它平均材积提高28.4%。施肥组合8(A1B1C1)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的生长量,其材积比其它平均材积提高32.8%。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措施对西南桦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林地采取施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连续2次施用不同肥料(CK、N、P、K、NP、NK、KP、NPK)对西南桦幼林期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对西南桦幼林(3年生)径、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效果作比较,施NP肥的效果最好,其西南桦幼林材积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7.8%~138.9%;其次是施NPK处理,其幼林材积比施NP处理低15.1%,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0.4%~102.8%;再次是施NK处理,其生长量比施NP和施NPK处理低14.2%~23.1%,比其余5种施肥处理高1.7%~83.7%,施N与施NK处理的生长差异小,两者差异仅1.7%;生长最差是施KP处理,其生长量比不施肥的CK处理低7.2%,CK比施P处理低11.1%,施P处理又比施K处理低14.7%。由此得出,西南桦幼林林地以施用NP复合肥为好,两者采取1?1的比例比较恰当;用常用的NPK复合肥和N肥也能起到较好的结果。但忌K肥与P肥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施用N、P、K肥对杉木幼苗期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但需N、P、K肥配合施,单施N肥的效果较N、P、K配施的效果差,单施N肥和N、P、K肥配施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此试验最为合理的施肥配方是:N 1.5 g、P 5 g、K 1.5 g,苗高比对照高出38.8%,地径比对照高出46%,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表现最差的施肥配方是N 1.5 g,苗高比对照高出17.4%,地径比对照高出20.0%。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N肥不同追施处理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分别对苗高和地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间隔期为11d的5次施肥处理对苗高生长具有显著影响,36.3 g·m-2的施肥量对地径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6.3 g·m-2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的施肥效率显著低于13.7 g·m-2处理和...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加快培育杉木大径材,庆元林场在三个林区开展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N、P、K、NPK=1:1:1)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相同林区中,隆宫林区和卢峰林区施P肥的平均胸径、林分蓄积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而大洋林区施NPK肥的平均胸径、林分蓄积较高,但三个林区施P肥的胸径总生长量和林分蓄积总生长量都较高且胸径连年生长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各林区树高变化不一,卢峰林区施K肥树高连年生长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其余差异不显著。通过综合胸径、树高、林分蓄积3个林分因子分析得出:三个林区最好的施肥方式都是施P肥。  相似文献   

6.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无机肥、有机肥以及两者的混合肥为基肥探讨肥料种类及配比对肯氏南洋杉人工林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施基肥能显著提高植株生长量,单施NPK无机肥和有机肥时,生长指标均随施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等量有机肥加入P肥后,效果比单施有机肥好,但P肥用量过高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450 gNPK无机肥(F3)时效果最佳,施1kg有机肥配合200gP肥(F5)的效果次之,4.5a生时其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CK)高63.16%和58.55%、77.27%和68.18%,材积分别高411.2%和348.00%。  相似文献   

8.
日本落叶松容器苗不同控释肥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落叶松网袋容器播种苗为对象,施用不同配方控释肥,进行落叶松苗期生长量、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值计算方法选出适合日本落叶松育苗的专用配方控释肥。结果表明:按播种后天数,日本落叶松苗期生长阶段为:出苗期(7 39 d),生长初期(40 54 d),速生期(55 114 d)及生长后期(115 135d);不同配方控释肥对落叶松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配方控释肥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控释肥配方2综合效果优于其他配方控释肥及从美国进口控释肥爱贝施,可以作为日本落叶松育苗专用肥。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与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龄级林分胸径、树高及材积等生长量指标,以揭示日本落叶松生长过程和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胸径生长拟合方程D=5.838 lnt-5.241 1;树高拟合方程为H=1.110 3t~(0.8917),树高与胸径之间拟合方程H=2.474 6e~(0.1527D),材积拟合方程V=0.000 1t~(2.2518),各拟合方程效果显著(R~2大于0.98)。从胸径、树高株数累积分布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来看,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胸径、树高生长较快,但由于林分密度大,胸径生长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中龄林胸径、树高生长稳定;近熟林分胸径生长量和高生长量都放缓,林分内枯立木、濒死木占有一部分,其林分健康状况欠佳;成熟林多为日本落叶松与柳杉行间混交,林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蓝桉工业用材林的施肥效应及地力变化研究在云南保山和富民红壤地区进行,历经8年,结果表明施肥对蓝桉人工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且经济效益显著.P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P肥的处理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肥对蓝桉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与K肥相近,对径生长的促进作用略低于K肥;在有效K含量较高的地区,可以不施用K肥.在云南红壤地区培育蓝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根据林地土壤情况将施肥量控制为基肥施普钙或者钙镁磷肥400~500g*株-1;追肥施尿素50~100g*株-1、硫酸钾0~100g*株-1,分两年平均施入.据监测,施肥可以有效地阻止土壤养分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落叶松中龄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辽宁省宽甸县进行的日本叶松中龄林4种施肥量、3种N与P配比、2种施肥次数的8a试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处理施肥效果均不显著。N肥有一定增产作用,随着施肥量增加,林分生长量增加,但多施1次肥生长量邓有下降趋势,施肥后2 ̄3a增长量最大,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另在与不施肥对照差异逐渐缩小,而且施肥受立地制约,即使施N肥在8a时有一定经济效益,到主伐时,加上投入的利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采脂林经济效益,以此提高林农采脂积极性,缓解当前松脂产业发展的国内原料短缺问题,以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土壤养分状况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高产脂林分、低产脂林分土壤养分以及针叶养分动态关系,建立了相关模型,得出了适合桂东南马尾松采脂林施肥配方(N、P、K含量分别为8%、12%和10%,Mg+Ca+Si+有机质≥10%),并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桂东南近熟马尾松林分生长和产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配方肥可以有效促进马尾松生长和产脂,施肥2kg比施肥1kg可以提高胸径生长量90.9%,材积生长量38.6%,材积生长率12.7%,产脂量21%;施肥第一年可增加采脂林净利润8285元/hm~2。说明配方施肥可以有效提高采脂林经济收益,开展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是解决当前国内松脂产业原料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规律,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设置了33块标准地,研究华北落叶松幼龄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点以及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在5年生树高生长开始加速,胸径生长在11年生前处于快速增加阶段,材积生长量在9年生开始进入高速生长阶段,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其每公顷材积年均生长量不同;在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年均生长量随地位级的提高而增加;而针对某一地位级,随密度增加,材积增长速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新播长白落叶松苗期进行了N、P、K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影响苗高、地径、植株干物质重量;>5 cmⅠ级侧根数量的差异为极显著;K差异不显著。通过对25个组合的LSR多重比较,最佳施肥量为:N肥20、P肥50、K肥15 g.m-2苗木生长与N、P、K供应呈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的是3个因素4个水平5次重复的方法,对杨树扦插苗进行施肥,施肥后调查不同时期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测定光合日变化、叶绿素值、叶面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后确定每株施N肥3g,P肥1.5g,K肥1.5g的2水平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黄红壤立地上湿地松幼林施肥种类、施肥量及施肥配比对生长量、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1)施用N肥对湿地松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K肥处理材积明显下降 ,P肥和P肥与N、K配比施肥及N、P、K配比施肥显著地促进湿地松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 ;(2 )施肥处理对木材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纵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差异干缩 5个气干干缩性状的影响没有达到差异显著的水平 ,但单施P肥、NP配比施肥使木材差异干缩、纵向干缩率明显减小 ,单施K肥、单施N肥使木材纵向干缩率增大 ;(3)单施P肥或P肥与N、K配比施肥及单施一定量的K肥能明显提高湿地松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 ,且P肥量与材性提高量成正比 ,而N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木材性质 ;(4)施肥处理对生长量与木材性质间相关性的影响因施肥种类而异 ,树高、胸径、材积因子与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基本上呈正相关 ;晚材率、木材密度与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呈正相关 ;(5 )林分内优势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明显优于中庸木 ,中庸木木材性质优于劣势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麻疯树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麻疯树幼林进行了施肥配方试验。结果表明:(1)N、P、K混合施肥能显著促进麻疯树的地径、冠幅乘积和树高的生长;(2)仅施用N肥也能明显促进主干地径生长,但仅施P、K肥对地径生长影响不大;(3)N肥和P肥混合施用能显著促进麻疯树幼树冠幅生长,仅单独施用N肥、P肥和K肥对麻疯树冠幅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辣木幼林对氮、磷、钾肥效响应及叶片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辣木幼林时期对大量元素的需求状况。[方法]应用"3414"配方施肥试验设计,探讨N、P、K配方施肥对元阳干热河谷辣木幼龄林的生长量、叶片色素含量(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和叶片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肥力补充对辣木幼林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N肥各施肥配方对幼林的各项生长量指标和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肥对除地径增量和叶片含水率之外的其它设定指标也表现出显著效果,而K肥各施肥处理仅对冠高增量、冠高比增量和叶片含水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综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极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著促进树高、地径、冠幅生长和叶片色素积累的组合均为本试验设计的中高施肥量配比,其中N3P2K3为最优组合。辣木幼龄阶段对大量元素需求非常旺盛,以维持其快速增长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区组设计,以肥料品种为主处理,以施肥量为副处理(不同肥料相应的施肥量按等有效养分量计),对杉木开展螯合型复合专用肥与通用型复合肥施肥效果对比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不论是未成林还是幼林,施肥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杉木幼树的生长,而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增产效果明显;专用肥与等有效养分量的通用型复合肥相比(基本等价投入),施专用肥后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而且长势旺盛,未成林地树高生长量平均可提高3.5%~9.6%,幼林树高、胸径平均可分别提高7.1%~27.3%和14.6%~22.9%;Ⅰ型专用肥(N∶P2O5∶K2O=12∶12∶6)较适合未成林地施用,Ⅱ型专用肥(N∶P2O5∶K2O=15∶9∶6)更适合幼林施用,适宜的施用量为450~600 g/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S1-1苗木的正交施肥试验,建立了苗高与N肥,新梢与N肥,新梢干重与N、P和全苗干重与N、P的施肥效应函数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施肥量下的长白落叶松苗木生物量。最后确定长白落叶松S1-1苗木的最适的施肥量:N为0.16~0.22g/株,P为0.01~0.04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