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利用冷冻干燥法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恩诺沙星微胶囊制剂。缓释试验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索和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均表现出明显的缓释作用,且羧甲基纤维素的缓释性能优于淀粉,冷冻温度的降低能促进微胶囊缓释性能。其中,恩诺沙星原料药在4.5min时的溶出率达到99.4%。-40℃和-50℃条件下制备的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在14h的溶出率分别为99.2%和99.7%;-40℃和-50℃条件下制备的以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在12h的溶出率为99.4%和99.6%。  相似文献   

2.
恩诺沙星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紫外、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制备恩诺沙星微胶囊制剂。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均有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能。其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显著的抗紫外作用(P〈0.05);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2:1、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极显著的热稳定性(P〈0.01)。羧甲基纤维素的抗紫外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淀粉,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制备恩诺沙星微胶囊制剂。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均有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能。其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显著的抗紫外作用(P〈0.05);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2:1、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极显著的热稳定性(P〈0.01)。羧甲基纤维素的抗紫外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淀粉,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择脲醛树脂作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对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呋虫胺进行包裹,制备了具有缓释功能的微胶囊。获得脲醛树脂微胶囊最佳工艺参数:甲醛的摩尔比为1.0∶1.8,乳化60 min,酸化0.5 h,固化2 h。使用智能溶出试验仪,考察了微胶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溶出率。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微胶囊在18 d内可以实现均匀释放。田间试验表明,采用噻虫嗪微胶囊和呋虫胺微胶囊,用量分别为90g.ai/hm~2和45 g.ai/hm~2具有较好的防治水稻飞虱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2种高分子缓释材料,聚乙二醇、α-吡咯烷酮、甘油缩甲醛等3种稳定剂物质按照18种不同比例组成配方,制成10%恩诺沙星注射液,通过临床试验对健康猪肌注由不同比例缓释剂和稳定剂组成的配方,最终筛选出最佳配方,检测血药浓度.结果表明:配方5中检测血药浓度有效时间比其他配方时间长,半衰期长,药时曲线峰面积大,在临床上达到长效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56-12959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卢金凤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7):1404-1406
利用脲醛树脂与氟虫腈制成微胶囊缓释杀蟑剂, 筛选出最优工艺为脲醛树脂预聚物的用量为14 mL, 调酸时间为90 min, 固化温度为60 ℃, 固化时间为75 min, 包合率高达95%以上。该杀蟑剂相比普通杀蟑剂表现为药效延长, 毒性降低, 且主要是具有缓释效果, 蟑螂食入后死亡时间延后, 可达到食用饵剂的蟑螂在返回巢穴后才死亡, 造成连锁杀蟑和根治蟑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恩诺沙星缓释溶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8头健康猪进行恩诺沙星普通溶液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恩诺沙星缓释溶液肌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比较了2种溶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α=0 726±0 164h,t1/2β=9 083±1 121h,Vd=4 364±0 565L/kg,ClB=0 336±0 053L/(kg·h),AUC=30 397±4 895mg·h/L。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缓释溶液和普通溶液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 468±0 114h和t1/2α=0 415±0 195h;t1/2β=25 818±6 528h和t1/2β=9 460±2 946h(P<0 01);Tmax=1 498±0 194h和Tmax=1 347±0 393h;Cmax=2 206±0 555μg/mL和Cmax=2 561±0 152μg/mL;AUC=23 715±3 528mg·h/L和AUC=18 397±1 808mg·h/L(P<0 01);F=(78 02±11 61)%和F=(60 52±5 95)%。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缓释溶液和普通溶液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t1/2β和AUC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恩诺沙星缓释溶液既有速释部分(与普通溶液相比吸收半衰期不变),又有缓释部分(消除半衰期延长),应用于临床其有速效和长效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 –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PDLLA–毒死蜱微胶囊性能,并采用柱层析法评价了3种PDLLA–毒死蜱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质量分数为1.25%,连续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4.5,PDLLA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1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的微胶囊。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对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和包覆率均无显著影响。3种PDLLA微胶囊对毒死蜱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释药19 d,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76%、76.74%、65.6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25 000的PDLLA–毒死蜱微胶囊释药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0.
以北乌头粗提物为芯材,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选择壳聚糖质量分数、芯壁比、复凝聚时间3个因素,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建立影响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采用全反射法及透析袋法,对微胶囊及粗提物的红外光谱及释放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乌头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0.30%、芯壁比1∶1.06、时间48.2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42.89%,所得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 1),失拟不显著(P=0.140 4),模型对试验拟合较好(R2=0.979);微胶囊在1 409.23 cm-1处有粗提物的特征光谱,表明粗提物包覆于微胶囊中;微胶囊中芯材全部释放到介质中的时间比粗提物延长了6 d。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可显著提高北乌头粗提物的缓释性能,延长其释放时间,有利于药效发挥,为其在森林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葡甲胺、聚乙二醇400作为助溶剂制备较低pH值的20%恩诺沙星注射液,并考察其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正交试验L9(33)筛选最佳溶剂条件,按制剂通则试制备20%恩诺沙星注射液,用HPLC法测定恩诺沙星含量,并通过温度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及长期放置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确定恩诺沙星注射液的配制处方为:恩诺沙星100g,聚乙二醇400为100mL,葡甲胺100g,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调节pH 9.5~10.5),注射用水加至500mL。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0%恩诺沙星注射液试制品外观均为淡黄色,澄清,pH值9.5~10.5,含量98.0%~102.0%,均符合2010年版兽药典规定,产品质量稳定可控,有效期可暂定为2年。【结论】20%恩诺沙星注射液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恩诺沙星纳米乳药物含量的方法.恩诺沙星溶液在2.0~7.5μg/mL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0.1058X+0.0074(r=0.9997),最低检测限浓度为0.025 μg/mL;精密度试验的RSD为1.02%;平均回收率为99.67(±1.70)%,RSD为1.71%;吸光度值在36 h内无显著变化;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75%.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得恩诺沙星纳米乳中恩诺沙星的含量为115.50 g/L.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可作为恩诺沙星纳米乳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该药在血液、肌肉和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1.14%、92.65%±1.5%、92.82%±1.39%,在杂交鲟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其在血液、肌肉和肝脏的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6.987、6.2298、2.1515 L/kg;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0.139、114.9、901.835 h,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2288、0.1047、0.02164 L/(kg.h)。鉴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恩诺沙星为主药,研制一种可喷雾给药的纳米乳新制剂,并通过鸡全身感染疾病模型,对恩诺沙星纳米乳喷雾制剂的药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相转变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辅料进行筛选及处方工艺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纳米乳中恩诺沙星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并开展人工诱发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和禽大肠埃希菌病感染模型的药效学试验,评估恩诺沙星纳米乳喷雾给药对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本试验所制备的纳米乳为水包油型,呈淡黄色,澄清透明,乳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79±1.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446,Zeta电位为?21.63 mV。药效学评估显示:高、中、低剂量预防给药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0.0%、83.3%、73.3%,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26.7%)(P<0.01)。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复方恩诺沙星纳米乳性质稳定,超声雾化喷雾给药对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鸡全身感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雨生红球藻Haemafococcus pluviali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24h时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不产生抑制的最高质量浓度为50μg/mL,致使雨生红球藻完全死亡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80μg/mL.随时间的延长,雨生红球藻对恩诺沙星的耐受力增强.24、48h时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EC50分别为119.67和152.29μg/mL.在天然水体中恩诺沙星不会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造成直接的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