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籽银杏树上的新发现*黄明(沂源县银杏技术协会,256110)在沂源县织女洞林场自1982年发现第1株叶籽银杏以来,近年又连续发现了3株叶籽银杏。其中有2株叶籽银杏树上又发现了双核银杏。经过3年的观察,双核银杏数量虽少,但每年均有产生,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来自日本和中国的8株叶籽银杏亲缘关系进行了评价,从64对EcoRI/MseI引物中筛选出7对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8个叶籽银杏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AFLP分析。7对引物共产生841条谱带、240个特异位点和749条多态带,多态带的比例平均为89.06%,每对引物鉴别效率达到100%,所有种质之间相似系数(SC)在0.48~0.78之间,表明叶籽银杏单株问存有较大的遗传变异,中国的叶籽银杏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叶籽银杏的发生及其个体与系统发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叶籽银杏是银杏资源中一个极为奇特的种质,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学术价值.目前,中国和日本已报道的叶籽银杏共有47株,树龄36~1 200年不等,叶生种子发生率为5%~25%.银杏的可育短枝整体上相当于松柏类的一个雌球果(大孢子叶球).叶籽银杏可能与种子蕨和苏铁类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叶籽银杏的发生机制有返祖学说、衰老学说、环境诱变学说等,综合分析后提出嵌合体学说,其发生可能与同源异型盒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对目前叶籽银杏的分类地位的多种观点进行评述,系统概述叶籽银杏的分布状况,形态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银杏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学本质,及叶籽银杏可能的亲缘关系,对叶籽银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叶籽银杏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400年生叶籽银杏为母本,45年生银杏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历经10年选育出斑叶、花叶、垂裂叶、黄叶四个观赏银杏类型,遗传性状稳定,植株生长健壮,观赏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叶籽银杏是银杏这一孑遗物种的特殊种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实生和营养繁殖的后代叶生胚珠(叶生种实)的表达十分关注。该研究首次发现,从800年生的叶籽银杏母树上采集接穗嫁接12年后有6株幼树出现叶生胚珠并发育成正常叶生种实,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6株幼龄叶籽银杏。叶籽银杏表达株率占9.68%,平均叶生种实率为0.074%。嫁接再生的叶籽银杏形态特征、种实特性、生长特性、变异特性与母树相同,表明叶籽银杏可视为一个品种,并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6.
河南银杏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河南银杏一新变种,即异叶银杏CinkgobilobaLinn.var.lieterophyllaT.B.ChaoetZ.X.Chen,var,nov。  相似文献   

7.
关于叶籽银杏的争论梁立兴(山东农业大学271018)叶籽银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是有20%的种子着生在叶片上,目前,我国已发现5株。其中,位于山东沂源大贤山古庙旧址的叶籽银杏,树龄500年,树高25.3m,干高3.0m,胸径102.2cm,冠幅20.5×...  相似文献   

8.
叶籽银杏的杂交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杂交途径,对叶籽银杏进行5年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个银杏叶用观赏新品种,并繁育了性状稳定的苗木1.1万余株。本文对亲本植株,授粉和育苗,品种筛选和嫁接繁育等作了简要论述,并对选育出的4个新品种形态特点作了具体介绍,文章最后点明了通过杂交途径,进一步的筛选优化这一方法在园林绿化和盆景艺术中具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银杏种子育苗技术*⒇赵会民(定州市林业局073000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银杏作为一项高效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对银杏的研究开发已成为近代植物开发的热点之一。1996年定州市已着手667hm2银杏采叶园的营建工作,现将银杏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种子处理1.1...  相似文献   

10.
泰兴市是我国银杏著名产区,现有银杏树(不包括采叶园)366.8万株,产果10年以上的盛果林有21万株,进入90年代后银杏产量已超过200万kg,1996年达305万kg,超过全国总产量的1/3。但在当前银杏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白果、叶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文中提出了7条发展银杏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如皋市银杏栽培历史悠久,从1990年开始大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庭院已定植银杏400万株以上,在搬经、夏堡、加力等乡发展银杏果、叶、苗三结合基地333.33hm2以上。近年来,银杏病虫害发生和蔓延日趋严重,特别是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gi...  相似文献   

12.
银杏宽窄行栽植与常规密植成效比较王显钧(安县林业局)银杏(Gingobiloba)是一种果实、叶片、木材、树皮兼用的多用途珍贵优良树种。近年来,对银杏叶进行开发利用,使用价值陡增,价格呈直线上涨。营建银杏采叶园,常采用密植型(每公顷1.5~3万株)栽...  相似文献   

13.
叶籽银杏叶的解剖结构及气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进  邢世岩 《林业科学》2007,43(10):34-39
以来自沂源县、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叶籽银杏为试材,对其叶的解剖结构及气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叶片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而叶生拟胚珠叶片叶肉由同型薄壁细胞组成;叶片着生拟胚珠部位有脊状突起;突起处的叶肉由大型薄壁细胞构成,叶脉位置分叶脉在突起的两侧和叶脉在突起的正上方2种类型,而且其叶脉均较正常部位的叶脉密集.首次发现,叶生拟胚珠叶叶柄在紧贴韧皮部外侧的基本组织中存在3~4层木质化的细胞.叶籽银杏叶片气孔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其气孔器单环式;有些叶生拟胚珠叶片下表皮气孔沿叶脉排列成不规则的气孔行.对叶籽银杏与其他裸子植物和蕨类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银杏GinkgobilobaL.是我国特有树种。银杏的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尤其叶提取物的医疗保健功能,举世瞩目,倍受青睐。银杏分布广、生态适应性强,亚、欧、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引种栽培。甘肃是我国银杏地理分布的西部适生区,陇南一带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自然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银杏的不断开发利用,发展银杏将是创汇、致富的重要资源和战略措施。在介绍了银杏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济价值和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加强发展银杏的建议,包括科研与推广、栽培与加工、组织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银杏3年生幼树采叶片,以梢长度和粗度影响明显,平均长度减少31.3%,新梢基部粗度减少18.2%,且大叶发生数量减少,对成熟的雄株采叶,不利花的正常发育,会造成花粉数量和质量下降;对成熟的雌株采叶,会引起树势弱,会引起树势减弱,果型缩小,总产约减产29.8%。  相似文献   

16.
银杏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其现有资源分布零散,且多为果、叶、材兼用型并侧重于产果,产叶量低,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强对叶用银杏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幼龄叶用银杏园的合理密度做了初步研究试验。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鄂西北银杏产区随州市中部,海拔100~300m,系浅山丘陵地形,年日照时数2060~2173h,年均气温15.℃,1月均温2.2℃,7月均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21℃,年降水量1000mm,无霜期240d,土壤为轻壤和中壤,且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地下水位较低。2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依托独特的银杏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银杏产业强镇。全镇建有符合国际标准的银杏采叶圃1.7万亩、银杏苗木栽植园4.5万亩、银杏盆景园900亩、  相似文献   

18.
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银杏营养器官测定指标综合分析发现,黄酮含量依次为:芽〉叶〉根〉枝;吸收根〉根皮部〉根木质部;实生苗顶芽〉侧芽,而嫁接苗则反之;一年生长枝上、中、下枝段黄酮分布呈现出高-低0高的变化规律;各枝段的皮部均大于木质部;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短枝上的叶,一年生枝上、中、下枝段上的叶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芽、叶、根和枝黄酮含量依次为:4.75%、4.04%、2.14%和1.94%。研究中还对银杏营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银杏产业发展形势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杏产业在我国崛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苗、叶产量急剧上升。1999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影响,银杏产业出现大滑坡,挫伤了栽培者的积极性,银杏产业还要不要继续搞下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由于银杏果(白果)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白果的生产形势应该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20.
连续4年对叶用银叶园不同剪截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高度剪截和剪除顶芽留壮芽处理方式能显著增加叶用银杏的新梢数量、新梢长度和产叶量,新梢数量较对照可提高53.6%~73.9%。叶产量较对照可提高30.2%~47.8%。新梢数量对银杏产叶园的产叶量影响最大,叶产量(y)与树高(x1)、新梢数量(x2)、新梢总长(x3)的岭回归方程为:y=-66.0204 0.6981x1 2.7199x2 0.3697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