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村饲养的母猪发生产后瘫痪疾病的较多 ,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体内血糖和血钙浓度过低有密切关系。此外 ,在母猪分娩时由于胎儿过大 ,强力拉出胎儿 ,从而使骨盆神经损伤也能引起。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不良尤其是钙质的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易成为该病的诱因。1 临床症状病猪在产后不久出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 ,后躯无力 ,站立不稳 ,走路左右摇摆 ,严重时肌肉随之震颤 ,继则卧地不起 ,后半身麻痹 ,鼻盘干燥 ,便秘 ,体温一般正常 ,个别有体温升高者。严重病例常有昏迷症状。2 防治方法( 1 )采取合…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是最容易发生的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疾病。产后瘫痪是舍饲高产奶牛围产期常发的一种与营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膨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使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5.
奶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在5岁以上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在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在3~7胎次,并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多,其发病率相应增高。日产奶25千克以上的舍饲奶牛多发,发病季节以3-8月青草充足时为多,其他季节较少发病。 相似文献
6.
7.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体温降低、食欲不振、精神忧郁、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并伴有咽、舌以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病。阐述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生产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1临床症状依据血钙降低的程度,将本病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病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呈嗜眠状态,体温不高而两耳发凉,有的瞳孔散大。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与产后胎衣不下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两大重症。多年来,大多兽医工作者把两者分别对待或治或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摸索,采用产前预防,产后防治,二者兼顾的办法进行两病预防,效果显著。1材料1.1药物与添加剂浓缩鱼肝油、奶宝奶牛专用加药预混料、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以及VB1、VC注射液、青链霉素,以及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等常用药物。以上材料均购自郑州市桑园市场。1.2供试牛为河南农业大学奶牛场中国荷斯坦母牛,奶牛不作选择。…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为生产瘫痪、乳热症、临床分娩低血钙症,是分娩期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温降低、低血钙昏迷、肌肉松弛以及四肢麻痹.该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通常是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年奶牛易发.近几年,随着奶牛规模化饲养逐渐发展,该病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6.
17.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饲养数量逐渐增加,产后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如果诊治不当会造成疾病恶化甚至导致奶牛的死亡,给牛场带来严重损失.1.2临床症状病乳牛趴卧,起立困难,吊起站立检查时,站立不稳,精神沉郁但不昏睡,食欲、反刍(反刍1~3次/d)减少,体温37.4—38.2°C,心音减弱,心率86~94次/min,对疼痛刺激强光照眼反应减弱,泌乳减少,乳汁、尿液、呼出气体无丙酮气味。 相似文献
18.
19.
娜仁吉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4):19-20
在奶牛养殖领域有不少牛因为长时间胎衣不下滞留在子宫中造成终身不孕,使奶牛利用年限极大缩短,养殖场淘汰率显著升高。为进一步探明青海省门源县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于2020年对门源县养殖的奶牛胎衣不下进行深入调查,并明确了造成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