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情报检索语言形式化语际转换系统的现状和进展,指出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就形式化语际转换系统——入口词表的编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颜研 《绿色大世界》2011,(4):228-229
指出了语码转换现象在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对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更是涵盖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角度,提出了个人语码转换的深层动机受控于社会规则和话语主体意识等二元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颜研 《绿色科技》2011,(4):228-229
指出了语码转换现象在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对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更是涵盖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角度,提出了个人语码转换的深层动机受控于社会规则和话语主体意识等二元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稀释平板法分别对落叶松外生菌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共36个样品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落叶松菌根根际分离到101株真菌,共鉴定出真菌18个属;菌根根际真菌的优势类群为拟青霉、木霉、青霉;亚优势种群为毛霉及茎点霉。木霉在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频率最高为100%,在数量上菌根根际真菌高出对照1.7~4倍。  相似文献   

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错误是最为突出的一种语言错误。以北京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上传到批改网上的148份英语作文为语料,借鉴错误分析理论,从学生的作文中鉴定出845处词汇错误,归类为词汇形式错误和词汇语义错误。分析结果显示,词汇语义错误比例稍大于词汇形式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有: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知识不扎实、词汇知识不牢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以及学生缺乏练习。结合教学经验,构建出消除词汇错误的三主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很多林木种子存在难萌发、天然更新不良的现象,而种子际是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土壤区域,种子际微生物会对天然更新的植物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并对解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从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对种子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种子际微生物的自身调节行为等4方面来概述种子际微生...  相似文献   

7.
在中科院长白山生态系统定位站,从地表20cm处采集土壤样品,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氮肥(NO3--N,NH4 -N和NH4NO3)处理土壤样品,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年生红松苗木受不同浓度N源影响而产生的根际pH变化及其对根际Fe、Mn、Cu和Zn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加铵态氮使根际pH降低,而施加硝态氮则使根际pH增加。根际pH变化的方向与程度取决于N源及施加的浓度。根际pH的变化对根际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到苗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根际有效Fe、Mn、Cu和Zn的含量与根际pH呈负相关,而苗木叶中Fe、Mn、Cu和Zn含量与根际有效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图5参11。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于土壤酶活性变化,无论是水解酶类、还是氧化还原酶类活性,在杉木幼龄林时期,均是根际土壤酶活性低于非根际土壤,随着林木生长至近熟林,则逐渐出现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林阶段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多于非根际土壤,从幼龄林至中龄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均呈下降趋势,但放线菌数量在增多,由中龄林至近熟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数量趋于提高。在杉木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动态变化,同时也为了和阔叶林地及连栽林地进行比较,作者采样分析了杉木1代、2代以及檫树林地林间和根际土壤的酚类物质。结果显示:①杉木榨树两林木根际土壤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林间土壤,R/S植平均是1.61和1.67,但两种林木之间无论是根际土壤还是林间土壤总酚含量无明显不同;②杉木根际土壤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檫树根际土,平均是檫树根际土的11.9倍;③从1年的动  相似文献   

10.
林木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林木根际微域环境的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根系分泌物与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与林地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此外,对当前在林木根际微域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与展望,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的,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特别是在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无论是在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均无明显规律,但在类群组成上,中龄林土壤中,主要类群仅有白色类群、黄色类群和灰褐类群,而幼龄林和成熟林类群较丰富;无论是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从幼龄到中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则呈上升趋势,且在种类分布上,杉木中龄林根际土壤中青霉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于揭示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防治地力衰退,提高林木产量,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土壤作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介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景观生态效益,而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了解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点有利于防治土壤的铅污染。本文采用根垫法盆栽试验获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并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铅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高,但在含铅溶液浓度为0-0.5mmol/L条件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差别不大,几乎全部被吸附。随着铅浓度增加,根际土壤吸附量增长迅速,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Pb吸附量差值随着Ph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种土壤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对Pb离子吸附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祁连山气候及水资源有关的研究,发现了气候的年际变化以及水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日益增多,这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为跨部门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森林植被的形成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森林植被对区域水文影响的预测和评价,以及森林植被动态监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农林复合中杨树+留兰香、杨树+小麦、杨树+红薯和杨树纯林4种林地土壤微生物、杨树和间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及根际效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林地非根际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尤其在杨树根际土壤中变化较大且无规律性,杨树+留兰香林地杨树根际土壤放线菌、氨化细菌数量最大,杨树+小麦林地杨树根际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数量最大,杨树+红薯林地杨树根际土壤真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大;无论在间作林地还是杨树纯林,杨树具有较强的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其根际效应R/S值均大于1;但间作对其影响较大,土壤放线菌和亚硝酸细菌根际效应R/S值增大,土壤真菌、纤维素分解菌根际效应R/S值减小;土壤好气性固氮菌和氨化细菌因间作物不同而异。对于间作物来言,留兰香根际具有较强的吸引土壤微生物的能力和根际效应,留兰香根际土壤真菌、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数量和际效应R/S值均大于小麦和红薯,且留兰香的真菌、纤维素分解菌和亚硝酸细菌的根际效应R/S值均大于杨树。  相似文献   

15.
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非根际土壤相比较,研究了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及氮 、磷、钾等养分元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分中,除胡桃楸纯林外,根际土壤的pH值均不 同程度低于非根际土壤;除混交林中落叶松根际土有机质含量略低于非根际土外,根际土壤 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存在氮的相对累积,磷和钾在根际则具有一定的亏 缺趋势,其程度与树种相关;各林分下,氮、磷、钾在根际中均得以活化,表现为根际土壤 速效氮、磷、钾含量偏高;混交林中落叶松根际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其纯林,而混交林中胡 桃楸根际速效磷、钾含量明显高于其纯林。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译学理论与实践注重的是源语与宿语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且以源语为中心.自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界已展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翻译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转向"背景下的翻译观以及应和时代需要的"通变原则"对指导译者在两种异质文化框架内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对章古台地区人工固沙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根际土壤pH值低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全N、碱解N、速效K表现为富集,速效P表现为亏缺,其中樟子松亏缺最为严重。随樟子松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根际土壤的CEC值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小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的程度随林龄增长逐渐下降;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的pH值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CEC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盐分、全N、速效N、速效K的富集程度和速效P的亏缺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用阿须贝培养基对内蒙古赤峰市4个地点的5种树木根际土壤样品中的固氮菌进行分离、提纯,共获得116株固氮菌株,基于16S r DNA序列最大相似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红山区落叶松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共有6个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elgii)为主;松山区樟子松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共有8个属,以节细菌属(Arthr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主。旺业甸落叶松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共有6个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根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为主;旺业甸白桦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共有4个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主。红山区白皮松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共有5个属,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主。新城区白皮松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共有10个属,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elgii)为主。从固氮菌种群分布看,新城区白皮松根际土壤中固氮菌种群分布最为广泛,从中分离的19株固氮菌分布在10个属内;节细菌属(Arthrobacter)固氮菌分布最为广泛,存在5种树种的根际土壤中。  相似文献   

19.
沙棘根际土壤有机质特征及转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沙棘根际和非根际的有机质特征和转化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根际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可浸提腐殖酸及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胡敏酸E4/E6比值都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是非根际土壤的1.73倍。说明根际是树木和土壤相互作用最直接的区域,根际效应是树木改良土壤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分析PF、普通生物肥料(NF)和DC对冬枣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F处理相比,PF处理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但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F处理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于T-RFLP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F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成为1个独立的群,NF,DC和CK处理构成1个相对独立的群.此外,同其他试验处理相比,PF可相对稳定地提供冬枣生长周期内的微生物生物量碳.PGPR生物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提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有效改善冬枣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