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2013年6~8月宁南山区Terra/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13A2和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数据,获取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地表温度LST。通过构建LST-EVI特征空间,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应各时段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情况,以此来监测宁南山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合气象站点0~20 cm土壤湿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适合应用于宁南山区的土壤含水量及旱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23-1828
土壤湿度是反映农业干旱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能够有效地反演土壤湿度方法。研究利用MOD13A2和MOD11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构建T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农业旱情监测指标,结合实测的土壤湿度数据反演了山西省2012年夏季7,8月的农业干旱状况,并结合同时间的气象信息对干旱状况进行验证;然后结合MCD12Q1和DEM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和地形坡度对农业旱情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在800 m以下,地形坡度为15°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以城镇用地、耕地和草地为主的地区是农业旱情最为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重庆北碚地区花木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山城北碚1981-2010年伏旱年份的伏旱天数、伏旱期降水量、伏旱期平均温度和极端最高温度资料及2005~2007年黄桷兰的物侯生长状况与物候观测资料,分析山城伏旱的的发生趋势、伏旱的强度趋势、伏旱强度与降水量和极端最高温度的关系、伏旱开始期的出现趋势以及伏旱对花木的影响。[结果]山城伏旱的发生概率为57%,轻旱、中旱、重旱、特重旱的出现概率分别为30%、10%、7%、10%;伏旱强度与降水量、极端最高温度没有线性比例关系,伏旱期日平均降水量小于0.9mm,极端最高温度在35.0~45.0℃,出现极端最高温度≥40.0℃的概率为30%;伏旱开始期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中旬,但特重旱的开始期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下旬,结束时间在9月上旬;在伏旱期间,当一侯中有3d极端最高温度>35.0℃时,高温伏旱开始影响花木的正常生长,当一侯中有3d极端最高温度>40.0℃时,高温伏旱对花木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结论]根据伏旱的特点,结合天气趋势预报并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可减小伏旱对花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阳市夏玉米灾害天气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海 《河南农业》2014,(13):59-59
<正>一、玉米灾害天气发生情况和影响(一)干旱安阳市玉米旱灾从发生时间上分为初夏旱、伏旱和秋旱3种。1、初夏旱。据安阳市1971—2012年气象资料(下同)分析,5月下旬—6月中旬出现初夏旱(3个旬中,每旬降水量均少于30mm,且总降水量少于50mm)发生频率为22%。由于初夏旱往往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和出苗,其中初夏旱旱期在30d以上的,可造成玉米减产。2、伏旱。7月上旬—8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梨星毛虫在豫西地区1a发生1~2代。1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7月份;2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初到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1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上旬至8月底,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2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初到10月中旬,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EC 5 000倍的防效最好,7d的防治效果为100%;其次是5%灭幼脲4号EC 2000倍,7d的防治效果为98.63%。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因其空间连续成像和重复采样的特点,可用于区域尺度小麦拔节期监测,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监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河南省冬麦区为研究区,建立气象台站获取的积温与遥感获取的陆面温度(LST)累积值间的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将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积温需求量转化成累积LST需求量,利用Terra/MODIS LST数据产品MOD11A2,从返青日期开始求算累积LST值达到返青-拔节期间的累积LST需求量的日期,获得拔节期开始时间。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拔节期开始日期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年际间同期气温差异会引起小麦拔节期开始时间显著波动;空间分布上,除信阳地区外,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期开始时间大致由南到北逐渐推迟;小麦拔节期开始时间监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大部分能控制在5 d之内,说明利用LST遥感数据结合积温法可以监测冬小麦的拔节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市地区1997年~2016年10~80cm的土壤相对湿度现有数据的旬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12月~次年3月初的土壤相对湿度往往较小,最大值出现在4月中旬,而10月份明显增大。一年中土壤湿度变化为"两峰两谷型"和"抛物线"的特征。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大致为从南到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其中,12月~次年3月中上旬,地区内东北部土壤湿度大于西南部,均属于轻旱—严重干旱状态;3月下旬~7月底,地区内土壤湿度基本处于适宜状态,出现局部干旱或土壤过湿可能性较大;8月份土壤湿度以永吉—桦甸为中心,向西南部和东北部逐渐减小;9月~10月份南部高于北部;11月份东南部高,西南部低。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大范围、实时动态监测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的干旱状况,利用多年同期MODIS数据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和植被指数产品MOD13A2,采用最大值、最小值合成法,合成通用特征空间干、湿边方程,构建基于Ts-EVI的TVDI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反演2015年3—6月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干旱的空间分布。利用土壤墒情站10cm、20cm和50cm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验证TVDI模型。结果表明:TVDI与10cm、20cm和50cm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33、0.325和0.130,TVDI模型与20cm相关性最高,10cm次之,50cm最低。表明,TVDI模型对表层土壤相对湿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揭示安徽省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对一季稻生长的影响,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农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及产量结构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分析安徽省近50年来夏季高温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针对典型年夏季高温发生特点,结合一季稻所处发育期的温度适宜指标和高温危害指标,简要分析安徽夏季高温热害对一季稻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安徽省高温热害持续的时间与出现频次都是沿江高于江淮之间,江淮之间高于沿淮。安徽夏季高温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热害,可导致空壳率、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结论]安徽省江淮地区高温热害的主要发生时段与一季稻抽穗扬花期基本吻合,可通过推迟栽插期来避免一季稻遭受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西部干旱指标分析及抗旱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哈默尔干旱指数原理,分析了陕西渭北旱原西部地区农田干旱形成条件及发展、结束规律,建立了适合该区应用的气候旱度模式:X_i=Z_i/46.55+0.7248X_i提出了该区农田旱度指数模式:K_z=(P-E_T+S_0-R_0)/160。并探讨了农田抗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吉林省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对长岭县干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对长岭县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趋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蒸发比、土壤含水量、水文干旱指数及社会经济需水与供水进行分析,得出长岭县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长岭县干旱以气象干旱为主;1956—2005年共发生6次气象干旱,平均每7~8年发生1次;季节性气象干旱平均每2年发生1次;每3~4年出现1次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决定于用水量的多少,可人为调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御旱性和耐旱性2个方面综述了甘蔗抗旱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蔗抗旱机理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SPI的烟台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的近30年(1981~2010)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得到了烟台地区近30年的年度干旱指数和季节干旱指数,并根据干旱标准中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项指标分析了烟台地区近30 a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来,烟台地区以轻旱为主,中旱和重旱比例持平,有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减少而发生强度有所增强的趋势;春旱和夏旱有增加趋势,冬旱和秋旱有减少趋势;西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干旱的次数明显多于东部和中间地带地区。与灾情对比时发现,年SPI能够较好的对长期的干旱进行描述,但在年内发生短期干旱时,效果欠佳。尽管烟台地区近几年来没有重旱出现,仍需注意做好对干旱特别是重旱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气象与农业业务化干旱指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目前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和逐日动态干旱指标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各指标揭示的干旱机理及其在各地使用的效果,并提出了干旱指标的研究正朝着多因子综合、能够用于动态监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旱年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阶段水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 ,建立了旱情与旱年的模糊评价方法。按照模糊方法 ,以梯形形式建立隶属函数。对某一作物在某一年份 ,根据 Kλ值计算隶属函数进行旱情评价。以该作物的产值占各种作物产值之和的比重作为权重 ,计算旱年的综合评价向量进行旱年评价。最后用该方法对山西省的分区旱年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与旱灾结果对应良好 ,说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响应及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矮抗58、郑麦366、开麦21、衡观35、周麦26、西农979,6个河南省主推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返青期充分灌水(1 050 m~3·hm~(-2))、非充分灌水(450m~3·hm~(-2))以及不灌水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非充分灌水和不灌水处理都使小麦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衡观35、开麦21、西农979和矮抗58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降幅小于郑麦366和周麦26,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同时,干旱胁迫使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和产量降幅较大;在严重干旱胁迫下,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下降的幅度均更明显。干旱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POD活性的降幅和MDA含量的增幅与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6个小麦品种中,衡观35和开麦21抗旱性较强,西农979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郑麦366和周麦26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是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各种生物学手段解析甘蓝型油菜的抗旱遗传机制,培育抗旱甘蓝型油菜品种。简要概述了甘蓝型油菜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干旱胁迫下的应答蛋白等抗旱分子机制及抗旱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抗旱性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以加快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 Copula 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利用转TaDREB3a基因株系T4代大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开展PEG模拟干旱处理和PCR鉴定,获得5个阳性TaDREB3a过表达株系。于苗期和花期分别干旱处理,根据表型及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对5个转基因株系划分抗旱级别,同时分析株高、根长、荚数、粒数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大豆株系花期极其敏感,不适合在花期鉴定抗旱性,苗期适合抗旱材料鉴定;通过各生理指标与抗旱级别划分以及相关农艺性状显著性分析,最终确定株系HL16-16-6、HL16-17-1为高抗品系,为抗旱材料鉴定及抗旱品种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