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首次建立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以其茎段、未萌发的新芽及萌发后的嫩芽、叶片等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生的嫩芽为外植体,成功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2.0 mg·L-1+NAA 0.2 mg·L-1+PVP 0.2%。壮苗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4 MS+IBA 1.0 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2.
以‘傲雪’金银木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材料,研究外植体消毒方法、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继代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的乙醇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4 ~ 6次,然后加入0.1% HgCl2杀菌7 min,褐化与污染率较低;(2)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 6-BA 1.0 mg·L-1 + NAA 0.15 mg·L-1 + GA3 0.5 mg·L-1,增殖系数可达2.93;(3)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 IBA1.5 mg·L-1,生根率达93.9%。以上培养基均添加蔗糖30 g·L-1,琼脂7 g·L-1,pH值为6.0。  相似文献   

3.
以结缕草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 MS+1.5 mg·L-1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26 g·L-1 蔗糖+5.0 g·L-1 琼脂,诱导率为 65.36%,无性世代增殖倍数高达 9.56;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筛选出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 MS+3.0 mg·L-1 6-BA + 0.5 mg · L-1 萘乙酸(NAA) +1.5 mg·L-1 AgNO3+35 g·L-1 蔗糖+6.5 g·L-1 琼脂,分化率为 67.30%,增殖系数为 8.67;生根培养基选用 1/4 MS+0.2 mg·L-1 吲哚丁酸(IBA)+0.3 mg·L-1 NAA+28 g·L-1 蔗糖+4.5 g·L-1 琼脂,生根率为 90.00%.  相似文献   

4.
以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成熟胚为试验材料,进行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成熟胚外植体表面灭菌以75%的乙醇处理1 min,3%的次氯酸钠处理10 min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 + 1.0 mg·L-1 6-BA + 0.2 mg·L-1 NAA为最佳;适宜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DCR + 1.0 mg·L-1 6-BA + 0.05 mg·L-1 NAA;不定芽伸长以DCR + 0.1 mg·L-1 6-BA + 0.05 mg·L-1 NAA为适宜;生根培养基以1/2 DCR + 2.0 mg·L-1 IBA + 0.05 mg·L-1 NAA为适宜。建立的植株再生体系为黄山松种质资源的保存、遗传改良及优质种苗繁殖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蕙兰种子无菌萌发的根状茎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以及不同的有机添加物,研究根状茎增殖和蕙兰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在蕙兰根状茎增殖的研究中添加100 g·L-1香蕉泥在增殖率、分支数以及增加长度上均优于添加100 g·L-1土豆泥;蕙兰根状茎出芽最佳的培养基:MS+2.0 mg·L-1 NAA+4.0 mg·L-1 6 BA+1.0 g·L-1酪蛋白+1.0 g·L-1蛋白胨+15 g·L-1蔗糖+15 g·L-1葡萄糖;诱导愈伤组织活力好并且诱导率高的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1 2,4 D + 1.0 mg·L-1 NAA+1.0 mg·L-1 6 BA+100 g·L-1椰汁+30 g·L-1 蔗糖。  相似文献   

6.
以美洲黑杨725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l.‘725’)叶片为材料,对其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分化和生根苗对潮霉素B的浓度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最佳消毒体系为75%的酒精消毒时间8 s,0.1%的升汞消毒3 min,最佳诱导愈伤的培养基是MS+6-BA 0.2 mg·L-1+2,4-D 1.5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 0.3 mg·L-1+KT 0.3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NAA 0.05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1+IBA 0.7 mg·L-1+蔗糖20 g·L-1+琼脂6 g·L-1;对725杨叶片分化和不定芽生根进行了潮霉素B的敏感性试验,确定叶片分化的临界浓度为2.5 mg·L-1,生根的临界浓度为1.5 mg·L-1。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金鱼草生长至第四或第五节位时取茎尖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激素对金鱼草快繁及叶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方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的增殖培养基能诱导出大量丛生芽;(2)在不添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蔗糖浓度为20 g·L-1时,丛生芽的根系质量最好;(3)外源激素可以调控金鱼草对生叶原基转换为互生叶原基。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地区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试验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的培养基,研究了在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下对其愈伤形成率的影响和不同因素的抗氧化试验对其污染率与褐化率的影响,筛选出能稳定形成健康的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掌叶覆盆子愈伤组织形成的外植体为腋芽;最佳外植体的表面灭菌条件为75 %乙醇溶液处理30 s和0.1 %HgCl2溶液处理8 min;最优掌叶覆盆子愈伤形成的培养基为MS + 5.0 g·L -1 PVP + 0.5 mg·L -1 6-BA + 0.1 mg·L -1 NAA + 0.5 mg·L -1 GA3 + 25 g·L -1蔗糖 + 6.0 g·L -1琼脂;最适合暗培养时间为7 d;最适合的抗氧化剂为PVP。在上述条件下,掌叶覆盆子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6.67%,且能基本抑制外植体的褐化现象。该研究结果为掌叶覆盆子的种苗快繁及后期开展覆盆子次生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皖马铃薯1号’和‘皖马铃薯2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团队选育,适宜安徽地区种植的早熟菜用马铃薯新品种。由于存在基因型差异,传统MS培养基所培养的试管苗较弱,不能满足后期进一步繁种的要求,为获得适宜两个新品种的壮苗培养基,以二者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添加不同比例α-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嘌呤 (6-BA), 进行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这两个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皖马铃薯1号’和‘皖马铃薯2号’的试管苗壮苗培养基。结果表明,‘皖马铃薯1号’试管苗最适壮苗培养基是MS + 0.5 mg·L-1 NAA + 0.1 mg·L-1 6-BA;‘皖马铃薯2号’最适壮苗培养基是MS + 1.0 mg·L-1 NAA + 0.1 mg·L-1 6-BA。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 Hongyang)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体系,采用‘红阳’猕猴桃无菌组培苗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以ZT 1.5 mg·L-1为外源激素,筛选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并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及组合对‘红阳’猕猴桃间接、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红阳’猕猴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OM。在OM + 2.0 mg·L-1 6-BA + 0.5 mg·L-1 NAA + 0.01 mg·L-1 2, 4-D培养基中,叶片愈伤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发生系数为3.68;而带叶茎尖在OM + 1.5 mg·L-1 6-BA + 0.5 mg·L-1 NAA + 1.0 mg·L-1 KT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通过直接器官产生基茎丛生芽,其增殖系数可达7.65。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OM + 0.5 mg·L-1 NAA,60 d后平均不定根数为4.87,驯化移栽后成活率为90%以上。选择出了适宜‘红阳’猕猴桃生长的基本培养基,解决了组培苗叶片黄化、植株矮小和畸形的问题,且大幅提高了增殖系数。优化了‘红阳’猕猴桃的人工快繁体系,可为猕猴桃其他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邵登魁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2):125-130
对3种不同熟性甘蓝进行培养,以探讨品种不同熟性、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结球甘蓝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中MS培养基最适于甘蓝组织培养,在MS培养基上京丰甘蓝的下胚轴在激素水平为NAA 0.45 mg·L-1和6 BA 3.0 mg·L-1时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76.7%),中甘十一的下胚轴和晚丰甘蓝带柄子叶在NAA 0.6 mg·L-1和6 BA 4.5 mg·L-1时不定芽分化率最高,分别为83.3%和90%;京丰、晚丰和中甘十一的不定芽在激素分别为NAA 0.3 mg·L-1和 6 BA 7.5 mg·L-1、NAA 0.6 mg·L-1和6 BA 7.5 mg·L-1、NAA 0.3 mg·L-1和6 BA 1.5 mg·L-1时增殖系数分别达到3.69、4.125和3.45。可见,不同熟性甘蓝的不同部位组织不定芽的产生对基础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具有比较严格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野生资源进行保护,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具生长点的皱叶酸模茎段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生长点的分化培养、分化芽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定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NAA0.05mg·L-1+6-BA2.0mg·L-1+蔗糖30g·L-1是皱叶酸模生长点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诱导分化芽生根的理想培养基是MS+IAA0.2mg·L-1+蔗糖30g·L-1;最佳的分化模式是先生根,再加入液体形式的最适分化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植株的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茎尖和试管苗培养的方法,以黄秋葵生长点为材料,进行了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芽的生根和试管苗的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ZT0.2mg·L-1+NAA0.3mg·L-1是生长点伸长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6-BA0.7mg·L-1+AgNO30.8mg·L-1+NAA0.1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ABT0.6mg·L-1+蔗糖10g·L-1+IAA0.4mg·L-1是分化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4.7%;定植成活率为97.4%;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杂种黄秋葵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取大花萱草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对于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了最适于产生愈伤组织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有利于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NAA0.05mg·L-1+30g糖+8g琼脂;适合愈伤组织诱导生芽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30g糖+8g琼脂;适合幼苗生根的培养基配方是1/2MS+NAA0.5mg·L-1+30g糖+8g琼脂。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生长点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子参0.2~0.5 mm大小的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确定了茎尖诱导成芽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GA3 0.1~0.2 mg·L-1+蔗糖30g·L-1;适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增殖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g·L-1;再生植株的快速繁殖可通过愈伤组织不断分化不定芽和单茎节切段繁殖2种途径进行;单茎节切段快繁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适于试管微形参形成的培养基为MS+蔗糖60 g·L-1,pH 6.0,最适培养条件为20℃,光照16 h·d-1;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在气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90%条件下,试管苗定植于细沙土中的成活率达98.6%;太子参茎尖组培苗田间花叶病发病率比普通苗低94.75%.  相似文献   

16.
北青兰(Dracocephalum argunense)叶片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青兰叶片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不同消毒时间 ,愈伤诱导及芽丛形成、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用 0 .10 %升汞对叶片消毒 3m in效果最好 ,污染率为 2 6 .70 % ,并且萌发率达到 90 %以上 ;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 MS+2 .0 0 mg· L- 1 6 - BA +0 .5 0 m g· L- 1 NAA;最佳分化与增殖培养基为 MS+2 .0 0 mg· L- 1 6 - BA +0 .2 0mg· L- 1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 MS+0 .0 5 m g· L- 1 NAA  相似文献   

17.
豆蔻天竺葵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蔻天竺葵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最适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茎段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mg·L-1,最佳芽增殖及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mg·L-1.快繁途径可选择以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获得丛生芽并进行增殖,最后获得大量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刘静 《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0):43-45
以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外植体的取材时间、外植体的放置方式、不同浓度激素对茶树腋芽诱导的影响,为建立茶树高效组织培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取材时间在5月上旬时,茶树腋芽诱导效果较好,相对于将茎段插入培养基中培养,茎段水平放置培养更有利于茶树腋芽的诱导。诱导腋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2.0 mg·L-1 +NAA0.2 mg·L-1,诱导率为92%。  相似文献   

19.
实验在草莓茎段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外植体不同消毒时间,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与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0.1%升汞对茎段消毒2min时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mg·L-16-BA+0.1mg·L-1NAA;最佳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mg·L-16-BA+0.2mg·L-1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5mg·L-16-BA。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α-萘乙酸(NAA)2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MS(Murashige and Skoog),B5(Gamborg),N6和WPM(woody plant medium)等4种培养基对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组培幼苗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6-BA和NAA质量浓度对浙江雪胆组培苗繁殖系数有较大影响,其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0.50 mg·L-1和0.20 mg·L-1,其繁殖系数分别为10.80和5.60,且6-BA的效果显著高于NAA;而不同质量浓度的NAA和6?鄄BA配比的最佳配方为MS+6-BA 1.00 mg·L-1 + NAA 0.02 mg·L-1和MS + 6-BA 1.00 mg·L-1 + NAA 0.05 mg·L-1,2种配比下浙江雪胆组培苗繁殖系数分别为19.30和18.10,与单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最佳质量浓度相比,其差异也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还发现:浙江雪胆的组培苗在初代培养中不经生根阶段就可形成微型块茎,且该微型块茎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图1表4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