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2月13日,吉林省东南部普降暴雪。笔者从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高低空急流配置,通过对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冷空气等相关条件的诊断分析,详细阐述了暴雪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是在极其有利的环境背景下,贝加尔湖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沿天山北部、经河西走廊进入华南地区倒槽中,导致地面低压进一步加强发展。地面南方低压的北上发展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是暴雪形成和维持的关键。水汽通量、ki指数、Q矢量等物理量在时空上的有利配置均和暴雪的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天气图、探空等观测资料,对2012年12月20-21日鲁中的暴雪天气从天气形势演变,水汽、动力等物理量场、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此次暴雪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暖切变线和地面倒槽;低空西南急流和超低空东西急流源源不断地向鲁中输送水汽,暴雪大致出现在急流顶端的位置;物理量条件为暴雪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于科辉  车正浩 《农技服务》2011,28(8):1241+1244-1241,1244
从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急流配置、能量条件、水汽条件等几个物理量场对黑龙江省2010年12月10~11日的一次大到暴雪过程作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受到典型的贝加尔湖强冷涡和渤海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地面倒槽形势和高空冷涡的盘旋为此次暴雪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渤海暖湿气流携带的充沛水汽到达黑龙江省为此次大到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和EC、T213及宁夏WRF等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2月10日宁夏北部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低涡和河套锢囚锋是造成大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降雪落区与锢囚点对相对应;西南高空急流具有引导青海低涡东北向移动、高空辐散和输送暖湿气流三重作用;畅通的地面、低空和高空水汽输送,为大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和VWP等产品在大雪暴雪的短时临近预报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宁夏WRF降水预报产品对冬季大雪天气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周雪松  杨成芳  张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9-19422
[目的]研究地形对冷流暴雪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山东半岛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对比试验,并从水汽、热力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冷流暴雪中地形对暴雪落区、强度造成影响的可能原因。[结果]山东半岛山脉地形对冷流暴雪落区、强度影响较大,使其强度明显增大,降雪中心明显北移;而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造成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和垂直运动增强,从而明显改变了冷流暴雪过程中水汽、雪水含量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继而影响整个暴雪过程。[结论]山东半岛山脉地形是冷流暴雪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16—18日出现在山西省北部的1次局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低涡切变线、700hPa低空西南急流和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天气系统下; 700hPa西南急流为此次暴雪天气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并带来了必要的动力条件;地面气压场上日本高压后部的偏东干冷空气在山西形成了冷垫,有利于暖而湿的偏南气流沿冷垫爬升,大范围的增强了上升运动;通过分析发现,正涡度区和正涡度平流中心相配合对强降雪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逐日四次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结合FY-2卫星、实时高、低空和地面观测数据等资料对2016年2月13日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雪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之下,高空槽和地面气旋是本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极地冷空气受到北方的高空槽引导而南下,江淮地区的锋面气旋东移北上发展,为暴雪提供动力和热力条件。吉林省东南部区域水汽辐合,为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对流层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强烈的上升运动也是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分析了辽宁省2007年3月4日暴雪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结果表明,该次暴雪过程受南北2支高空槽合并加强影响,配合地面气旋稳定东移北上,低空急流的建立有利于水汽的持续输送,同时中低层的切变线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胡皓  梅笑冬  许新田  张潇予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9-14882,14968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数据,对2009年11月9~11日陕西近20年最大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天气尺度及中尺度系统在促进暴雪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由高空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倒槽、地形共同影响所致。700 hPa切变线使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急流在陕西交汇,且700、850 hPa分别有西南急流和偏东急流带来充沛水汽;地面有东北冷空气侵入,既对暖空气起抬升作用,同时配合陕西地形作用加强了地面中尺度辐合带的形成,为暴雪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机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17年2月20至21日鄂托克前旗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高低空配合、物理量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锢囚锋,低空急流为此次降雪的水汽输送提供了必要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降雪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20-21日山东潍坊局地暴雪过程进行动力学、热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院此次潍坊暴雪是由西风槽、低涡切变线及地面倒槽等共同影响产生的;低空西南和东南两支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水汽;强上升运动区与强降水落区非常吻合。强降雪正位于高能舌后部的兹se密集带上,兹se的大值区与暴雪落区比较一致。强降雪发生在700 h Pa急流轴前方,850 h Pa暖切变北侧、经向切变东侧的东南风气流及地面的东北风一侧的叠置区域。地面辐合线对应着强降雪中心,强降水发生在地面东北风一侧,西北风区域降水弱。因此分析地面自动站风场,对于暴雪预报中确定降水落区、起止时间等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2月20—21日鄂托克前旗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高低空配合、物理量特征等,探讨了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锢囚锋,低空急流为此次降雪的水汽输送提供了必要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降雪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演变、物理量分布特征等方面,对2003年11月9日发生在庆阳市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路和启示。分析表明,暴雪天气产生在高空冷空气,低空暖湿气流的辐合区内,由于低空急流的作用,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暴雪区,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暴雪落区位于低层高湿区的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安图县2013年11月24—25日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南北走向的2支槽呈现出阶梯状分布,西北冷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吉林省东南部汇合,为安图县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热力条件;安图县位于暖锋锋生位置处,具备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江淮气旋在东移北上过程中携带黄海及日本海水汽,为暴雪天气现象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5.
魏婷婷  郭维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47-1635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Micaps资料,对吉林省2010年冬末春初的3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及落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雪过程均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过程1为冷锋型暴雪;过程2为倒槽北上型暴雪;过程3为回流型暴雪。暴雪在吉林省的落区与系统来向、地形作用、水汽与动力大值中心重合区域、湿舌以及θse高能舌等都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槽合并配合地面河套倒槽,加之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是3月4-5日特大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降雪前期的高温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而高值的假相当位温又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很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菏泽地区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在东北平原回流下来的冷空气上爬升造成的,是菏泽地区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文所述的天气形势为典型的回流暴雪,500 h Pa上河套地区有低槽东移,低层有切变线影响,地面蒙古冷高压东移到东北地区南下。回流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影响较大,冷空气自850 h Pa以下回流到菏泽地区,暖湿气流在700 h Pa输送到菏泽地区叠加在冷垫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上升运动加强,也是造成这次回流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与夏季暴雨的垂直环流机制基本相同,但范围较大)。700 h Pa强劲的西南气流为此次天气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为回流暴雪提供了重要条件。降雪时间与上升速度区维持时间以及降雪强度与上升速度大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菏泽地区在降雪之前,850 h Pa以下到地面明显存在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气候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1年发生在泰安市的冬末与深秋2次局地暴雪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局地暴雪均发生在前期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后而造成的前期降雨、后期降雪的环流背景下。高空暖湿气流与低空冷空气结合维持时间较长,导致了降水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降水量加大。500 hPa与700 hPa西南气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倒槽为降水提供了强而持久的上升运动。冬末暴雪漏报的原因主要是数值预报对形势场预报出现偏差及对降水的漏报导致了依赖于数值预报的暴雪漏报,深秋数值产品降水预报量级及落区与实况基本吻合,降雪时间比预计的偏早,造成了暴雪漏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4月4日~5日通辽市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高空槽、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的有利配置导致强降雪的发生。同时简要分析本次过程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4月4日~5日通辽市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高空槽、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的有利配置导致强降雪的发生。同时简要分析本次过程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