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河南省安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暖干化趋势明显。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影响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加。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归结于降水因子和温度因子的变化。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小麦生产期间主要天气气候灾害(干旱、作物冷害、冻害、雷雨大风等)对小麦的影响和风险,为防灾减灾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1949年以来,在棉花生产上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如冰雹、洪涝、风暴潮、干旱、低温冻害、大风)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分析,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应对气象灾害,搞好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漳州市10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8年的暴雨统计资料,分析了漳州市冬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背景相关性以及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漳州南部地区是冬季暴雨的多发区,有利地形是重要因子之一,月际分布上主要在2月份;对厄尔尼诺事件有一定的响应,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有利于漳州当年冬季发生暴雨;冬季暴雨的地面影响系统主要为冷空气和地面倒槽,高空影响系统主要为500hpa西风槽、低空西南急流和低层切变线;漳州冬季暴雨经常伴随冷空气南下,对农业生产经常带来寒、冻害和滞、涝等灾害。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旱季气候变化对冬季瓜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瓜菜为海南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好冬季瓜菜生产,利用海南省近10年气象数据,进行旱季降水量、气温及日照时数等与冬季瓜菜相关气候特征时行分析,并探讨气候变化对冬季瓜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旱季低温季节(12月-翌年2月)南部气温明显高于中北部地区,15℃以下天气数以西部地区最高,10年间旱季气温相对平稳,仅在2008年初出现了明显低温灾害天气,但近几年南部低温天气有呈小幅上升的趋势;(2)旱季降雨量10年间以东北部地区降雨量最多;南部最少,变化幅度最大,无雨天数最长,2007到2008年出现了严重干旱现象;且降雨量有时空上分布极度不均衡;(3)日照时数以南部地区最高,北部及东北部地区较低,10年间旱季除南部地区日照时数外,其它均在40%以下,2008年以后南部地区在20%以下日照时数的天气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因此从近10年的气候变化看,全岛南部冬季瓜菜生产种植适宜度有所降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冬季瓜菜种植适宜度有所提高,全岛冬季瓜菜生产结构需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研究和推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灾害性天气易造成当地再生稻生产的损失,挫伤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灾害性天气规律并提出抗灾避灾栽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951—2018年)的气象资料,并统计分析了近10年(2010—2018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拟找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气象灾害规律,提出再生稻生产抗灾避灾应对之策,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防灾减灾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2008-2009年度冬季总体农业气候特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正常到一般偏多;发生了3次对农业有影响的寒潮降温过程;出现了时间长、范围广的秋冬气象干旱,尤其是南部地区。对农业生产而言,大部分时段光温条件良好,有利于作物和果树的光合生长,作物长势基本正常;3次主要的寒潮降温过程造成的寒冻害对农牧业造成了较重的经济损失;秋冬气象干旱对缺乏灌溉条件的农作物生长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7.
谈黑龙江省干旱年份的大豆生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发生的干旱年份越来越多。对大豆种植面积和籽粒质量均产生很大影响。干旱成了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主要的天气灾害。本文通过回顾与综合近年来干旱天气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和情况,提出若干大豆生产建议,仅供在研发和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8.
冰冻灾害天气甘蔗留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冬今春以来,我区各地持续出现冰雪灾害天气,其低温冷冻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农作物受害的强度在有气象记录以来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到目前已进入“雨水”时节,桂西及桂南部分山区还没有解除冰雪天气的灾害,仍然受到冰冻灾害天气的威胁,给冬季农业生产几乎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  相似文献   

9.
王军  王洪丽  张雪清 《玉米科学》2011,19(5):143-147
结合吉林省玉米生产情况,分析玉米生产中自然灾害风险大小与发生规律,采用信息扩散理论风险概率评估模型,测算玉米生产中主要灾害因子的发生概率,构建气象灾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估计影响吉林省气象灾害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自然灾害风险较大,水、旱灾害发生的概率较高,是导致玉米灾害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利气象条件对黄金百香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2017年针对黄金百香果主要生长期进行气候适应性观察,分析其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冬季低温过程、花期阴雨天气及夏季高温等不利天气对其生产过程的影响,提出在生产中应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肥方式为一次性基施复合肥和鸡粪有机肥,并覆盖地膜。大部分马铃薯产量范围为33.5~45.0 t/hm 2,其中珠三角区域和惠东县的平均产量分别高达到40.40 t/hm 2和42.39 t/hm 2。全省化肥投入量为2289 kg/hm 2,其养分氮(N)、磷(P2O5)、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60 kg/hm 2、288 kg/hm 2、430 kg/hm 2,N∶P2O5∶K2O为1∶0.8∶1.19,与马铃薯配方施肥比[1∶0.53∶(1.46~1.95)]不符;有机肥平均投入量为8615 kg/hm 2。综上所述,广东省马铃薯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用量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多,建议按照马铃薯需肥规律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适当增补钾肥,增加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避雨设施栽培进一步在杧果生产上应用,以3 a生的‘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避雨对杧果两性花率、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杧果平均两性花率为35.9%,显著高于对照;花穗寒害率为42.7%,比对照降低24.6%;果实平均增产75.7%,显著高于对照,且果实采后烂果率和病情指数得到有效控制;果实大小和单果质量略有降低,最终座果率、内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避雨设施栽培在南方多雨产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根据菠萝的生物学特性,求算出与广西南部菠萝气象产量相关密切的气象组合因子,作为菠萝平流寒害和霜毒指标,同时分析两种寒害天气类型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寒害指标作为预报对象,选取大气环流和气象因子,分别建立了平流寒害预报模式、平流寒害出现时段预报模式和霜害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5.
龙海市是福建省重要的冬种马铃薯区。在传统栽培条件下,因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产量和效益的波动,成为了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本项目针对龙海主体栽培模式——稻草包芯技术,探索、分析影响马铃薯产量效益的主因,寻找最佳栽培方法,以挖掘马铃薯的高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冬种春收马铃薯采用稻草包芯+菇渣(土杂肥)+培土栽培技术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块茎和根系生长,促进马铃薯多结薯、结大薯,提高产量、品质与商品率。  相似文献   

16.
河北低平原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河北低平原区气候资源,并制定合理的小麦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采用1976-2006年衡水市冬小麦平均产量以及衡水市所辖4县(市、区)气象资料,对冬小麦产量与各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在与小麦产量相关的35个气象因子中,有1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灌浆期降水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小麦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拔节期降水量和返青期降水量;4、5月份的蒸发量与冬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分别接近显著和达到极显著水平,它们对小麦产量形成起较大的负向作用;小麦越冬期间的气温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因素.因此.在制定小麦生产管理计划时,应将以上因素作为考虑的重点,科学设置小麦生产管理规划,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梅县地区连续l3a的实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沙田柚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了根系生长、枝梢发育、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幼果发育、果实膨大等生长发育的适宜气象指标,并建立了产量和含糖量的气象预测模式.结果表明:沙田柚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为-7℃;花芽分化期温度为8.0-18.2℃;开花期降水量和雨日宜少,以利于提高座果率:果实膨大期要求日平均温度25-28℃,雨量充沛,光照度充足:果实膨大后期日照时问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刘声传  陈亮 《茶叶科学》2014,34(2):111-121
干旱是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茶树对干旱胁迫及随后复水的响应非常复杂,探究茶树耐旱机理,对于发掘利用耐旱节水基因资源、提高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发展节水抗旱栽培、减轻旱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干旱对茶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述评了当前茶树响应干旱胁迫和复水机理的研究动态,概述了茶树节水抗旱栽培和灾后恢复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广东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广东花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品种选育、安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和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广东花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