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明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背景,构建了单条高速公路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料分析法和实际调查法获取岳武高速(安徽段)的用地数据。采用Delphi法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利用构建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该路段用地的集约度,评价并分析了该路段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节约集约用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在对安徽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82家企业用地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对10家典型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企业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与其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值呈反相关,其用地整体处于集约水平,其企业用地集约水平呈正态分布。由此提出,要根据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评价企业用地绩效、管控开发区用地规模、实施差别化的管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琼海市是海南省东部重要城市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利用的增长需求与限制土地利用有效供给的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矛盾关系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琼海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对琼海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科学用地提供依据,为促进琼海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琼海市存在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经济利用强度偏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率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索有效的节地措施,采用统计评价法和案例分析法,建立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效果评价的方法体系,并选取四川省金堂县竹篙镇和凤凰村为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竹篙镇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凤凰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节地效果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87.29%、61.84%和44.45%,依次为优、较好和较差。分析单项评价结果,影响竹篙镇节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综合建筑容积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议规划期内要防止过度开发住宅商品房,进行建设用地内涵挖潜,优化用地结构;影响凤凰村的主要因素有户均宅基地面积、综合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和多个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指标;建议缩减人均用地面积和改善人居环境。二地均需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耘秀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4-38
对高速公路用地进行集约用地评价,可以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高速公路的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和与外部因素的协调性出发,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用地数量有所增长,其结构不断调整,功能不断增强,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性也不断加强,集约度不断提高。未来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将迅速发展,必须加大集约利用力度,以尽可能少的用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明确了节约和集约用地指标选取原则,完善了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评价指标结构层,提出了市域内土地(包括农用地和城市用地)的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甘肃省陇南市为研究区,以陇南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和1997~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陇南市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的趋势,并计算了各县区各种建设用地类型的区位熵,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陇南市各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榆林市中心城区城市居住、工矿用地、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加之中心城区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环境条件差、土地资源紧缺,其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矛盾日益突出,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榆林市中心城区多个类别的建设用地,选取30个典型功能区开展配套的评价与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居住功能区大部分处于集约利用和中度利用状态;商业功能区大部分为中度利用状态;工业功能区基本低度利用状态。从城市空间布局来看,老城区、建成区节约集约程度较高;新城区位于城市外边缘,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最后提出榆林市城市发展的可行性政策建议,即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做到多规合一;引进市场机制,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改造低效利用产业用地;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状态动态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值指标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约度分值法对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76.48%,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集约到高效集约利用的过渡期.内部各要素不协调是制约该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确定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的影响范围,以京承高速北京段沿线10km范围的1995、2004、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原因,并分析了与高速公路不同距离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用地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说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于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剧烈,尤其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变化明显;2)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程度与高速公路的距离有较大关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最剧烈的区域为3~8km,8km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开始减小;3)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生态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少,由于园地面积显著增加,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量变化相对平稳,距离高速公路1~3km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8km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逐渐平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基于我国地级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等4个时段的数据,运用BOD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测算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数.结果表明:1)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数等级大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005-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指数等级高... 相似文献
14.
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3)
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1995~2005年,滁州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8765.47 hm2,减少速率为-1.53%;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多,达9829.89 hm2,且增加速度最快,年变化率达1.75%。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滁州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5年的9.2726×109元增长为2005年的9.3310×109元,共增加5.8472×107元,年变化率0.069%。各单项服务价值中,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服务功能有所减弱,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原材料和娱乐文化等服务功能较前有所增加。通过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性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生态总服务价值的波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石家庄市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用地呈现双上升态势,土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突显,化解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概述了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自然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县域农居点为评价单元,对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高低将县域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成3个级别,分别对应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最后提出了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17.
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利与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2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协调度分析法、聚类及GIS分析法,对评价结果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999-2008年广东大部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东莞、河源等,而阳江、茂名等8个地区则出现下降趋势,江门和汕头下降最为显著.(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与协凋度相关性不强.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综合指数与各要素层之间协调度的问题.(3)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高于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概况的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安徽省皖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区域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支撑高速公路建设;(2)皖中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较高,二者相得益彰;(3)皖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最低,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超前、闲置率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