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瘿蜂是栗实的主要害虫,近年危害严重。经过两年研究表明,在每年春天栗芽膨大期,采用40%的增效氧化乐果涂刷有虫株树干胸径部位去木栓层的施药面,防治效果好。每株胸径10~15cm的中龄栗树,用药量为7~10毫升。经检测,用药后栗实中农药残留量低于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剂量的5%神农丹颗粒剂对江川、峨山不同年龄板栗园防治栗瘿蜂的试验表明:以根幅土内环状施药的方法,对成龄栗园株施180g以上(可达200~250g/株),幼龄栗园株施90~120g防治栗瘿蜂能获得显著效果。该药剂成本低、药效长、省工省事,是目前较理想的防治栗瘿蜂药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危害程度传统指标的研究分析,经严密论证,提出了能准确反映栗瘿蜂对栗树危害程度的新指标为枝均栗瘿蜂数;详细介绍新指标的测定方法。新指标的采用对于预测预报栗瘿蜂的消长及检验栗瘿蜂的防治效果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吡虫啉防治板栗瘿蜂并测定其在栗实中的残留物,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替代乐果或乐果与敌敌畏混合液应用于防治栗瘿蜂。在栗瘿蜂幼虫期,用包扎枝干的方法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g/L溶液后,嫁接5年生和12年生板栗树上栗瘿蜂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5.70%和23.06%。在栗瘿蜂成虫期,用吡虫啉0.5g/L溶液或2.5%鱼藤精乳油2g/L溶液或0.3%印楝素乳油2g/L溶液喷洒树冠,翌年栗树上栗瘿蜂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5%,67.23%和69.71%。施用了吡虫啉栗树的果实中均没有残留物。用人工摘瘿兼挂瘿的方法处理栗树,次年栗树上栗瘿蜂的虫口减退率达85.2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氮、磷、钾肥不同配比、不同施用量对栗树及栗瘿蜂的影响,在宽甸县大西岔镇进行了栗树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施氮、磷、钾肥虽能增强树势、提高产量,但使栗瘿蜂数量上升,且施肥效益不高。对密度为4m×5m,树龄为15~20a的实生栗树而言,有栗瘿蜂的栗园不易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秋季施药控制虫瘿防治栗瘿蜂栗瘿蜂是为害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其幼虫在板栗芽内蛀食,使花芽膨大形成瘤状虫瘿,不能抽发新梢和开花结果。生产中一般在修剪时剪除瘤瘿枝,消灭虫源。这能很好地控制栗瘿蜂对幼树、中成龄树的为害,但不能控制栗瘿蜂的周期性危害,当栗瘿蜂...  相似文献   

7.
喷施不同剂量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板栗园进行栗瘿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与噻虫啉的使用剂量成正比;当噻虫啉每公顷用量为1600g、3200g和4800g时,防治效果最高达到94.71%,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4.76%,平均防治药剂成本320元/hm2。应用噻虫啉进行栗瘿蜂防治,药剂成本较低,防治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小环境压力,有益于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叶部害虫、种实害虫和枝梢害虫3个类群中的栗瘿蜂、桃蛀螟、栗实象、栗皮夜蛾和剪枝象甲等5种板栗主要害虫,采取山间雾化喷粉的施药方法,药效持续期长,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兼防多虫,成本低效果好。试验采用每公顷1.5 kg、3.0 kg和4.5 kg不同剂量配方施药,平均防治效果在60.69%~94.71%之间。  相似文献   

9.
板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是丹东地区危害栗树的主要害虫。通过对栗树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对减少板栗瘿蜂虫口数量,降低危害程度,提高天敌寄生率有显著的影响,能提高栗树自身对板栗瘿蜂的抗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修剪量以总枝量的20%~30%为宜;修剪时间以3月中旬以后到树液流动前最好。通过修剪,当年即可消灭栗瘿蜂50%以上,降低枝被害率(瘤枝率)15%~20%,提高天敌指数2~3倍。  相似文献   

10.
<正>1生活形态栗瘿蜂是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兴隆县、迁西县板栗产区;河北省邢台、山东省也有分布。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以幼虫在栗树  相似文献   

11.
栗瘿蜂生活习性观察与防治经验曹芳琴(商洛地区森防站,陕西商洛726000)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Tasumatsu)属膜翅目瘿蜂科。栗瘿蜂是我区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栗树的枝芽被害后,该部位可形成瘤状虫瘿,严重影响抽生新梢和开...  相似文献   

12.
栗瘿蜂的研究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属膜翅目瘿蜂科,是我国板栗的主要害虫。此虫在我县普遍发生,严重地为害着栗树的生长和结实。为了大力发展板栗生产,于1980-1983年我们对栗瘿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四年来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一、为害情况栗瘿蜂主要为害栗树树冠中下部的发育枝和结果枝的第1-5腋芽,细弱枝受害后不能抽生新梢,枝条当年即枯死;中庸枝和结果枝受害后有的虽能抽生弯曲的枝条,长出细窄的小叶片和雄花序,但由于栗瘿生长,消耗营养  相似文献   

13.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李振兴李海力马才占付朝晖(遵化市林业局064200栗瘿蜂(DryocosmusRuriphilusYa-sumatsu)是危害栗树新梢的主要害虫,1978年至1980年和1988年至1990年曾在遵化市两次大发生,使栗树严重受...  相似文献   

14.
栗瘿蜂是危害栗树顶芽及侧芽的主要害虫。受其危害的枝条生长受阻、畸形,树势衰弱,严重时侧枝乃至全株枯死。树冠喷药杀灭成虫一般效果不好,生物防治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冬春修剪摘瘿是目前防治的主要方法,然而费工费时及不彻底性是此法的缺点。对于高大栗树修剪除虫栗农是不易接受的。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大面积树干涂刷氧化乐果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5.
栗瘿蜂是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危害板栗、茅栗的嫩芽、叶和嫩梢,形成虫瘿不能抽枝开花,叶片变小,造成畸形,对栗树的生长和板栗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栗瘿蜂在秦巴地区1年1代,以初龄幼虫在芽组织形成的虫室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栗树发芽时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当新梢生长到2~3厘米出现小虫瘿,幼虫在虫瘿内危害。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17.
栗瘿蜂天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王涛,周淑琴,倪晓光(宽甸满族自治县板栗试验站118200)栗瘦蜂(Dry。。m。;skuriphilus)遍及我国南北各地栗产区及日本、朝鲜半岛和美洲,是栗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栗树被害后,造成枝条发育畸形、树势衰弱以至全株死...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瘿蜂是板栗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表明,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栗瘿蜂专门为害板栗的芽,在芽内取食和生长发育,前期不容易被人们发现,长期以来,栗瘿蜂的防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对几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找出了一些栗瘿蜂发生规律,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Rasumatsu)俗称栗猴。属膜翅目,瘿蜂科。主要为害茅栗、板栗的叶片和新梢,使树势衰弱,产量下降。1980~1981年,我站进行了栗瘿蜂及其天敌的初步研究。为了保护天敌,控制栗瘿蜂为害,1982年我们又进行了修剪、摘瘿和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