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张芸  郭延平  邵扬  杨彧红 《植物保护》2019,45(3):245-248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蚕豆是云南省的主要冬季作物,栽培面积达数百万亩。1947—1949年在昆明和宜良调查蚕豆病害曾多次发现萎蔫病。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概况:蚕豆癌疱病是四川西北高原近几年暴发的一种主要病害。这种病害普遍发生于春蚕豆产区,以松潘、小金等县较为严重,仅松潘县发病面积就近三万亩,分布海拔高度约为2,500—3,400公尺。罹病植株茎叶起疱(小肿瘤)、叶片卷曲,重者矮化萎缩,对产量影响较大,估计因病减产10—  相似文献   

4.
蚕豆赤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豆赤斑病是蚕豆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豆生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对采自甘肃、青海、江苏、四川、河北、重庆等6个省市的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6个省市均鉴定到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灰葡萄孢(B.cinerea)和拟蚕豆葡萄孢(B.fabiopsis)3种病原菌。致病力测定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3种病原菌分离物都存在致病力差异,但均以强致病力分离物为主。本研究是继湖北省之后在其他省市首次发现拟蚕豆葡萄孢。  相似文献   

5.
蚕豆茎枯病是鹤庆县蚕豆的重要病害。5a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播期、耕作方式、肥水管理、生育期及年度间气候差异等因子有关。据此,提出了从改变耕作制度入手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喷药治蚜防病试验中,溴氰菊酯和久效磷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防效分别达到96.7%和67.1%。两次和三次施用溴氰菊酯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84.1%和86.1%,蚕豆产量分别比未施药对照增产17.7%和21.9%。施药也影响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时间分布型,三次施药小区的病株始终为泊松分布,病害没有再次扩散;未施药小区早春病株就出现负二项分布,越冬前病害已经扩散。豆蚜蚜害率与蚕豆黄化卷叶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蚕豆赤斑病(Botritis fabae)、褐斑病(Ascochyta fabae)已上升为蚕豆主要病害,作者于1986—1988年对其为害及经济阈值进行了探讨,简报如下。一、研究方法试验区均为纯茬蚕豆,1986、1988年播种启东2号品种,各6个处理。1987年播种大粒型品种,8个处理。小区面积0.042—0.081亩,重复3次(1988年重复4次)。当  相似文献   

8.
三唑酮拌种防治蚕豆疱疱病效果好辛哲生张永华(阿坝州农科所)(阿坝州植保站)80年代以来,蚕豆疱疱病(Olpidiumvi-ciae)已成为川西北高原春蚕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海拔高度2500~3400米。受害蚕豆茎叶起疱,叶片卷曲,病部溃烂,叶片早调...  相似文献   

9.
预防蚕豆枯萎病蚕豆枯萎病是棉豆两熟地区蚕豆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该病是病菌先侵人细根,细根尖端变黑,后侵人主根致使细根消失,主根干枯呈鼠尾状,很内维管束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人春后,根系皮层被腐蚀,主根心匿变锈褐色。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叶包淡绿至淡黄色,...  相似文献   

10.
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是蚕豆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病残体及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发病盛期为开花~结夹期 ,低温多雨的气候发病重 ,发病程度与温度、田间湿度及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 :可杀得、菌毒清、农用链霉素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选种抗病品种、加强农田管理、结合药剂防治 ,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蚕豆赤斑病是世界蚕豆各产区及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连续2年对重庆地区29个区县的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城口县发病最轻,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0.9, 长寿区发病最重,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73.4?4个自然生态区中, 秦巴山地常绿阔-落叶林生态区的发病最轻,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7.3?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农林复合生态区发病最重,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68.4?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月相对湿度?1月平均风速?3月降水量?3月相对湿度在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此外, 11月平均风速对病情的发展产生较强的负向效应?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重庆地区蚕豆赤斑病发生规律的病害预测模型:Y=35.019 46-3.016 18 X7-5.575 8 X9+0.567 9 X27+0.158 6 X29, 模型表明, 11月平均风速(X7)?1月平均风速(X9)?1月相对湿度(X27)?3月相对湿度(X29)与病情指数(Y)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模型的建立为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蚕虫赤斑病是蚕豆生产中易发生的重要病害,一旦发病,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蚕豆作为冬季农业中集绿肥和蔬菜为一体的作物,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此,1999~2001年,我们在都匀市稻桩蚕豆示范区对蚕豆赤斑病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两年度本市蚕豆赤斑病发生面积达96.7hm2,占种植面积的29.0%。现将研究情况简要介绍如下。1症状蚕豆赤斑病主要侵害叶部,其次是茎部,并从茎基部蔓延至根部,还能侵害花和幼荚。叶片上病斑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病斑在幼…  相似文献   

13.
检测梨火疫病菌的过敏性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芳  沈秀萍 《植物检疫》1998,12(5):280-281
梨火疫病(FireBlight)是梨、苹果及许多蔷薇科植物上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也是我国进境植物应检疫的危险性病害之一。植物病原假单胞菌的过敏反应测定通常在烟草和蕃茄上进行,稻白叶枯病菌的过敏性反应测定还可在蚕豆叶上进行[1],1973年Lai和H...  相似文献   

14.
3%植物激活蛋白诱导蚕豆抗病性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苗期开始间隔30d或始花期开始间隔20d喷施1次植物激活蛋白1000倍液能显著增强蚕豆的抗病性,尤其是苗期开始使用的效果更明显,对蚕豆赤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的诱抗效果分别为59.1%、76.4%和85.6%,增产率达26.6%。激活蛋白制剂500~1000倍对3种病害的诱抗效果为50%~70%,浓度间诱抗效果无显著差异。根据蚕豆生产实际,以苗期开始叶面喷雾1000倍植物激活蛋白,间隔30d使用最好。若从始花期开始,则每间隔20d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15.
 病毒病是影响云南省蚕豆生产的重要病害。对采集的蚕豆病毒病标样进行了组织印迹法检测,表明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是最主要的病原。据此,以BYM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BYMV的5个中国云南蚕豆分离物和1个叙利亚蚕豆分离物侵染的蚕豆叶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了长度为907bp的目标片段。序列分析显示,此片段中包含822bp的外壳蛋白序列。6个分离物间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和推导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4%~100.0%和96.7%~100.0%。与GenBank登录的34个具有完整外壳蛋白序列的BYMV分离物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与其它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79.1%~97.9%和83.5%~98.5%,BYMV中国蚕豆分离物与日本蚕豆分离物同源性最高。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特征揭示,在BYMV中的蚜传相关基序为NAG。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春蚕豆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及主要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田间采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特等系列鉴定程序,认定了9种蚕豆叶部病原及太。其中尾孢轮番斑病(Cercospora zonata Winter)、灰葡孢赤斑病(Botrytis cinerea Pers.et Fr)和葡萄孢赤斑病(Botrytis fabae Sardina)为甘肃省主要流行病害,其发生特点和侵染条件基本一致,是制约甘肃春蚕豆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棒孢霉(Coryne  相似文献   

17.
蚕豆染色病毒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雪容  胡伟贞 《植物检疫》1993,7(4):309-312
通过对蚕豆染色病毒生物学、血清学、形态学的研究,初步提出诊断 BBSV的标准程序为 SPA-ELISA 测定阳性反应的样品,再进行生物测定和免疫电镜观察,均为阳性者,即可定为此样品携带 BBSV。本试验筛选出蚕豆成胡10号、昆明白皮豆、豌豆A_(256)和 A_(907)为 BBSV 的鉴别寄主,其潜育期短、症状稳定,不易与其他病毒病害混淆;肯定了1990年从叙利亚进口蚕豆资源中分离到的 BBSV 提纯制剂,制备所得抗血清,经测定和国际通用的 BBSV 抗血清反应一致;提出利用 A 蛋白酶联检测 BBSV 的技术参数及其运用结果;免疫电镜诱捕法观察到病毒粒体,修饰法看到粒体外附着的外套。  相似文献   

18.
 在1985年4月蚕豆病毒病的调查中,先后在四川、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的秋播蚕豆试验区内都发现一种由种子带毒的蚕豆染色病毒(BBSV)。所有病株都发生在由叙利亚国际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供种的试验区内,约10-40%的小区或品系发病,株发病率在0-18%之间。病害是随种子传入我国的。
病株为系统感染,病株叶片上的症状可以是轻花叶、斑驳、褪色斑或畸形,有的小叶正常而无明显病变。病毒粒体为等径球状体,直径28毫微米。病毒样本能与英g国染色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但与真花叶病毒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在病株上未发现能传毒的象甲,也无象甲的为害状,病毒病尚未扩散。在试验区以外的农田里未发现有蚕豆染色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19.
多种蔬菜都会发生枯萎病和青枯病.如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蚕豆、豇豆、辣椒、番茄、马铃薯等会发生枯萎病;辣椒、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一些豆科蔬菜既会发生枯萎病,也发生青枯病.这两种病害在蔬菜上很常见,而且,发生又严重,常给蔬菜造成3~5成的损失,甚至绝收.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甘肃蚕豆赤斑病及轮斑病的为害分析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春蚕豆赤斑病(Botrytis fabae Sardina,B.cinerea Pers)和轮斑病(Cercospora zonata Winter)已成为影响甘肃蚕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且两病均形成叶斑、叶枯以致落叶等症状,每年损失产量约28%~40%,重病年则达50%以上。为了探讨两病对蚕豆的为害损失,拟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指标,笔者于1993~1994年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供试品种为临夏尕红蚕豆(Vicia faba var.),小区面积分别为10.5m~2和7.0m~2,重复4~5次,均按随机区组排列。于当年发病初期开始,各处理间隔7~8d施药,均用20%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