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黑头 在陕西韩城雷寺庄林区为留鸟,营巢繁殖期4~6月,一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4~9枚;孵化期平均12~14天;日喂雏15~16小时,平均日喂133次;每雏日食量为体重的20%~26.8%,且90%以上为农林害虫;试验证明,人工厦房式木板巢箱招引效果好,年均招引率59.9%,繁殖率466%。  相似文献   

2.
黑头Shi城陕西韩城雷寺庄林区为留鸟,营巢繁殖期4-6月,一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4-9枚,孵化期平均12-14天,日喂雏15-16小时,平均日喂133次,每雏日食量为体重的20%-26.8%,且90%以上为农林害虫;试验证明,人工套房式木板巢箱招引效果好,年均招引率59.9%,繁殖率46.6%。  相似文献   

3.
普通燕鴴在南四湖为夏侯鸟,以食蝗虫为主,也食甲虫、蝽象、蜻蜓等。常三、五成群,甚或几十只、百余只活动在田间和湖滩草地上。3月中旬开始交配,下旬至4月上旬筑巢于草丛或田间凹陷处。4月下旬产卵,一巢3—4枚,多者达6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8—22天,25天雏鸟出巢。两亲鸟轮流喂雏,初期一天平均喂5—7次,中期7—9次,后期渐少。一天每雏平均吃蝗虫50只。  相似文献   

4.
文摘选     
招引大山雀试验初报(方美献,《浙江林业科技》,1985,3:38—40)衢州市森防站1981年开始招引大山雀(Parus major Linne)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效果良好。鸟巢结构,以油毡巢箱为好,平均筑巢率33%,最高达49%,成本每只0.16元。挂箱高度以3—5米为好,筑巢率为55—61%;巢口朝南或偏南为佳,筑巢率为50—76%;坡向以东坡筑巢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1999~2001、2006~2007年的4~10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开始筑巢,筑巢期5~6天,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1~12天,雏巢期10天.体重呈"S"形增长,其Logistic方程为:Wt=34/[1 e-0.6154(t-3.2)].  相似文献   

6.
以鸟治虫是保护环境无公害预防森林虫害的方法。阜新地区采用人工巢箱招引鸟类防治害虫研究,结果表明:食虫鸟类新增记录13种,巢箱对鸟的招引率平均为82%左右。巢口直径影响招引到鸟的种类,巢口直径6.0 cm的巢箱,招引鸟的种类最多;红角鸮只在巢口直径6.0 cm巢箱中能够招引到,招引率18.95%;巢口直径6.0 cm、3.0 cm、2.7 cm的巢箱,对麻雀的招引影响基本一致,为61.90%~64.21%;巢口直径3.0 cm的巢箱,招引鸟的数量最多。雏鸟食物枯叶蛾科(松毛虫)的数量占食物总量的为43.6%~44.8%。繁殖期成鸟食物中松毛虫数量占食物总量的18.5%,非繁殖期成鸟食物中松毛虫数量占食物总量的8.7%。  相似文献   

7.
黄鳝:用5%~10%食盐水擦洗病鳝患部,或把病鳝放人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至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每50千克黄鳝用食盐250克、大蒜250克捣烂后拌饵投喂,连喂3至5天,可防治细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8.
黑脸噪鹛生活习性及捕食松毛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脸噪鹛属林栖性鸟类,营巢于枝叶浓密的杉、松等树冠内或灌丛中。每年一般繁殖一次,每窝产卵3—5枚。孵壳期17—18天,哺雏期19—20天,幼鸟出窝率35.6—44.5%。为多种森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据在笼内进行分捕食量测定,每只鸟平均每小时对马尾松毛虫1龄、3龄、6龄幼虫的捕食量别为976条、93.1条和5.4条。  相似文献   

9.
连续四年调查了浙北龙山林场大山雀的生育力及第一批雏鸟阶段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根据雏鸟形态发育并结合外侧尾羽量度,利用关系式Y=2.42X-14(X≥6日龄,r=0.99)准确判断雏鸟日龄。对10窝424只次雏鸟连续30d扎颈取食分析,估计每只雏鸟日平均消费13.8个食块,重量为209mg(X_D=65.7),且从2—3日龄至离巢前,食物中都有松毛虫,平均为食块总数的24.9%(X_D=14.8)。随着龙山林场松毛虫种群密度的周期变化,大山雀的窝卵数、窝雏数、生殖季节开始时间及雏鸟食物中松毛虫的此率也发生变化。初步分析表明大山雀对松毛虫种群密度变化有明显的功能反应,但由繁殖而引起的数量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油松人工林适宜林分中,开展了挂木板巢箱招引益鸟的试验,结果表明:挂人工巢箱可以招引大山雀、椋鸟益鸟,招引率平均为56%,只要方法得当,当年即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影响益鸟筑巢的2种敌害分别是花鼠和无斑雨蛙。  相似文献   

11.
大山雀对油毡巢箱的利用率及适宜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楚国忠 《林业科学》1991,27(6):602-608
本文介绍了油毡巢箱制做方法并从大山雀的平均窝卵数及雏鸟存活率等方面,讨论了油毡巢箱招引大山雀的适宜性。不同巢箱密度的实验表明,产卵巢箱分布与巢箱安置方式基本一致,并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R=1.1—1.4)。产卵巢箱密度与巢箱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30,P<0.05),巢箱距离以30—50m为宜,巢箱过密不能增加招引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外源性复合酶制剂对移地保护大熊猫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在日粮中添喂 0 15 %或 0 30 %的营养性复合酶或纤维素复合酶均能显著提高大熊猫对日粮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其中 ,对日粮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添喂 0 30 %的营养性复合酶的效果优于添喂 0 15 %水平的营养性复合酶的效果 ;对日粮粗脂肪的消化率 ,添喂 0 15 %水平的营养性复合酶的效果优于添喂 0 30 %水平的效果 ;大熊猫对日粮纤维素、半纤维素、NDF、ADF的消化率 ,添喂纤维素复合酶的效果极显著 ,而且 ,随添喂水平的提高 (0 15 %~ 0 30 % ) ,其日粮纤维素等物质的消化率亦随之显著提高 ;添喂营养性复合酶 ,纤维素等物质也获得了良好的助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鸟治虫的最大特点是不污染环境,为了研究鸟类招引技术的应用,2016-2018年,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采用人工巢箱方法进行了鸟类招引。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有28种食虫鸟类,其中新增了13种。鸟类招引率平均为68.2%,研究区的虫口密度降低了15%。经3年的招引试验发现,人工巢箱的位置、悬挂方向、巢箱颜色、巢口直径等均会影响鸟类招引的效果。因此,通过人工巢箱制作工艺的改良和招引关键技术的提高,可以大大地提高森林害虫防治效果,也为鸟类招引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规程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充分利用森林鸟类资源,“以鸟治虫”,是目前正在研究和利用的综合防治方法之一。森林鸟类,特别在繁雏期间能消灭大量的害虫,如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麻雀等,喜欢在树洞、石头缝等处营巢,这些鸟类都可以进行招引。在人工林内设制招引鸟箱和保护益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褐马鸡野外种群分布区域、年活动规律、圈养孵化、圈养谱系建设和圈养繁育设施提升5个方面阐述了该区域褐马鸡的研究现状。调查显示:(1)褐马鸡的主要分布区在胡上沟、石片沟、南台道等7个区域,活动海拔范围在951~2634m。(2)褐马鸡的年活动规律分为分群期(3月)、繁殖期(4~6月)、集群期(7~10月)和越冬期(11~2月),随季节变化垂直迁徙。(3)近2a孵化数据,家鸡抱窝代孵受精卵出雏率为71.4%,出雏成活率为50%;褐马鸡自体孵化受精卵出雏率为100%,出雏成活率为77.78%;孵化器孵化受精卵出雏率为100%,出雏成活率为100%。(4)保护区为圈养褐马鸡佩戴了带编号的脚环,制作了该区褐马鸡信息库,开启了该区域圈养褐马鸡的个体识别和谱系建设,(5)对褐马鸡笼舍进行了全面维修和部分改造,安装了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全面保障褐马鸡笼舍安全的同时,实现了监控覆盖。综上所述,今后将对该区域内近亲繁殖褐马鸡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明晰近亲繁殖对褐马鸡种群产生的影响,佐证“近亲繁殖是影响圈养褐马鸡受精率低的关键因子”这一猜想,为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毡纸巢箱制作简单,省工、省料和省资金,每亩防治成本0.3—0.4元,招引率平均达80.6%;挂设人工巢箱时,要选林相整齐,郁闭度在0.7左右的林分;巢箱与水源距离以不超过150米为宜,远离居民点,以减少人为干扰;涂白、兰色巢箱的招引率高于黑色的;白眉鹟、灰椋鸟和大山雀三种鸟共食28种农林害虫,为防治森林害虫提供了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7月 ,从广西引进半年生巨尾桉组培苗 ,在攀枝花市仁和地区试种 34hm2 。测定结果 2 4年生巨尾桉林分的平均胸径为 6 1cm ,平均树高为 6 6m ,平均立木蓄积量为 32 33m3 ·hm-2 ;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分别为 2 5 85t·hm-2 和 10 77t·hm-2 ·a-1;林地枯枝落叶累积量及其最大吸水量分别为 7 11t·hm-2 和37 0t·hm-2 ,分别比草坡地高 2倍~ 5倍 ;林地土壤 (0~ 4 0cm)容量为 1 36g·cm-3 ~ 1.4 5g·cm-3 ,比草地略低 ;土壤总孔隙度及通气度分别为 5 1 2 9%~ 6 2 32 %和 19 5 5 %~ 2 6 38% ,分别比草地略高 ;土层最大、毛管及最小持水量分别为 34 93%~ 4 5 31%、31 5 4 %~ 39 82 %、2 1 94 %~ 2 6 32 % ,相应比草地略高 ;林内日平均气温及日较差分别为 2 2 2℃~ 2 3 1℃和 4 4℃~ 8 9℃ ,分别比草地低 0 2℃~ 2 4℃ ;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日均值为 80 %~ 88% ,比草地高 3%~ 16 %。初步显示出巨尾桉人工幼林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85—1987年,浙北龙山林场松、栎混交林大山雀繁殖种群的年平均密度为每公顷0.85对,明显高于纯马尾松林的0.57对(t=3.50,P<0.05)。1987年招引区的平均密度为每公顷1.48对,分别比同期混交林和纯林内的密度高2.6倍和3.4倍。通过分析大山雀的繁殖生物学,雏鸟食物中松毛虫比率并结合松毛虫种群密度变化,估计在松毛虫种群密度高的年份,大山雀对越冬后松毛虫幼虫的捕食作用约为0.29%,而在松毛虫种群密度低的年份,捕食作用则增加11.24倍,招引区内捕食作用增加29.19倍。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杉木香樟采用混交、纯林不同模式整地造林,苗木种植之后成活率较高。幼林经过4 a的经营管理,结果显示:试验地Ⅰ每公顷的苗木成活率,幼林4 a生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地径、树冠、单株材积、每公顷蓄积,分别比试验地Ⅱ、Ⅲ每公顷成活率分别提高3.7%~11.0%。幼树生长株树分别保存率提高1.0%~12.8%,幼林4a生生长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提高5.8%~8.9%,地径粗15.7%~17.47%,树冠大7.4%~3.6%,单株材积大42.9%~33.3%,每公顷蓄积多46.36%~54.13%。可见杉木香樟不同方式整地造林经营模式,4a生混交林林木的生长量,均比杉木香樟纯林林木的生长量有所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山鹡鸰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2001年、2006—2008年的4—9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山鹡鸰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仅由雌鸟筑巢,筑巢期5~6 d,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9~10 d,雏巢期10 d。体重呈"S"型增长,其逻辑斯谛方程为:m=10.83/〔1+e-0.8355(t-2.46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