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麦套稻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免耕、套播、旱育以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新型稻作方式。从麦田选择、水稻品种选择、确定适宜套播期、水稻种子处理、播种、套播期间管理、适期收割小麦、麦收后的水稻苗期管理及水稻分蘖期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麦套种水稻简化栽培技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稻田套播和施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稻田套播及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比较的方法,研究稻田套播和氮肥对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相同的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弱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高于条播处理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在江淮地区采用稻田套播方式较利于弱筋小麦优质的形成.增加施氮量则宁麦9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提高,但不利于弱筋专用品质的优化.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宁麦9号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a、基蘖肥与拔节追肥比例为5:5:0的条件下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湘北早晚稻双季直播品种搭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双季撒播栽培是一种深受农民喜爱的轻简栽培新技术。通过早晚稻双季撒播品种搭配技术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洞庭湖区双季撒播的品种搭配规律。3年栽培实践证明,只要品种搭配科学合理,在正常的栽培技术水平下,水稻双季撒播也可获得一般双季稻的产量水平,同时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棉田套种小麦的生育特点 ,探讨了其产量形成特性 ,提出了棉田套播麦的配套栽培技术即适时套种、合理密植、合理肥料运筹、适时采取化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龙岩市农技站于2005--2007年在双季稻区连续3a进行了不同免耕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晚季半年免耕早、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无显著差异,节本增收效果好,可作为水稻免耕的主要方式推广;全年免耕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产量显著减少,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不适宜双季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的湘杂优753为供试品种,分3个播期(晚稻收割前7 d、晚稻收割前3d和晚稻收割后板田撒播)和2种种子处理方式(用烯效唑处理和不用烯效唑处理)对稻田套播油菜的产量及其产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和种子处理方式对套播油菜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水稻套种油菜以烯效唑浸种后晚稻收割前3d直播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秸秆还田氮在后茬稻/麦中的有效性及其去向,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秸秆直接还田、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两个处理,采用大田微区试验连续种植一季冬小麦和一季水稻,分析15N标记的水稻和小麦秸秆氮在后茬小麦、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各器官的分配及去向特征。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与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处理下,稻田中小麦还田秸秆的当季腐解率分别为72.71%和80.18%,麦田中水稻还田秸秆的当季腐解率分别为58.53%和68.90%,水稻季显著高于小麦季;小麦季和水稻季植株吸收的氮素中,来自还田前茬秸秆15N 氮的比例不同,其中小麦季分别为3.13%~3.36%和3.72%~3.85%,水稻季分别为3.19%~3.84%和3.60%~4.20%,水稻季略高于小麦季。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相比,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处理能显著促进秸秆腐解,增加小麦和水稻各时期植株对还田秸秆15N 氮的利用率,并提高还田标记15N 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抑制还田秸秆中15N 氮的损失率,即采用秸秆添加腐熟剂还田能提高秸秆氮素转化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优化油稻稻三熟制机插秧条件下双季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为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选用8个早晚稻品种,在湖南浏阳研究了播种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冗余生长和辐射利用率(RU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早稻全生育期缩短、晚稻全生育期延长,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同时,冗余度增加、RUE变小。水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后期物质转化利用率降低影响结实率可能是推迟播种后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本试验条件下,长沙地区机插双季早稻播种期可推迟至4月7~12日,机插双季晚稻播种期可推迟至7月5日,既能解决三熟制的季节矛盾,又能保证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季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效果,以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麦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为供试材料,设置W0M0(小麦、玉米双季秸秆均不还田)、W0M1(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还田)、W1M1(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和W1M0(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4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季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W0M0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W0M1、W1M1和W1M0)的冬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9%~25.4%和17.0%~33.3%,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提高了4.5~9.7个百分点,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增加了10.8~18.5个百分点;(2)秸秆还田处理可增加冬小麦产量4.3%~12.7%,且W1M0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3)W0M1和W1M0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总体而言,单季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冬小麦高产与氮高效。  相似文献   

10.
以国稻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稻作前茬,初步研究了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稻草覆盖马铃薯茬的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产量高;分蘖发生快,高峰苗多,成穗率较高,干物质积累快。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可明显改善后季水稻的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灌浆后期,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减少幅度和丙二醛(MDA)增加幅度较对照慢,利于缓解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小麦玉米双季产量22500kg/hm2以上的配套技术,分析了小麦玉米双高产栽培投入、产出和净收益,统计了检验项目实施以来的土壤肥力变化。证明在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下,科学指导,增加投入,小麦玉米双高产一定能实现。指出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一定能实现高产高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总结了南方稻区因地制宜选用超级稻品种,对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500 kg(亩产)"的"四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水稻丰产稳产高效目标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稻的再生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再生率表现及其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再生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恢复系198和986再生率较高,可作为选配高再生率杂交稻的亲本;杂交组合培两优500、陆18S/288和准两优198再生率较高,可在生产上进一步试种。水稻再生率与再生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说明通过提高水稻再生率来增加再生稻产量是可行的;水稻再生率与头季稻的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故选择高再生率水稻品种(组合),要求头季稻结实率高;水稻再生力的指标以最终再生率(再生季有效穗数/头季有效穗数)或最高再生率(再生季最高苗数/头季有效穗数)表示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筋型小麦对土壤类型的适宜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筋型小麦品种在四个不同土壤生态类型(潮土,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上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在潮土上最高,在水稻土上最低;砂姜黑土上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千粒重均最低;水稻土上强筋和弱筋小麦穗粒数最少,在褐土上最多。潮土、褐土上强筋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含量高于弱筋小麦;水稻土、砂姜黑土上弱筋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及其组份含量高于强筋小麦。潮土、褐土上强、中筋小麦出粉率、湿面筋、吸水量高于水稻土、砂姜黑土;而水稻土、砂姜黑土上弱筋小麦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高于潮土和褐土。在潮土、褐土上强筋和中筋小麦能取得较好的面团品质,在水稻土、砂姜黑土上弱筋小麦能取得较好的面团品质。因此,郑州地区的潮土三种筋型小麦均适宜种植,与水稻土相比,能够取得较高产量和较好品质。综合来看,潮土和褐土种植强筋小麦比弱筋小麦好;水稻土种植弱筋小麦比强筋小麦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运筹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稻田套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配套简化配方施肥技术,于2012~2014年在江西进行大田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配方施肥、控氮配方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稻田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和控氮配方施肥对套播油菜个体生长、经济性状、产量及构成、经济效应有较大影响,各方面指标普遍优于传统农民习惯施肥。从实际出发,配方施肥技术可在套播油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鳖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稻田养鳖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18年在湖南省长沙县明月村采用田间试验,比较黄华占稻鳖共作再生季(RHT)、Y两优800稻鳖共作再生季(RYT)、黄华占常规单作再生季(RHN)、Y两优800常规单作再生季(RYN),4种模式的稻米产量和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结果显示:稻鳖共作模式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实粒数,显著提升再生稻的产量;提高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提升稻米的外观品质;但对于稻米RVA特性和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两个品种的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纹枯病对佳辐占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主要影响佳辐占倒3和倒4芽的再生力,降低再生季的穗茎比,导致再生季的有效穗减少,从而影响再生季产量。  相似文献   

19.
麦套、麦茬夏花生覆膜栽培对土壤肥力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套、麦茬夏花生覆膜栽培对土壤肥力及花生产量的影响/张宜茂(江苏省赣榆县农技推广中心),刘彩云,刘长远…/江苏农业科学.-1993,(5).-39~41试验设:(1)麦套播覆膜;(2)麦套播露地(免耕平作);(3)麦茬直播覆膜;(4)麦茬直播露地(耕...  相似文献   

20.
为给稻套麦的高产栽培和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小区和网室水泥池微区的3年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免耕套播秸秆覆盖、免耕套播高茬、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不还田(CK)4个耕作方式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同量播种条件下,免耕套种小麦穗数较少,千粒重较高,第一年实际产量略低.但随着连续免耕时间的延长,残留秸秆较多,稻田水绵严重,影响套种小麦出苗,免耕处理产量明显降低,免耕秸轩覆盖还田比翻耕不还田平均降低7.27%,因而必须改变播种方式或轮耕.耕翻秸秆覆盖还田在麦季的产量有增有减,比翻耕不还田平均减产1%左右.免耕与秸秆还田条件下虽然小麦容重降低,但出粉率提高,小麦的加工品质改善.在土壤肥力较低时,免耕处理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有降低趋势;而秸秆覆盖还田可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有利于改善中强筋专用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