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呈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我们现将本病的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流行情况最重要的带菌者是猪,35% ̄50%的健康猪在扁桃体和其他淋巴样组织中存在猪丹毒杆菌,可通过粪便或分泌物排菌。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在多雨炎热的夏季多发,冬春季节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多发生于3 ̄9月龄的猪。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传播,有时也出现暴发流行。2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3 ̄7天。急性型(败血型)病猪表现… 相似文献
2.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亚急性型最为常见 ,以体温 4 2℃以上 ,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 ,零星散发 ,很少呈暴发流行为特征 ,用大剂量的青霉素极易治愈。急性败血型以体温高 ,死亡快 ,呈暴发流行为特征 ,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 ,宣威市偶有发生 ,1998年 7月 ,我市榕城镇齐井路一养猪场在 9个小时内 ,肥猪发病 4 8头 ,死亡 2 3头 ,当时畜主怀疑为中毒 ,后经我站采病料诊断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制措施 ,疫病得到有效控制。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养猪场共饲养猪 2 0 7头 ,其中母猪、仔猪…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本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呈现高温和在皮肤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紫红色疹块,慢性时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1 发病原因猪丹毒的病原体是猪丹毒杆菌。 相似文献
12.
13.
猪丹毒又叫"钻石皮肤病"、"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在我国,各地均有猪丹毒的发生报道.在猪生产过程中,如果防治不当,常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猪病临床防治经验,针对猪丹毒从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春末夏初直到初冬猪丹毒的发病率都比较高.宰后皮肤表面偶见弥漫性方形伤痕,从形态、颜色都极似初发疹块丹毒,疹块型猪丹毒是皮肤的一种局部感染.采用皮张灯光视检、脂肪肉眼观察、淋巴结与脏器的剖检、实验室细菌学诊断等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16.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41(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患急性猪丹毒的猪皮下脂肪呈桃红色,用刀切毛细血管出血浸润,表皮呈弥漫性炎性充血,即全身性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红色,俗称“大红袍”。本文就一场暴发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性流行,病原是猪丹毒杆菌,可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此病在集约化养猪场发生频率较低,但仍未得到根除,主要侵害架子猪和育成猪。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为丹毒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此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又称类丹毒.此病检疫落实到位,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很关键.产地检疫,在出栏前结合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剖检病理等判断而进行的感官检疫,条件允许的需结合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实际检疫中受制于检疫条件的约束,应综合摸、视、听等感官检疫而最终确定,不能单单迷信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片面确诊.屠宰检疫,是屠宰后根据病理剖检而进行的检疫.此病典型病理变化,表现为败血症变化、皮肤有红斑.同时,还有一些脏器的典型病理变化,文章都将一一罗列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