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被深入研究。丝素蛋白材料形态易塑,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降解性可控且降解产物无毒,因此是理想的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丝素膜、丝素凝胶、丝素纳米纤维和丝素微球等不同类型的药物载体,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结构生色(物理生色)替代化学染料染色是织物染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单分散SiO_2胶体微球作为自组装结构单元,在蚕丝织物上构建能生成结构色的SiO_2光子晶体,研究相对湿度、自组装温度、胶体微球浓度、组装溶剂以及组装时间对胶体微球在蚕丝织物上的自组装效果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与分析蚕丝织物上光子晶体结构形貌和结构色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60%、温度25℃、胶体微球质量分数(wt)为2.0%左右、以纯水或纯乙醇为组装溶剂的自组装条件下,SiO_2胶体微球可以在蚕丝织物上构建三维有序的SiO_2光子晶体结构,赋予蚕丝织物鲜艳均匀的结构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制了一种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和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熔接点形成Mach-Zehnder干涉仪(MZI),它是通过将单模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偏执熔接和塌陷熔接形成的MZI。研究了此类传感器传输光谱随外界折射率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1.5367~1.5783折射率变化范围内,该传感器的折射率测量灵敏度可达82.09nm/RIU。  相似文献   

4.
悬液芯片系统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Luminex公司的研制。该系统使用荧光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特异性反应的固相载体,通过偶联试剂的作用,将蛋白质、寡核苷酸、小分子肽类及脂肪偶联到微球的表面构成不同的检测探针。在反应体系中,检测探针通过特异性反应(如抗原―抗体,配体―受体,核酸互补碱基对)捕获与探针相对应的分析物,用荧光标记物标记与探针结合的分析物得到悬液芯片系统的检测物。依据微球内部红色和橙色荧光染料比例的不同,将供悬液芯片系统使用的聚苯乙烯微球分为100种不同的型号。检测器对荧光标记物荧光强度进行检测的同时能分辨不同型号的微球,并将不同型号微球对应的标记物的荧光强度进行分别记录,最终实现一次分析多种检测物的目的。作者综述了悬液芯片系统的原理及在蛋白质、核酸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良丝胶型药物载体的结构性能,将丝胶粉末与海藻酸钠溶液均匀混合后,采用氯化钙胶凝法制备了粒径为1.88 mm±0.15 mm的丝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粒。红外光谱检测表明该复合凝胶粒中的丝胶与海藻酸钠之间以物理方式混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丝胶与海藻酸钠复合后,其结构稳定性有所提高;机械性检测表明丝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粒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溶胀性检测表明丝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粒具有pH敏感溶胀性。研究结果表明丝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粒使丝胶作为药物固定化载体的结构与性能得到改善,更有利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σ因子RpoN在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两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rpoN基因缺失株,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回复株;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和回复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环境应激抵抗力的差异,并通过建立的csgA和bcsA基因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编码生物被膜成分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rpoN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主要由卷曲菌毛表达量显著增加引起。回复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相似。△rpoN缺失株在酸性应激和碱性应激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应激的抵抗力均显著增强。RpoN为鼠伤寒沙门菌中生物被膜形成相关σ因子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是防止和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手段。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具有需样本量少、高通量等特点。经典液相芯片技术是以有机荧光染料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为载体,新型液相芯片技术是以物理学、光学等编码的基质为载体,通过制备不同配体功能化的载体,实现对同一液相环境中多种靶细菌的同时检测。适配体是一类相比蛋白类抗体特异性高、筛选获得快、化学稳定性强的核酸配体。论文针对核酸适配体分析鉴及以适配体为基础的新型液相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梯度改变二甲基亚砜和去离子水的配比得到了透明度较好的水凝胶,并通过改变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来改变水凝胶的材料性质。通过针穿刺实验测得多组不同配比的水凝胶的力学曲线,并测量出每组水凝胶的透光率。找出了与肝脏组织材料性能最为接近的水凝胶假体的材料配比。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60%,聚乙烯醇质量分数8%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力学性能最接近肝脏组织,透明度较高,最适合做针穿刺软组织实验的组织假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物理交联法和表征分析,研制一种用于雏鸡的加水搅拌即用型水凝胶。【方法】制备水凝胶,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配方,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观结构,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中化学基团吸收峰位置的偏移情况判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该水凝胶载体的最优配方为:4%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10%麦芽糊精、1.5%瓜尔胶,余量为水。SEM结果显示,高吸水树脂和水凝胶均为多孔网状结构,加入麦芽糊精和瓜尔胶后结构更紧密,空洞更小。FTIR表明三者间存在氢键结合和分子间缠绕,无新化学基团生成。DSC结果显示三者发生相互作用,吸热峰峰形较宽,熔点上升,热稳定性提高。【结论】制备了一种雏鸡用水凝胶载体,该水凝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  相似文献   

10.
以2种不同的乳脂球膜为原料,以BALB/c雄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分别设定2个不同的乳脂球膜处理组和空白组进行对照,探究不同乳脂球膜对小鼠益智、抗疲劳和抗氧化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乳脂球膜能够提高小鼠学习认知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提高糖原含量和改善与疲劳和氧化应激有关的各项指标,表明乳脂球膜有益智功能,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的营养功能,不同加工处理和含有不同成分的乳脂球膜产品的改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5免疫印迹技术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 blot,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不同的是,Western blot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旨在观察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作用。通过水提法提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含量为5.833mg·mL-1;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和250mg·mL-1;绿原酸对猪链球菌MIC和MBC分别为2.5和10mg·mL-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细菌周围有厚厚的黏液层,而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均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未见有黏液成分和胞外基质,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27-2232
通过电镜观察木糖醇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首先采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发生装置与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和评价无乳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再选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典型菌株,应用内置载体片法构建生物被膜,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最后,分别通过透射及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浓度的木糖醇对无乳链球菌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内置载体片法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完全成熟需要连续培养4 d,此时细菌黏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等并逐渐将其自身包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木糖醇可通过破坏无乳链球菌结构来抑制其生长,且随浓度增加抑菌效果亦显著增加。此外,不同质量浓度木糖醇溶液(0.05,0.15,0.30和0.50 kg/L)处理的载体片上生物被膜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以0.50 kg/L最为显著。结果表明,木糖醇可改变无乳链球菌超微结构,也可通过破坏其生物被膜来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1):106-108
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对实验室分离的15株猪链球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5株菌中有1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8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6株菌没有形成生物被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金银花、马齿苋、罗布麻)水提取物对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不同猪链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的1株链球菌进行中草药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越强,测得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值就越大,不同药物浓度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不同。该研究为猪链球菌病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改善丝素蛋白膜的结构性能,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纳米TiO_2改性的丝素蛋白复合膜。对生成的纳米粒子进行粒径分析表明,成膜前后纳米粒径约为80nm左右。对丝素膜的结构和热性能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DTG)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_2的加入,复合丝素膜的结晶结构从SilkⅠ向SilkⅡ转化;SEM测试结果表明,TiO_2能与丝素形成较好的键合;TGA和DTG测试表明,复合丝素膜的热转变温度较之于纯丝素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克隆细粒棘球蚴Smad蛋白家族基因EgSmadA,鉴定其结构及表达部位,并建立酵母双杂交体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及分析EgSmadA基因的DNA全长序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鉴定EgSmad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构建该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EgSmadA基因组序列全长4 069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该蛋白C端含有Smad蛋白家族进化高度保守的典型结构域MH2 (Mad homology),并成功构建该基因及其MH2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免疫组化定位该蛋白主要表达于原头蚴被膜及囊泡生发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gSmadA在细粒棘球蚴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22-1726
本研究旨在构建粪肠球菌胶原蛋白黏附素基因(ace)缺失突变株,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编码的毒力因子Ace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pK18mobSacB质粒作为基因敲除载体,构建粪肠球菌ace基因重组自杀质粒pK001,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筛选成功敲除ace基因的突变株,然后对突变株细菌黏附体外培养猪肠上皮细胞IPEC-J2及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同源重组后,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PCR及Southern blot鉴定,成功获得了ace基因缺失突变株肠球菌△ace。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试验表明,ace基因敲除对细菌的生长繁殖并无明显影响,但体外生物被膜测定试验显示基因缺失突变株肠球菌△ace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所降低。本研究证实了毒力因子Ace对猪源粪肠球菌与宿主黏附的重要作用,该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下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作用形成的凝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基酸分析、热分析以及溶解法分析了丝素蛋白与环氧化合物(PGDE)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形成的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凝胶(CFG),其丝素蛋白上的酪氨酸(Tyr)、组氨酸(His)和赖氨酸(Lys)与PGDE发生了交联,热分解峰出现在299.4℃,难溶解。CFG形成了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大分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而在冰点以下形成的凝胶(PFG),其丝素蛋白没有发生交联反应,热分解峰出现在294.7℃,较容易溶解。PFG具有丝素分子之间氢键结合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因素对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生物被膜体外定量粘附性检测方法对E.coli O157∶H7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的差异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载体为96孔聚乙烯微孔板中,E.coli O157∶H7体外生物被膜的形成最适的形成时间是培养48 h,最适合的培养基为5%的TSB,而且效果显著优于LB和M63培养基。另外,在M63培养基中当葡萄糖浓度为3%时可以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均可以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为E.coli相关菌膜疾病防治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载体,万古霉素和头孢吡肟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具有可吸收性能的抗菌静电纺丝膜。以静电纺丝膜的抑菌效果作为指标,结果表明,制备的双载药静电纺丝膜载药均匀,可纺性好,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