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结核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病,是OIE规定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并列为检疫扑杀对象,对养牛业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但各个国家执行该政策的方式差异很大。由于牛分枝杆菌存在野生动物贮主,潜伏感染普遍、无快速高通量诊断方法等原因,控制或根除牛结核病非常困难。少数发达国家成功控制或净化了牛结核,但多耗时在二十年以上,耗资巨大。新型诊断方法如IFN-γ在当代牛结核检疫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野生动物与家养牛结核的免疫预防已受关注。制约我国牛结核控制和净化的原因很多,如政策法规、国家财力、技术措施和公众认知水平等,目前尚未设定全国性的牛结核控制与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病,是OIE规定必须通报的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并列为检疫扑杀对象,对养牛业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但是各个国家执行该政策的方式差异很大。由于牛分枝杆菌存在于野生动物宿主,潜伏感染普遍、无快速高通量诊断方法等原因,控制或根除牛结核病非常困难。本研究主要研究牛结核病的综合性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牛结核是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人类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十分严重,而人可通过呼吸道或饮用消毒不全的牛奶感染牛结核病,因此牛结核不允许免疫预防和治疗,世界各国均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列为检疫扑杀对象。  相似文献   

4.
牛结核是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人类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十分严重,而人可通过呼吸道或饮用消毒不全的牛奶感染牛结核病,因此牛结核不允许免疫预防和治疗,世界各国均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列为检疫扑杀对象。  相似文献   

5.
夏咸柱 《兽医导刊》2011,(12):39-42
一、几种主要牛羊疫病(一)结核病防控情况1.人结核疫情严重。感染率达30%~40%,80%的结核病人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中,中国第二,印度第一。全球约有5000万头以上的牛感染了牛结核病,每年造成大约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牛结核是人结核的传染源之一,有10%的人结核是由牛结核引起的,一部分牛结核由人结核引起。除非扑灭牛结核病,否则人类结核病的控制是不会成功的。牛结核病防控的通用方法是检疫+扑杀阳性者,但存在一些防控的制约因素:感染率高、大部分阳性牛无症状与病理变化、宿主范围广、无疫苗、  相似文献   

6.
焦点争锋     
《北方牧业》2009,(20):12-12
<正>牛结核的防控我国牛结核的防控现状我国牛结核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国际接轨,既实施"检疫--扑杀"策略,但尚未出台牛结核控制或根除计划,对"杀多少?杀多久?怎么杀?"心中无数,新型防控技术研发与转发速度慢。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牛结核控制相关的法律条款,但由于国家与地方财力限制、牛的流通限制与可追溯系统不健全、政府与公众对牛结核危害的认识有待提高等多种原因,牛结核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牛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检疫和扑杀是目前控制牛结核病的基本策略,检测技术成为影响牛结核病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具有准确、简便、高效、成本低、对动物干扰小、结果可追溯等特点。当前的法定检疫方法为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该方法具有受环境分枝杆菌干扰、诊断特异性低、费时费力、对动物干扰大、结果判断主观性强、不可回溯等缺陷。一些牛结核实验室诊断技术克服了以上缺点,可与皮试法联用或单独使用。新型诊断抗原仍在不断被发掘,新型材料也被不断用于牛结核病诊断技术中。现对相关进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以期为牛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合理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检疫-扑杀是牛结核病防控与净化的重要措施,而准确诊断是有效实施结核病“检疫-扑杀”控制策略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许多牧场在结核检疫净化中采用牛结核皮试辅以牛结核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作为判定标准。随着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增加,皮试是否影响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日益引起关注。本研究在两个牛场分别对48头牛和55头牛进行了连续6周的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跟踪,明确了奶牛结核病γ-干扰素体外检测检出率和验证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皮试后6周内γ-干扰素体外试验检出率呈“V”字形变化;验证率逐步上升,在皮试后7~42d维持在100%。  相似文献   

9.
巴州辖区内某奶牛场为根除牛结核病对该奶牛场的威胁,技术人员根据该奶牛场情况制定了检疫计划,选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检疫的目的。初筛检疫使用牛型结核病PPD(纯化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出现阳性或可疑牛之后,再对其接触较为密切的同群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的在于检出与患病动物接触的牛群是否处在牛结核感染的潜伏期。检测结果:皮内变态反应全检150头奶牛后,出现1例阳性牛和1例可疑牛,之后将阳性、可疑与同属一个圈舍的其他13头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检测,出现1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4例阴性。表明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ELISA可以有效提高牛结核病检疫的准确性,节省检疫时间,减少因单纯使用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出现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扑杀。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对牛结核病检疫的指定方法是皮内变态反应。尽管世界上不少国家采用皮内变态反应的检疫方法消灭了牛结核病,但是却付出了极其高昂的经济代价。一方面皮内变态反应方法的敏感性高,非特异性反应较多;另一方面阳性牛检出后淘汰要负责赔偿损失,这种激励政策加速了牛结核病的控制和净化。最近,欧共体也采取了对南欧一些国家贸易中检出的结核阳性牛予以50%的经济赔偿,从而加速了控制结核病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按病原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种。牛型结核可以在人和牛(尤其是奶牛)之间相互传播。笔者近年来参与跨越南北共3省5场近万头次奶牛结核检疫,由于跨越地域广、涉及牛场多、检疫奶牛数量大,所收集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揭示了目前我国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状况:无明显南北差异,同一区域内不同场(群)间奶牛结核感染差异很大。本文结合南方某奶牛场成功净化结核病的实例,对防止阳性奶牛漏检的方法等进行介绍,表明奶牛结核病可以通过检疫、扑杀阳性牛、消毒、隔离等综合手段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2.
牛结核病主要由禽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以及牛分支杆菌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消耗性的疾病。牛结核病已经成为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牛结核病在人和牲畜之间能够相互传染,很难实现根治,因此成为影响全人类健康以及养牛业最为重大的疾病。所以,目前对牛结核病的蔓延以及传播进行控制十分迫切,对牛结核病进行检疫和控制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对病牛进行及时检疫和根除,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牛群实施检疫监控。近些年来,我国生命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以及传统细菌检测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对牛疫病进行检疫和防治,能够使牛结核病诊断的方法逐渐得到完善。本文就牛结核病的检疫和控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牛结核病现行防治政策是对牛尤其是奶牛进行检疫,淘汰结核病牛[1]。现在牛结核病应用较多的检疫方法有变态反应[2]、酶联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4.
牛结核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慢性人畜共患病,在牛场比较常见,危害人和动物健康,属于二类动物疫病。一旦牛群中出现患牛,就会影响养牛业发展,给饲养者带来经济损失。现阶段,发生牛结核病,一般采取扑杀政策,以达到净化该病的目的。扑杀方式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所以,平时加强对牛结核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牛结核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对养殖户预防本病提供给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启动牛结核病净化计划和评估论证工作。有效诊断是有效实施牛结核病"检疫-扑杀"控制策略的前提。牛结核γ-干扰素检测法是国际公认的确诊方法。本研究进行不同方法的临床比对试验,旨在指导临床有效选择和应用牛结核检测的不同方法。使用牛结核菌素比较皮内变态反应(CCT)与牛结核γ-干扰素检测法对某奶牛场200头奶牛实施平行检测,γ-干扰素检测法同时采用了国产试剂盒(KIT1)与进口试剂盒(KIT2)。结果显示:CCT与KIT2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值为0.5),但特异性较差(66.4%),阳性预测值低(54.0%),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导致大量的错杀。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KIT1与KIT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总符合率95.0%,表明二者均能有效检测牛结核,且国产试剂盒能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建议用皮试先初筛,γ-干扰素检测法确诊阳性牛。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都可以引起奶牛发病。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也更加重要。笔者近期对双城市2个奶牛场进行了结核病的检疫 ,现报告如下 :奶牛场1:奶牛存栏16头 ,犊牛9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 ,可疑感染牛3头 ,其中包括1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奶牛场2 :奶牛存栏数30头 ,犊牛12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4头 ,可疑感染牛4头 ,其中包括2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1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1材料准备游标卡尺、注射器、…  相似文献   

17.
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是当前国际国内普遍使用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我国农业部《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将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规定为牛结核病确诊方法之一.GB/T 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规定,用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出的结核病可疑牛,应立即在对侧颈部用同一批号试剂再进行一次试验.在实际生产中,因为检出结核病阳性牛必须扑杀,为慎重,除可疑牛外,多数情况下阳性牛也同时进行了再次试验(复检)以再次确认.根据往年检测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短期内复检通常都可弱化首次试验结果.为研究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及评价其对检测结果判定的影响,2012年我们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的4个奶牛场和北疆昌吉地区的1个奶牛场使用该方法进行结核病检测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猛,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疾病也开始出现,其中严重的一种就是牛结核病。牛结核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是国家二类动物疫病。其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或者钙化结节病理变化。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结核病进行防治,才能达到逐步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目的,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方法对石河子地区6家规模牛场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475头阳性牛进行了检测,按照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进行结果判定,结果表明:牛型结核阳性457头,符合率在93.18%~100%之间,平均96.21%。经反复试验对比分析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结核病的检测,结果准确,既经济实用又便于操作,还可避免再采用比较变态反应要隔离阳性牛而导致牛结核病传染散播风险。项目组通过在四个牛场的对比分析,在未建立符合防疫条件的独立隔离圈舍的牛场检测阳性牛及可疑牛在隔离45d后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增加;而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后对阳性牛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后,间隔45d对全群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明显减少。因此牛结核病检疫采用适宜基层实际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对及时检出阳性牛,并尽快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净化牛群、控制结核的传播扩散,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我国划归为二类传染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OIE)规定要强制报告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或者钙化结节病理变化,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牛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多发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广西肉牛业养殖的发展,个别养殖户从外省购进大量的肉牛种苗进行繁殖或肥育出售,肉牛交易频繁。我们通过对肉牛养殖场户的肉牛进行检疫,发现有结核阳性牛,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规模养牛场应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净化牛群,提高生产性能,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